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110节

走进不科学 第110节(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将就着用吧。

一切准备就绪后。

徐云垫上石棉网,在简单改造的灶台上点起了火。

老苏则跟个好奇宝宝似的在边上看来看去,侧着脑袋看了会儿烧瓶:

“王林,你这在杯底垫上石棉的意义何在?”

蒸馏使用的一般都是球形烧瓶,不过眼下情况特殊,不可能找到完全合规的设备。

谢老都管几乎动用了老苏在职时所有的关系,才凑到了几个类似球形的玻璃瓶。

反倒是铜管的相关过程没啥难度,谢老都管直接从府院的库房里便找出了几根铜管。

老苏虽然是个清官,但家底还是相当丰厚的,毕竟这是宋朝嘛。

按照先有的物价换算,老苏的年收入大概等同于后世税后800万,这种工资哪怕在北上广都算是高收入群体了。

这个纯度虽然足够应付绝大多数的情况,但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徐云显然是不会满意的。

这才有了后面他所提出的两个东西:

锭子碱以及精细的食盐。

有这两样东西帮助,酒精浓度便可以更进一步,甚至达到三个九的级别。

视线在回归现实。

比如把乙醇的质量分数作为横轴,将温度作纵轴,就可以画出一个简易的相图坐标系。

当温度提高,体系进入气相区。

温度降低,体系就会进入液相区。

假设是40度的酒精溶液,加热到乙醇的沸点T=78度,理论上这时候酒精会蒸发了对吧?

但实操的时候你会发现,体系稳稳的呆在液相区,完全没有沸腾。

水的沸点是100度,乙醇的沸点是78度,利用二者沸点不同,就可以使用蒸馏法得到较高浓度的酒精。

也就是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你开个80度的火,酒精会沸腾,水却不会。

沸腾后的酒精通过冷凝进入另一个杯子,就可以得到高浓度的酒精溶液了。

不过这个概念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很麻烦。

具体的原因,涉及到了少量的化工热力学知识。

徐云一边调控着下方的火量,毕竟这年头可没有酒精灯这玩意,一边对老苏解释道:

“主要是为了防止蒸馏烧瓶……就是这几个玻璃瓶因为受热不均匀而破裂,起到分散热度的作用。”

老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接着想了想,走到灶台的另一侧。

随意选了口锅,将它翻面。

随后徐云将几个物件组合成了一个简单的蒸馏设备,将谢老都管从汴京第一酒楼樊楼买来的白酒倒入了烧瓶里。

在元代以前,华夏古代的酒水基本上都是发酵酒,高度在十度上下。

有些还带着不少的粮食渣子,所以才会被叫做‘浊酒’。

谢老都管买回的几坛酒浓度大概接近二十度,使用的是麸曲酿制,基本上可以说是现今能找到度数最高的酒水了。

简而言之……

考虑到徐云头一次制作出来的大蒜素剂量有限,因此纵使老苏心中有无数蚂蚁在爬,也只能暂时将情绪压住,召来谢老都管,嘱咐他前去准备起了各种材料。

就这样。

两个小时一转而逝。

当时间来到酉时,也就是晚上七点钟左右的时候,谢老都管终于将所有材料都找齐了。

搞过蒸馏实验的朋友应该都知道。

这时需要继续升温至78-100度之间的某个温度,达到泡点线,这时就有气体生成了。

然而想要在此处达到气液平衡,显然气相的成分也是有要求的,即露点线上同一温度相应的点,生产的酒精含量为x2。

并且你会发现,随着酒精纯度的升高,所需要的温度也会更高。

也就是说当你搞到最后,水和酒精蒸发的温度会趋近一致。

因此普通蒸馏能鼓捣出的酒精纯度,实操环节里大概只有95%左右,古代背景下可能只能达到80%。

众所周知。

混合物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温度的临界点叫做泡点,而气相达到饱和后出现液相时的温度临界点,则称为露点。

看到这里个别同学已经开始头大了,没关系,概念不重要。

重要的是。

二元混合物的气液平衡数据,可以通过二元气液平衡相图来查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