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归黄金年代 > 重归黄金年代 第58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58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在供销社时候,孙耀良无论是能力或者学历都不差,却始终得不到上级的提拔,好事从来轮不到他,干了好几年才仅仅只是一个基层的科员。而相比不如他的人,反而一个个越过自己成了他的领导,这让孙耀良深深为之无奈。

考上大学,这是孙耀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一个新机会,但孙耀良心里也清楚就算自己大学毕业分配,自己恐怕在仕途上依旧走不长远,与其如此倒不如换一条走走看。

第122章 抉择

“三哥,实话和你说,也不怕你笑话,有时候我这心里还真是憋屈。”

孙耀良狠狠抽了口烟,长叹道:“我吃亏就吃亏在这个模样上,像我这样的谁都不肯让我当领导呀,哪怕我再努力,干的比别人再好也不行。当初在单位里是这样,现在在学校也是这样,还记得当时的班委选举么?明明我的考分比人家高,学习也不差,能力更不用说,可偏偏就没人选我……”

“怎么突然想起做这个了?”宋援朝诧异道。

孙耀良迟疑了下,这才告诉了宋援朝他这想法的由来。

相比西北的长安,作为首都的燕京更为开放和繁华,尤其是国庆节开始,整个燕京的民间市场如一夜春风般突然就开放了,眼下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活跃的小商小贩,甚至还有不少破墙开店的个体。

在供销社工作了这么多年,孙耀良比常人更容易注重这点,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变化的大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大时代,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作为一个经济系在读的大学生,同样也作为一个曾经在供销社工作过的基层干部,孙耀良见到这样的变化哪里会不动心?

孙耀良的家庭条件自然要比程蒙山强上许多,要不然他当初也不会在供销社任职。而且孙耀良有着自知之明,虽然他现在已是京师大学的大学生了,在外人眼里是天之骄子,但孙耀良却有一个无论如何都跨越不过去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他不怎么样的容貌。

“这没外人,说吧,找我什么事?”抽了口烟,宋援朝直截了当地开口。

“三哥,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不成?怎么知道我找你有事?”孙耀良叼着烟一副诧异。

宋援朝白了他一眼:“这不明摆着的么?我又不是什么大姑娘,自认为对男人没什么吸引力,就打个水洗脸你还偏偏跟下来一起凑热闹?”

“嘿嘿嘿……”孙耀良被宋援朝一下子说穿顿时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其实嘛,我还真有事想和你商量。”

宋援朝不说话,静静等着孙耀良开口。

“呵呵,没什么事,一点小事……小事而已……”程蒙山乐呵呵地摇摇头,嘴上如此说道,可他这个抑制不住高兴的表情哪里是没什么好事的样?

当即所有人都好奇了起来,包括宋援朝在内,大家一起询问程蒙山究竟遇上什么好事了。

挡不住大家的热情,程蒙山无奈只能说出实情,原来今天晚饭后学生会那边通知他过去,去了后他才知道除了之前申报上去的部分学生补助外,学生会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特例增加了一个名额,也就是说程蒙山同样获得了补助。

程蒙山的家庭情况大家都很清楚,同宿舍的舍友中就数程蒙山家庭最困难了。平常大家私下有意无意地都会帮程蒙山一把,可是大家也知道程蒙山这个人性格很要强,还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所以在帮他的同时也很顾及这点。

这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虽然补助费仅仅只有每月五元钱,但这钱对于条件困难的程蒙山来说却是不一样的。

在后世,国画一般是存储在专门的恒温室里,条件再好的直接放进银行的保险库中。可现在根本就没这个条件,所以退而求次,宋援朝只能这么做。

这种办法还是蒋师傅教给宋援朝的,作为民间保存最为合适的安置方法。只是宋援朝用的箱子稍差了些,按理说考究些应该用江阳漆皮箱,再差些的用樟木箱,可宋援朝一时间找不到这些容器,只能使用现在的松木箱。

可就算这样基本也足够了,毕竟他的这些画不是什么古画,都是近代作家的作品相对容易保存。当然了,宋援朝打算过些时候去其他地方逛逛,弄些好的容器过来,因为在他的眼里,这些不为外人重视的画可不仅仅只是画那么简单。

把箱子在早就准备好的空位放好,宋援朝看了一眼挂在一旁的湿度计,这个玩意是宋援朝特意去商店买来的,虽说这种老式湿度计精确度不太高,但对于他现在而言已经足够了。

折腾完,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一个个摆放整齐的大木箱子,宋援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来二去时间长了,宋援朝和二楼的那位老师傅也熟了,这位已年近六十的蒋师傅是店里最年长的,也是资格最老的店员。

早在解放前,蒋师傅就在这工作了,那时候这家店还是私人的,蒋师傅是店里的小伙计,跟着店里大师傅学裱画的手艺。

后来公私合营,蒋师傅从小伙计成了店里的正式员工,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蒋师傅的裱画手艺在琉璃厂一片是出了名的,这也是他会在二楼的缘故。而且他的资格老,现在店里的经理当初还是蒋师傅的徒弟,所以说蒋师傅在这家店能当半个家。

宋援朝自来过一次后,接下来的日子里三天两头有时间就往这跑,每次来都不落空,时间长了蒋师傅对宋援朝这个经常来买画的年轻人倒也起了几分兴趣,他觉得这年轻人虽然不懂画,却是一个爱画的人,要不然怎么会每次来一买就是这么多呢?

宋援朝的话语低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地口吻:“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是扎实的地基,如果没了地基再高再华丽的楼宇也只是空中楼阁,就像是建在砂砾上的楼房,一推就倒。如果你不和我说这个事,我今天也不会和你讲这些,但你现在问了我,我却不能不提醒你,这点你必须记住,尤其是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到蛋,明白不!”

扑哧一声,孙耀良笑出了声,宋援朝最后一句话形容地还真是贴切,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明白了三哥,这件事我会好好琢磨的,等我琢磨成了再和你商量?”

“没问题,你好好琢磨,好好想,不要求快求急,想得越多考虑的越周全越好。”宋援朝把手放在孙耀良的肩膀鼓励道。

“行,谢了三哥。”孙耀良笑着点头,刚才一开始还有的忧虑和担心早就不翼而飞了,取而代之的是满面的笑容和信心,虽然他的笑容瞧上去比哭好不了多少,可宋援朝却从心里为他感到高兴。

但面对宋援朝的询问,孙耀良又有些不好意思,他告诉宋援朝自己仅仅只是有了初步的考虑,具体的想法还没定下来。

不过他对宋援朝说,自己在供销社干了这么多年,对于供销环节很是了解,虽然燕京不是长安,他在燕京也没这方面的关系和渠道,但他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做买卖无非就是低买高卖,选中合适的商品,找到上下游的渠道,从中获利。

虽然这道理很简单,却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要不然关于经济的书一大堆,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最终的成果却是不同的呢?

去年的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评论,虽然这句话的意思看上去似乎和孙耀良要说的没有什么关系,可实际上这句话在任何方面都是正确的。

孙耀良本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再加上他现在在大学学的专业,结合实际运用肯定并普通人强。只是现在的孙耀良还在迷茫中,他虽然选择了自己未来要走的方向,却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切入,这才是他今天找宋援朝商量的真正目的。

宋援朝深深看了对方一眼,不得不说孙耀良的潜意识或者说嗅觉是很敏锐的,在许多事上这种敏锐并不算是坏事,相反反而是种天赋。

整个302宿舍一共有七个人,除去孙耀良自己外,分别就是程蒙山、潘向东、宋援朝、张坚、吕军、陆海荣。

其中程蒙山就不用说了,程蒙山出身贫寒,上大学是他唯一改变未来的选择。潘向东普通工人家庭出身,为人豪爽,待人真挚热情。张坚的家庭条件和性格同潘向东差不多,两人又是老乡关系很好,不过相比稳重的潘向东,张坚的性子要稍微跳脱一些。

吕军的父亲曾经是军人,他自己是寻寻常常的一个普通大学生,性格虽然开朗却只是中资之人,未来的前途恐怕平平。而年龄最小的陆海荣性格内向腼腆,可整个宿舍除了程蒙山外就数他平时最用功,学校里的图书馆是他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每次见到他都是手里拿着本书在专心致志地看着的模样。

相比这些同学,宋援朝虽然在学校显得很低调,可由于他和林燕的关系再加上开学班委选举会上的那一幕,却从来没有人敢小看宋援朝。

“都过八点了,不会出事吧?”

“学校里能出什么事?再说老大这人你又不是不清楚,估计在什么地方猫着看书呢。”张坚插嘴道。

点点头,老潘也不再说什么,走到一旁拿起热水瓶晃了晃,水瓶里的水不多了,他说了声去打水就朝着门口走去,还没到门口,宿舍门就被人从外推开,大家定睛一看,这不程蒙山不回来了么?

“呦呵,都在呀?”

程蒙山没想到宿舍里这么热闹,所有人都回来了,而且还凑一起说说笑笑。

说着,孙耀良一脸的委屈,宋援朝心里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像孙耀良这样的确人生道路比普通人要难走许多,需要比别人付出多几倍的努力,或许还无法成功。

当然了,这也不是绝对,比如后世号称外星人的杰克马,一副尊荣和孙耀良可以说不相上下,但不一样获得成功了么?

可话又说回来,杰克马的成功同样不在仕途,而在自身商业领域。现在孙耀良也选择了这条路,一时间宋援朝也不知道是应该鼓励他还是安慰他。

“为什么和我说这些?”

“不知道。”孙耀良摇摇头说出了一个让宋援朝意想不到的答案:“我只是觉得和你商量是最好的选择。”

后世网络上经常有一句话,这话就是所谓的“看脸时代”。

其实不仅是后世,甚至包括古往今来,无论那个时代都是要看脸的,无非就是审美的观点稍有差异罢了。

从女性角度来看,环肥燕瘦各不相同,但相貌却依旧是第一。

至于男性也是如此,由古至今,相貌堂堂的人总是在许多方面会占不少便宜,而孙耀良这种长的一副尖嘴猴腮对不起人民的尊荣,无论是在电影或电视里只能是演反派的角色,从来就成不了正面人物。

对于这点,孙耀良自己心里很清楚,别看他平日嘻嘻哈哈一副乐天派的样子,但其实他内心的苦闷是不为常人所知的。

“我之前是干嘛工作你也清楚,这些天我一直在琢磨着干些事,所以想来想还是找你商量商量。”

“干些事?什么事?”

“就是……就是和之前我的工作差不多的事呗。”孙耀良挠挠脑袋笑道。

“你打算做买卖?”宋援朝有些意外地问。

孙耀良看看左右,见四周没人点了点头。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心里都为程蒙山高兴,同时为他表示祝贺,程蒙山乐呵呵地点点头,很开心地接受了大家的祝贺。

说了一会儿话,随着时间渐渐过去,大家各自准备休息。

老潘继续提着水瓶去打水,吕军他们找出脸盆下楼洗脸洗脚,宋援朝等了会儿也拿着脸盆出门,刚到走廊身后传来孙耀良的声音,回头一看见孙耀良笑呵呵地说一起去。

两人下了楼,径直去了一楼东边的热水房,这时候热水房排队的同学人不少,孙耀良看了看排着长长的队对宋援朝道:“三哥,要不我们去抽支烟,过会再来?”

“行呀!”宋援朝点点头,和孙耀良直接走出了楼,来到楼前对面的空地从口袋里掏出烟,随后划着火柴点上。

见了次数多了,蒋师傅渐渐也和宋援朝熟了起来,有时候会在宋援朝看画时在一旁指点几句。虽然蒋师傅指点宋援朝的只是些寻常的知识,但这样的指点却让宋援朝受益匪浅。

骑着车回到四合院,宋援朝径直把车推进了院子,解开后座绑着的绳子把木箱搬了下来。

抗着木箱来到东厢房,现在东厢房是宋援朝专门用来放这些画的地方。他把东厢房原本的家具全移到了西厢房,从而里整理出了一大片区域,专门存着一个个木箱,而这些木箱里装着的就是他从琉璃厂买来的画。

堆木箱的地方宋援朝找人做了几个架子,木箱就搁在这些架子中下面悬空。架子下面,宋援朝放了些生石灰块,生石灰装在一个个布袋子里,除此之还有樟脑丸之类的东西。

国画的存储要求条件很高,通俗来说要求避光、去尘、防潮和密封。

回到宿舍楼,孙耀良转身就往宿舍楼上走,宋援朝连忙喊他还没去打水呢,孙耀良笑呵呵地摆手说他早就洗过了,让宋援朝自己去就行,他得回去好好琢磨刚才宋援朝说的那事了。

瞧着这小子一步两格楼梯飞快快步上楼的样,宋援朝哭笑不得地摇摇头,这时候他到想起了前些天被自己忽悠的罗阳,也不知道这家伙这些天不知道琢磨出结果了没有。

第123章 代约

下午时分,宋援朝骑着车从琉璃厂出来,在他的车后座上绑着个木箱子,木箱子里装着的事刚买的几幅画。

这些日子,宋援朝自第一次去过那家店后,隔三差五地就往那边跑,少则四五副,多则十来副,每次来都不落空。

“我支持你的想法!”

面对孙耀良的考虑,宋援朝首先表示了支持的态度,接着他又郑重其事道:“不过想法是一点,具体怎么做才是关键,这点你心里要明白。”

“既然你还没决定怎么做,这也不急在一时,这几天你自己好好琢磨一下,找好切入点,然后我们再讨论这个问题。”

孙耀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觉得宋援朝这话说的没错。

“对了,有一点你必须谨慎,那就是一开始从实际出发,千万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才是正途。”

何况,宋援朝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出手大方,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身上有着一种同龄人所不具有的成熟稳重和自信,这或许就是孙耀良不找别人商量而找宋援朝的主要原因。

“说说你的打算。”

“你不会觉得我是在异想天开吧?”孙耀良没想到宋援朝是这个反应,有些欣喜地问。

“人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未来不仅仅只有一条路。有句话说的好,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关键看的是结果,你说呢?”

“对对,三哥,你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孙耀良连连点头,此时他觉得自己找宋援朝商量这事还真是找对了,整个学校恐怕也就是宋援朝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自己。

“程老大,您可回的晚了一步,要再早点就好了。”孙耀良指着空空如也的油纸包很是遗憾道。

程蒙山看了一眼就明白了,笑着说道:“晚了就晚了吧,再说我少吃一个你们就能多尝一口,这不好么?”

“大哥就是大哥,您这觉悟小弟实在佩服!”孙耀良竖起大拇指由衷赞道,虽然他嘻嘻哈哈却也有些后悔刚才和大伙打个招呼给程蒙山留一个尝尝,谁想这群狼包括自己一抢起来吃就没顾得上,直等吃完了才想起这事。

摆摆手,程蒙山在自己靠门的床坐下,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样子,相反笑眯眯的很是高兴。

“程老大,程班头,你今天遇到什么好事了?瞧着心情似乎很不错呀?”吕军瞧他这表情忍不住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