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归黄金年代 > 重归黄金年代 第118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118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对啊!”张建国这话顿时让孙霞两眼一亮,这又不是没退路,先开店试试,不行再进厂子上班呗,这不两全其美么?

当即孙霞就下了决心去麦阳路那边试试,事定下来后,无论是张建国还是孙霞都松了口气,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遐想,夫妻两个人不由得讨论起这个店究竟应该怎么开,要进那些服装比较好卖什么的,这一讨论就忘了时间,转眼天就黑了……

李大琪说的一点都没错,如果是别人的话张勇卖不卖这个面子不清楚,但李大琪出面,加上这又是张家的事,张勇听后二话不说就把手里最好的一家店铺给腾了出来,而且还拍着胸口说租金什么的不用担心,店先开着,等有了买卖再给也行,还有店里销售的东西除了腾飞厂自有产品外,其他商品只要他张勇有的一律全部可以代销,看中什么直接拿,卖掉后再结算,至于价格更是成本价。

就这样,仅仅过了两天,腾出来的店铺被重新安置好,店里的商品也一应俱全,这些根本就不需要张建国提前出一分钱就安排好了。

当张建国带着孙霞来到麦阳路,亲眼看见自己这家店铺的时候,惊讶的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能一个劲地向来帮忙的李大琪和张勇道谢。

终于有盼头了!在街道工厂糊了这么多年的纸盒子,总算熬出来了。一想到自己能穿上腾飞厂的工装,和那些正式企业的职工一样上下班,拥有一份正正经经的工作时,孙霞心里就高兴不已。

可接下来张建国的话又让正在兴奋头上的孙霞愣住了,张建国拉着孙霞的手告诉了她李大琪的建议,那就是不进厂子去麦阳路那边开店。

店铺、货源这些都不需要发愁,只要孙霞点头李大琪就去安排,而且开店虽然没有职工编制,只是一个个体户,听起来似乎不好听,但相比去车间上班开店自己干更有前途。

为了让孙霞了解一下服装业的情况,张建国仔细向她进行解释,等说了老半天,说的口干舌燥,张建国拿起已经凉下来的茶水一口喝了个干净,这才询问孙霞的想法。

说实话,两个选择都不错,这让孙霞有些迟疑不决。

“既然有着厂子的渠道,孙阿姨又不是外人,我觉得倒不如让孙阿姨干点其他的。张勇这人您认识吧?他在麦阳路有好几个摊位,麦阳路现在的人气很旺,我去和他打个招呼给孙阿姨腾个店铺出来,让孙阿姨在那边开个店。货源这边用不着担心,厂子里可以直接提供,到时候签个代销的协议就行。”

“开店虽然也累点,可再怎么累也比车间干活轻松。而且更重要的开店赚钱啊,车间每天干死干活一个月下来才多少?可卖出一件衣服又能挣多少?这个账张叔您比我更会算。另外,车间上班能有什么盼头?可开店就不同了,这可是自己的买卖,如果做的好了以后说不定能越做越大,您觉得呢?”

李大琪这一番话瞬间就把张建国给说动了,张建国不是普通老百姓,以前就是小车班的司机,当司机的人走南闯北,尤其是小车班平常接触的都是一些领导,张建国的见识和想法远比普通人强得多。

何况现在张建国又是车队长,管理着自己的车队,这些日子一直在这办公,腾飞厂的运输又都是他来负责,对于这些情况哪里能不了解?

麦阳路他亲自去过,那边的人气的确不错,而且在那边开店的人没有一个不赚钱的,再加上服装利润有多大,张建国心里也是一清二楚,假如真像李大琪说的这样,这样的买卖值得做,更没有丝毫风险。

“对对对,可话就算这么说谢还是得谢的,大琪呀,你帮我这个忙我心里感激。对了,你孙阿姨来后千万不要搞特殊对待,就和普通工人一样安排就行了,这个我在家里都和她说好了,而且她也是能吃苦的人,别人能干的活她一样能干!”

“明白明白,您这么说我还能不明白?”李大琪笑呵呵地点头,可想了想又对张建国道:“不过张叔,我觉得直接让孙阿姨下车间有点不妥,厂子里车间的活太累,孙阿姨就算能吃苦也也是年近四十的人了,再加上你家上有老下有小的,车队那边又那么忙,她还得照顾家里……”

“没事,刚才不是说了么,不要搞特殊。”不等李大琪把话说完,张建国一挥手就斩钉截铁道。

李大琪笑着递了支烟给张建国:“您别急,听我慢慢说。”

帮张建国把烟点起,李大琪继续道:“我们厂的效益什么的我就不说了,这些您都清楚,可我要说的是厂子里工资收入虽然不错,但这车间的活可是真心累,年轻人还行,年纪大些的怕力不从心,如果是别人我也无所谓,可这是孙阿姨不是外人,我能不提么?”

第243章 老六

鹏城那边的事全部交给了秦正国,香江公司那边徐慧管的井井有条,羊城有顾杰和应彩霞,沪海有李大琪在,作为总掌的宋援朝现在反而成了最为悠闲的人,安安静静地继续他的大学生活。

进入大二,课业相比大一更多了些,给予宋援朝他们学习的压力更大。

说白了,这样的操作等于盛华公司做了一手房东的性质,同时也能为自己设置的小型工业区聚集人气。此外还会在附近预留一个商业用地,以用于建一个普通的宾馆和酒店,以供这一片的日常需求。

至于税收方面,秦正国很容易地就拿到了当地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条件,这样的优惠放眼全国也就特区存在,而两免三减半的政策能够让特区的工厂在成本上取得极大的优势,从而增强商品竞争力。

这样算下来,整个投入的资金远超最初的设想,虽说香江盛华公司依托内地和海外市场目前日进斗金,资金充裕,可要一下子拿这么大一笔钱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他的不去说,仅仅是这个三百亩地的厂房和设置建造投入就巨大,资金缺口严重,但这对于宋援朝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虽然宋援朝前世没有执行过资本运作,可对于资本运作的基本还是很了解的,再加上现在的政策宽松,特区急需外来投资,这些缺口很容易解决。

首先资金的投入不是一次性,香江那边资金根据协议是分批到位,拿下地皮后秦正国以香江盛华公司的名义先投入部分资金作为土地转让金和先期开工需求,然后再直接用土地和项目质押,通过内地的四大银行进行贷款,利用大额贷款来满足后期的需求。

既然老刘已经出手,原定的酒店业就暂时搁置,关键还是鹏城的工厂。

秦正国的投资意图向鹏城释放后,第一时间就得到了鹏城方面的热情接待,并且派出了高规格的官员洽谈。

在这种情况下,秦正国的进展很是顺利,用了没多少时间基本就把投资建厂的事给定了下来,并且按照宋援朝的意思向鹏城方面提出了三通的建议和其他有关地皮、税收方面的要求。

现在的鹏城可不是后世的鹏城,对于秦正国这样第一批自己找来的香江爱国商人地方是非常热情和期待的,而且在许多政策方面也有着优惠,其中就包括地皮转让和税收方面。

原本秦正国是打算弄一块地建一个小厂,总投资不超过百万的,而当宋援朝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思索了一晚,第二天直接打电话给秦正国向他仔细交代了一番,当在电话里听到宋援朝的交代后,秦正国着实吓了一跳,追问宋援朝不是在开玩笑吧?

开学后没几天,宋援朝就接到了秦正国打来的电话,电话里秦正国向他汇报了关于和鹏城特区那边接触的情况。

让宋援朝有些意外的是,秦正国在电话里告诉他,他并不是第一个和鹏城特区政府接触的香江商人,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香江地产富商和鹏城那边接触了,并且初步签订了在鹏城投资的协议。

这位富商是香江妙丽集团的老板老刘,说实话宋援朝根本就没听说过老刘这个人的名字,在他印象里香江的几大有名富豪,尤其是搞地产的无非就是李超人等那几位,而老刘的大名在宋援朝记忆中根本就没存在过。

可秦正国不一样,在香江混了这些日子,对于香江的一些有名公司集团还是有所了解,妙丽集团在香江也算是大名鼎鼎,妙丽最初是做鞋子起家的,后来参与了百货业和地产业,其创始人老刘更是身家显赫。

宋援朝没听说过老刘的名字也很正常,因为老刘在1984年因为投资失误破产了,妙丽集团易手,后来改名百丽,这位曾在香江商界的风云人物也因为破产后彻底心灰意冷而离开了商界,移民到了国外安享晚年,而那时候的宋援朝还在沪海电信公司上班呢。

第242章 投资

远在燕京的宋援朝继续他的大学生涯。

从羊城回燕京后没几天,宋援朝就迎来了他的大二学生生活,而着时候林燕也进入了大四,也就是在大学生活中的最后一年。

回到燕京,宋援朝先去了正在修缮的四合院,当他再一次踏入这个四合院的时候,一时间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眼前情景,整个院子和他当初离开的时候变化极大,虽然修缮还在继续,可四合院已经完成了整体结构恢复,再也不是最初他看见的模样。

姚教授不愧是专业人士,他所带领的团队也可以说是目前国内顶尖的一支,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个四合院已经初步恢复了当年的原貌,这让宋援朝惊喜不已。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定心了。”张建国笑着点头道:“我回去后就做个预算,和上回一样直接正式报告上来麻烦你签个字,然后让财务带支票去付款?”

“行,没问题!”李大琪爽快地答应道。

说完了这事,张建国并没有走,相反一下子沉默了下来,喝着茶抽着烟,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张叔,您是不是还有其他事要和我说?”李大琪看出了张建国的心思,忍不住问。

张建国点点头,神色有些难堪,想了想这才鼓足勇气把自己老婆孙霞的事告诉了李大琪,说完后张建国叹了口气:“事就是这么一回事,她在街道工厂这么多年也没个盼头,工作累不说还没几个钱,这不就琢磨着要换工作。本来她想去车队上班,可我觉得这不妥,我是车队长,把自己老婆安排在车队这算什么?这不成了夫妻店了?再说她学历也不高,又干不了办公室的活,总不能让她这个年龄再去学开卡车吧?这也不切实际。”

办个体执照用了几天时间,等拿到执照的第一天孙霞也正式从街道工厂离职了。当在麦阳路的店铺门口鞭炮声响起,挂在店门前的红绢落下,露出“小霞服装店”的招牌时,孙霞整个喜气洋洋,笑容满面地在店里招待进店的客人。

仅仅第一天,小霞服装店就取得了开门红,孙霞和来帮忙的张建国甚至包括范保国等人忙得连歇脚的工夫都没。

一个接着一个客户接踵而来,一来是因为孙霞的店位于这条街市口最好的位置,二来是她店里的商品许多都是腾飞厂的原装货,再加上张勇特意帮忙挑选的其他紧俏商品。

此外,李大琪甚至还拿出了出口订单同类的牛仔裤衬衣在店里销售,直接打上了出口转内销的旗号,这更让店里的生意火爆异常。

当天营业结束,孙霞累得人都在晃悠,但心里却是兴奋和激动。尤其是在盘点完销售情况,得知自己这一天赚了多少钱后,孙霞目瞪口呆之余更是高兴不已,现在她的全身上下都充满了斗志,更带着无比的满足。

在单位上班图的是稳定,而且工资也不低。而开店自己做个体户有着一定的风险,虽然这个风险已经被减少到了最低,可从来没有干过这行的孙霞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但张建国又告诉她卖服装的利润,得知卖出一套衣服居然能赚不少钱时,孙霞又不免得心动了。相比拿工资,开店如果买卖做的好,这一天下来恐怕就比一个月的工资还高了,这一个月下来不就是上班三四年的工资收入?如果是一年两年呢?想到这,孙霞根本不敢想象。

“建国,你觉得我应该怎么选?”孙霞一时间没了主意,无奈求助自己的老公。

其实这个事张建国在回来的一路上早就想过了,他抽了口烟对妻子说道:“我觉得你应该去试试,你不是一直说没盼头么?现在来了机会,成不成先试试再说,反正一开始都是代销,也不需要自己出资金,至于其他的成本就是摊位费和人工什么的,这些钱家里还是拿的出来的。”

“先干个几个月看看,如果能干好就继续干下去,如果实在干不好到时候再进厂当工人也行,小霞你觉得呢?”

“大琪,这听起来好是好,可麦阳路还有多的店面?张勇能帮忙?”张建国迟疑地问。

李大琪顿时笑了,拍胸脯告诉张建国这个事让他绝对放心,只要张建国和孙霞那边决定这么做,其他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一切都包在他的身上。

李大琪这番话把张建国说的有些心动了,当天下班后张建国早早地回了家,到家时孙霞已经在家了,看见张建国回来她赶紧上前询问工作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张建国告诉孙霞,如果要去腾飞厂上班绝对没问题,李大琪那边已经点头了,什么时候去都可以马上安排。

听到这个回答,孙霞兴奋的不能自己,她当时就如同十七八岁的少女一般欢呼雀跃,抱着张建国又笑又跳。

“另外,这工资高也有比较,相比其他厂我们的工资算不错,可就算这样一个月下来顶天也就一百了,能高到哪里去?您刚才的意思我都听明白了,孙阿姨这些年在街道工厂上班看不到盼头,所以才有了换工作的心思是不是?可您想想,如果进了厂,把她安排在车间天天踩缝纫机,这半年一年的还行,一直下去不一样看不见盼头么?是不是这个道理?”

张建国愣了下,他有些不明白李大琪突然说这些话的意思,可孙霞不进车间又能干什么?坐办公室她也不合格啊!

“张叔,我这里倒还有个主意,要不你听听?”这时候,李大琪突然问道。

“你说。”张建国抽着烟,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李大琪伸手画了个圈,问道:“我们厂子是干嘛的?服装厂!生产的服装销路怎么样张叔你负责运输最清楚。老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着服装厂为什么只想到进车间干流水线呢?是不是?”

说白了,这等于是拿银行的钱来进行投资,抵押的也仅仅只是现在不值钱的地皮和在银行里的那些外汇而已。相比整个项目投入,获得的资金远高出这个数额,用后世的话来说等于是撸银行和地方的羊毛,可在这个时代却是很正规的操作。

这样一算,整个投资金额超过了一千八百万,一下子就越过妙丽的老刘成了香江商界目前在鹏城投资额最大的一笔。

而盛华公司在这个项目上真正付出的资金只不过才四百五十万港币,折算人民币一百万左右,用一百万去撬动一千八百万的投资,宋援朝这样的魄力让秦正国简直心惊肉跳。

相比心中忐忑的秦正国,宋援朝却是丝毫不担心。因为整个投资规模听起来很厉害,但投资周期不是一蹶而就,整个周期将近三年左右完成,但在盛华公司第一笔外汇打到国内账户上后,银行方面就可以发放贷款,贷款的利息低的简直是白给,也就是说从一开始盛华公司空手套白狼就拿到了回报十几倍之巨的资金以供使用。

这一大笔钱在手什么事不能干?再加上盛华公司原本就是做实业的,有地皮在,等厂房建起了还怕没钱赚?这笔买卖很好算,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宋援朝他们不作死拿这些钱跑去澳岛赌博,三年后还清这笔贷款根本就没问题。

宋援朝认真地告诉秦正国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目前特区方面一切刚刚开始,许多政策和优惠条件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了,而且还有老刘这样的大鳄在前,如果秦正国不拿出点实力和魄力的话,非但风头会被压下去,还会得不到一定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是最好的机会,必须调整之前略微保守的策略。

听完宋援朝的解释,秦正国虽然心有疑虑最终还是接受了宋援朝的看法,重新和特区方面就投资进一步进行洽谈。

而这一次洽谈秦正国最终向特区政府明确了盛华公司方面的要求,当得知盛华公司的投资额如此巨大和决心后,特区方面惊讶之余同样也是极为兴奋,经过慎重讨论后基本同意了盛华公司方面的要求,并正式签署了协议。

最终,盛华公司从特区政府要了三百亩地以建厂,三百亩地可不小,换算成平方米足足有二十万平米,别说建一个厂子了,就算是建一个小型的工业园区也足够了。

实际上宋援朝的用意就是要建一个小型的工业园区,这三百亩地除去自用一百亩外,其余两百亩地宋援朝会按照香江传统的工厂区进行规划和建造,等建造完后这些厂房和设施会直接出租给后来鹏城投资建厂的香江中小工厂主供他们使用。

老刘可以说是在鹏城第一个吃螃蟹的香江商人,他的魄力极大,去年时和鹏城方面就签署了投资意向,直接投资一千五百万作为鹏城地产和酒店业的投入。

鹏城历史上第一家宾馆——竹园宾馆就是老刘投资的,所以当秦正国得知竹园宾馆已经有了投资者,而且这个投资者居然是妙丽的老刘时,惊讶之余也就直接打消了和特区方面洽谈酒店投资的想法,转而商讨起在特区建厂的事宜。

对于秦正国的汇报,宋援朝也很是惊讶,他没想到自己不是第一个注视鹏城的人,更不是第一个对鹏城的投资商。

老刘能在商界成功,并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他的眼光和魄力是常人难以超越的。宋援朝只不过是占据了先天便利罢了,相比老刘他只是一个早就看穿了别人底牌的“老千”,而老刘却是真正的“赌王”一个依靠自己眼光和能力坐在牌桌上的强者。

不得不佩服这样的商人,同时宋援朝这一刻起也有了想有机会亲自见一见老刘这个不一般的人物。

在四合院呆了一整天,看完现场和姚教授还有他的助手们好好聊了聊,仔细听取了他们对修缮工作的进度和汇报后,宋援朝在附近饭店定了一桌,请大家好好吃了一顿,以感谢大家这些日子的工作辛苦。

接下来的修缮工作还要继续,根据姚教授的计划,整体修缮会进行到十一月中旬左右,具体的时间要看天气的变化。

因为等到十一月,燕京就逐步进入冬季了,冬季不便施工,所以整体修缮会尽量在冬季之前完成。等整体修缮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对户内的一些完善和细节修复工作了,这是一个细活。

从这些计划来看,不出意外明年六月前这个四合院就能彻底修缮完毕,而到那时候他们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四合院的事暂时搁置一边,自然有姚教授他们去处理,宋援朝这个甩手掌柜能做的也只是资金方面的保证,这点对于他来说轻而易举。

看了眼李大琪,张建国又道:“孙阿姨这个人你认识,人很实在,不是那种有小心眼的人,手脚也勤快,自己在家会踩缝纫机,我以前一些衣服,包括我妈和两个孩子的大多都是她做的,虽比不上厂里裁缝的手艺,可也不算差。所以我想来想去向你讨个人情,能不能帮忙把你孙阿姨安排在车间上班?”

第241章 改变

听完张建国的话,李大琪想也不想就笑道:“我以为什么事呢,原来是这个。孙阿姨我当然知道,如果她想来厂里就让她来吧,招人哪不是招,这是小事。”

“大琪,谢谢,谢谢你了!”李大琪的这句回答让张建国喜出望外,他没想到会如此简单,一开始说这事心里还有点忐忑呢。

“我说张叔,我们可是自己人,哪里有自己人不帮自己人的道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