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走进不科学 > 走进不科学 第660节

走进不科学 第660节(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因此这种筛查工作即便有超算协助,却也依旧很困难。

观测台边。

听到张和光的这番话,徐云又是一愣。

随后他认真的看了张和光几秒钟,确认道:

“老张,你没开玩笑?——我跟你说,这事儿哥们儿还真挺感兴趣的。”

在2022年。

一般天文望远镜的模式是这样的:

拍摄一大堆的照片,然后先去宇宙线,接着减本底、减暗流、除平场,就可以得到波段的黑白照。

最后把多波段的照片给个伪彩色再合成,就可以看到大家网上见到的那些照片了。

所以你别看哈勃每周只传输120G的信息,实际上都是波段内容,解析后的数量难以想象——只是大多都是无用的罢了。

支持它的则认为咱们本来想去打兔子,结果兔子没打准,打到了一只野鸡,这其实也没啥区别——银河系对于人类来说已经够大了,能够研究系内星体不也挺好的吗?

而科大天文系在LAMOST中曾经出过不小的力,因此对于科大天文系的学生来说,LAMOST自然是带着自家人的滤镜。

话题再回归现实。

眼见徐云确实没什么嘲讽的表情,张和光方才点了点头:

“LAMOST虽然在河外星系上的效果一般,但银河系内能超过它的即便是国际上也没多少。”

但另一方面。

毁誉参半的毁有了,誉又是啥情况呢?

那就是LAMOST虽然在河外星系拉胯了,但河内的效果却达到了世界顶尖。

嗯,不仅是一流,还是顶尖。

LAMOST在银河系科学方面可以和世界上其他的恒星巡天,如SDSS四期中的apogee相媲美。

2010年4月被冠名为“郭守敬望远镜”,2012年9月启动正式巡天。

它是我国投入极高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然而在运行后,它暴露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她在效果上没有达到既定目标,河外……也就是银河系外部的巡天几乎完全失败了。

因为河外星系要比恒星暗的多,LAMOST设计星等是20.5等,但LAMOST的实际巡天星等只能达到18等——此前提及过,星等这玩意儿很特殊,越低才越亮。

可要知道。

“开啥玩笑啊,这又不是啥高机密度的研究。”

张和光白了他一眼,解释道:

“这活儿说开了就是用电脑算力去分析图片,我们系虽然小,但承担的项目却很多,所以留给我的算力也不多。”

“像上个礼拜,我分到手的只有5000个核时你敢信?”

而张和光他们的任务,便是通过这些图片去筛选移动的天体。

例如照片的间隔是20分钟一张,那么就需要用算法去筛选照片里是否有星球以XX角秒的速度发生位移——因为恒星是不动的。

会动的要么是小行星,要么是系内外的大行星,要么是彗星,要么就是……

外星人。

只是宇宙的尺度太大了,加之太阳系内时常有彗星或者陨石出现。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第九大行星短期内依旧不会有什么新发现。”

说着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半开玩笑的对徐云道:

“要不老徐,你也来我组里帮忙吧,好几千万张的照片要解析呢。”

张和光所说的“照片”和现实概念中的照片略有不同,它是由波段构成的的观测记录。

2022年的科学技术可不同于小麦副本的1850年,副本中全球所有天文台拍摄一年才能收集到三万张观测记录,但2022年却可以做到近乎无限的量级。

对特殊恒星,银河系称量,太阳领域暗物质等方面的研究有着极其出色的贡献。

所以一直以来。

有关LAMOST的争议都从未消散。

diss它的一方表示宇宙那么广袤,银河系只是很小很小的一个角落,顶多就是家里的玄关。

投入这么多成本却看不到家门之外,那就是一次无可辩驳的重大失败。

亮于17.7等的星系,已经被SDSS观测完备了。

也就是说,LAMOST发现的新星体顶多就是在17.7-18.0之间。

截至2017年6月。

LAMOST实际共观测了超过三百万个河外天体,但最终仅获得了15万个星系和5万个类星体有效光谱,仅为原定千万河外天体光谱的2%。

所以从既定目标来说,它是比较失败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