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归黄金年代 > 重归黄金年代 第233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233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当年一分厂亏损的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也没见这些兄弟单位伸出援手嘛?他们那时候为什么不发扬一下风格?来主动帮帮一分厂?

至于总厂供销科的意见也是如此,一分厂之前的供销问题非常严重,当时总厂供销科也没把销售状况极差的一分厂供销任务给主动接过去呀,而是袖手旁观彷如不知的架势在一旁看好戏。

现在一分厂情况好转了,这些怪话怎么就冒出来了呢?双重标准还用的真是熟练,这个帽子扣起来丝毫不带犹豫的。

不过这些话宋援朝不方便直说,更不适合直接反驳。因为他知道江大海找自己说的这些只是理由,这些问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如果江大海真为一分厂和宋援朝着想的话作为一把手的他完全可以对这种情况熟视无睹,直接压下去。

可偏偏如今拿这些出来说,宋援朝如果猜的没错的话江大海就是另有目的的,那么究竟是什么目的呢?

“还有一分厂现在成立的那家三产公司,这家公司叫什么来着?”江大海见宋援朝只是点头没说什么,想了想继续道。

“南都食品厂销售公司。”

“对对,就是这个名字!”江大海仿佛记起来了,很是严肃道:“这家销售公司成立后下面的群众反应也很大啊!我这些天可是听到不少人在说你的闲话了,说你宋援朝在一分厂一手遮天另搞一套,要拉山头什么的,这种话我是不信的,你宋副厂长是什么样的人我还不了解?年轻!有能力!有冲劲!不过这些风言风语别人说多了,对你个人难免有些影响。”

“大海书记,具体是那些话?”宋援朝恰到好处地问了一句,他知道自己就算不这么问江大海也会解释两句,不过刚才宋援朝没搭理他前面的话题,现在再装着不知道就说不过去了,这不是摆明着不给领导面子么?

“呵呵,可多了去了,反正什么都有。”江大海笑了笑,伸手把烟灰在一旁弹了弹:“先说对外吧,你们一分厂现在搞的什么直供销售模式对不对?这个模式对目前市场的冲击很大,我前几天去局里开会,有几个老朋友还特意和我提了这个事,因为一分厂这个新的销售模式导致他们的产品销量锐减,而且据说泉林厂和优民厂也在学着你搞起了这个模式,直接扰乱了整个市场。”

两人不咸不淡聊了几句,见宋援朝滑不留手,说话滴水不漏,江大海不由得有些沉不住气了,心里暗骂了一句“小狐狸”,拿起面前的水杯喝了一口,江大海的眼珠子转了转,这才说起了正事。

第465章 伸手

江大海对于宋援朝在一分厂的工作成绩先做出了肯定,并赞扬了宋援朝在一分厂的工作卓有成效。

短短的时间里,宋援朝就把当初亏损的一分厂扭亏为盈,而且还改变了整个一分厂的面貌风气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好话说完,接下来就是些不怎么样的话了。

果然不出所料,当天下午宋援朝就接到厂办打来的电话,说书记江大海要宋援朝去总厂一趟有事商谈。

宋援朝挂上电话后和下面交代了声,开着自己的两用车就去了总厂,到了总厂后径直来到江大海的办公室敲开了门。

“宋副厂长,来的够快呀。”推门而入,江大海见宋援朝来了笑眯眯地站起身。

“领导有召我这个当下属的能不赶紧来嘛?”宋援朝故意开了个玩笑。

“哈哈哈!”江大海伸手冲着宋援朝点了点,一副很是高兴的样子,两人从表面看仿佛关系很好,更是多年的老朋友一般。

他打算把现在的供销科副科长之一从供销科调任至销售公司,再安排两个人过去,这一步棋直接就从上至下牢牢控制住了销售公司,从而避免了未来销售公司脱离掌控的可能性。

要知道目前销售公司的经理是孙耀良,可问题孙耀良其实不属于真正的南都人,他和宋援朝不同,他是作为京师大学大四学生来实习的,并不属于南都的编制,宋援朝任命孙耀良当经理只是一分厂内部任命,在实际上这个经理只是个名头罢了。

供销副科长调任至销售公司,不等于直接就占了孙耀良的位置?这点宋援朝是绝对不接受的。

“大海书记,准备去销售公司的是那位同志?”宋援朝问道。

“这个还没确定,需要上厂会讨论,不过我个人觉得供销科的许伟许副科长应该可以胜任。”江大海回答道:“许副科长可是老同志老供销了,他去了销售公司也能给你帮不少忙。”

这样的办法是最合适不过的,既然都在同一个系统了,那么自然就没人能说闲话了。

当宋援朝听完江大海的方案内容后,当即沉思了起来。

别管江大海话说的多么漂亮,可其最终目的就是想把销售公司占为己有。

江大海在南都这么多年,稳稳坐在一把手位置又这么久,他可能是庸人么?如果是庸人的话早就被顾平压的气都喘不过来了,哪里会是现在这个局面?

宋援朝私下搞销售公司,一开始江大海的确没有在意,原本一分厂的供销就脱离在南都的供销系统之外。可随着销售公司的建立和一分厂在销售方面逐步打开局面之后,江大海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分厂销售公司发展的实在是太过迅猛了,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销售公司居然膨胀到现在的程度,而且目前销售公司搬离一分厂,在其他地方设置办公点和建立总仓,这样下去用不了一年这个销售公司不得从规模上超过供销科了?

江大海语重心长地说道,宋援朝露出了深思的表情,想了想点了点头。

“大海书记您这些话倒是我之前没有考虑过的,我承认在这方面我有些大意了,现在厂子里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呢?”

胳臂拧不过大腿,宋援朝心里明白江大海想干嘛了,江大海是南都的一把手,宋援朝只是一个排名靠后的副厂长,两人在企业内部的地位不相当。

何况和在南都多年的江大海相比,宋援朝在南都并没什么根基,既然反对无效,那么也没必要说反对的话,这反而会把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当宋援朝问出这句话后,江大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似乎是对宋援朝的知趣很是高兴。

尤其是话里注意一点,那就是江大海几次提到“个人希望”“个人觉得”这些话,这些话有着深意啊,个人嘛就是个人的意愿,可许多事的决策往往是集体决定,个人意见仅仅只是参考而已,这句话分明就是江大海给自己留的余地。

至于宋援朝表面上感动万分,可心里也清楚的很。江大海故意给自己画饼无非就是想让自己放松警惕,同时对他心存感激而已。

如果换一个人说不定就信了江大海的鬼话了,可宋援朝是什么人?要论办公室玩这套他可绝对不输个江大海,一眼就看穿了江大海的用心。

配合着江大海说了一通感激的话,宋援朝知道接下来江大海就要图穷匕见露出真面目了,那么他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如果宋援朝没猜错的话,江大海是打算把手伸到供销公司,借之前的敲打把宋援朝好不容易搞起来的销售公司归为他的管理之下。

第466章 条件

在江大海看来,其他的都还好。其中奖金问题他可以以一分厂独立核算的由头安抚一下总厂这边,但希望一分厂那边不要做的太过,两边的差距不要太离谱,要不他也不好和下面交代。

至于对外销售模式,江大海也说了他的态度,兄弟企业的关系固然要维护,但一分厂的效益也要考虑,在这个前提下销售模式还是有保留的可能,再说了目前采取这个模式的不仅是一分厂,不还有泉林和优民厂么?所以在这点上,江大海个人还是支持宋援朝的。

对于江大海的这些表态宋援朝表示非常感谢,同时也顺便拍了拍江大海的马屁,让其心情大好。

“今天让你过来就是给你聊这些事,顺便提醒提醒你,小宋呀,你干的不错,非常有能力,我个人认为以后南都就得靠你这样的年轻人。”江大海又点起一支烟,边抽边说道:“我这个年龄也五十好几了,在这个岗位上干不了几年。小宋,你马上就要三十了吧?”

“今年虚岁29……”宋援朝微笑着回答道。

对于应安妮的决定宋援朝自然不会反对,同时告诉她这几天可以让孙耀良陪着应安妮在金陵各处看看,顺便替她处理一些事。

孙耀良是销售公司经理,原本就是搞供销出身的,和人打交道是他的特长,而且来金陵的时间也不短了,对于金陵各处也很了解,由他陪同再好不过。

对于宋援朝的这个建议应安妮大大方方地接受了下来,只是说了一句就怕影响到孙耀良的正常工作。这时候孙耀良当然不会傻乎乎地乱说话,直接拍着胸脯告诉应安妮绝对不会影响他的正常工作,本来平时他就要经常出去看市场,现在陪着应安妮正好两全其美。

就这样,宋援朝帮着她把这件事给定了下来,同时也给了孙耀良一个绝好的机会。不过后续他们两个怎么发展,发展到那一步孙耀良是否能称心如意,这宋援朝就无能为力了,得看孙耀良自己努力了。

当天晚上应安妮就住在了应家老宅原本应彩霞的房间里,房间的东西一应俱全,平日里也打扫的干干净净,住在老宅中,应安妮睡的很好,用她的话来说躺在那张老床上,感受着老宅的气息让她有一种从所未有的安宁。

当即宋援朝摆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在江大海面前做了自我批评,表示自己年轻,考虑问题的确不如老同志全面,犯了冒进主义的错误,现在经江大海的提醒后醒悟了过来,多亏大海书记的提醒,才让自己没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那么问题来了,如今的情况下怎么改变呢?

宋援朝也直言不讳,坦率地和江大海说如果改变销售模式对于一分厂的目前刚刚好转的情况是有极大不利的,一旦恢复到以前的状态那么刚刚恢复过来的一分厂弄不好又会销售滑坡,之前的这些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至于奖金问题,这虽然是属于一分厂内部的规定,可在南都整个体系中的确有不合适的地方,这方面宋援朝也会注意,回去后看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既不能伤了一分厂职工们的心,同样也不能让南都总厂这边难做。

对于宋援朝主动承认错误江大海表示很是满意,此外针对宋援朝的态度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见宋援朝没有搭话,江大海继续道:“当然了,你刚去一分厂,主要的任务是把一分厂搞起来,怎么搞起来呢?不就是扭转之前的亏损局面么?所以你用这种销售模式入手从个人来讲我还是认可的,想法出发点是好的嘛,年轻人在工作中只考虑结果却没考虑到细节这也不怪你……”

“不过我们在工作中也是要注重团结,注重大局,这点不能疏忽。尤其是兄弟单位的关系要注意,有些做法不可取。”

“另外,销售公司的成立对我们南都供销系统也是一个问题,一个单位两套供销系统,下面的同志们意见很大,觉得一分厂搞这个销售公司等于完全跳开了我们内部供销系统,这样的做法不能不让人有想法呀……”

宋援朝听了心中冷笑,江大海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实际上完全都是废话。

就说什么大局,什么兄弟单位之类,如果真把这些话当真了就是傻瓜了。

宋援朝早就等着江大海究竟会说什么了,果然不出所料,江大海接下来就提到了一分厂在有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方面是总厂的疏忽,同样也有宋援朝因为年轻,经验不足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的。

这些问题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厂子里的奖金制度。

一分厂的奖金制度完全脱离了南都原本的奖金制度范围,由于宋援朝在一分厂搞的那套“绩效考核”,导致如今一分厂的职工奖金节节上升,引起了总厂职工的不少非议。

虽然一分厂现在是由宋援朝全面负责,总厂这边当初也承诺给予宋援朝在一分厂的管理权限,可这都是建立在正常和不影响到总厂的情况下,现在总厂有不少职工干部都在反应这个事,他江大海作为总厂一把手总不能面对群众的反应熟视无睹吧?

宋援朝点头表示明白,他也没问江大海这个关于反应情况的人究竟有那些,又是什么人之类的话,因为他知道这种问题问也是白问,江大海既然这么说了,肯定有100个理由来解释。

亲切握了握手,江大海给宋援朝倒了杯水,随后在沙发一左一右坐下。

“一分厂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听说近来你忙得很?把一分厂搞的不错?”坐下,各自点上一支烟,江大海抽着烟笑眯眯地问。

“这不都是领导的支持下工作么?要没您的指导一分厂也不会有现在起色,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宋援朝微笑着如此回答。

“哈哈哈,支持是肯定的,不过你小宋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些日子一分厂的改变上上下下都看在眼里,不少同志对你的评价颇高啊!”

宋援朝笑笑没有接这个话,继续和江大海打着太极拳,同时琢磨江大海找自己究竟是什么事,又和之前古常军的电话提醒有没有关系。

南都的供销系统一直是被江大海把握着,供销副厂长付庆红是江大海的左膀右臂,直接帮江大海把控着供销科大权。

虽说供销科长是厂长顾平的人,可在供销科内部付庆红的权限还是要大于科长的,再加上两个副科长同样属于江大海一系的人马,从这点来讲江大海明显占了上风。

所以当江大海察觉到宋援朝的销售公司对南都供销系统有所威胁的时候,他顿时就坐不住了。

为了把威胁扼杀在苗头,江大海果断出手,找了个理由让宋援朝过来谈工作其实真正的目的就是插手销售公司。

江大海用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和供销科一样,先确定销售公司在南都供销系统的定位,随后往里面掺沙子。

“小宋,我刚才说过,对于这个事绝对不是针对一分厂,更不是针对你个人,这是出于对你的爱护。”

“我明白,大海书记您的话我心里明白,我在我们南都是个新人,如果不是您的重用和支持我也打不开一分厂的局面,您比我年长许多,是长辈,对于我这个晚辈的爱护我向来是非常感激的。”宋援朝真挚地回答道。

江大海见火候差不多了,最终拿出了他的方案。

按照江大海的意思,宋援朝在一分厂的所有政策可以继续下去,对于外面的非议江大海可以帮宋援朝挡住,就连销售公司这个独立外南都供销系统的三产同样可以继续存在,一切按照宋援朝的思路去管理和经营。

但是有一点,就是在销售公司方面,实际的管理和经营可以独立,可必要的归纳于同一系统还是必须的。所以总厂这边会根据实际情况从供销科调一个副科长和几个供销骨干去销售公司担任重要职务,以提升销售公司的专业力量,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加强销售公司和总厂供销科的紧密联系,从而把两者纳入同一个供销系统之内。

果然不出所料,接着江大海就谈起了这个问题,他对宋援朝说一个单位两套供销系统是很不合适,尤其是不利于单位内部的团级。

不过考虑到一分厂之前的实际情况和现在的销售局面,如果把销售公司直接归由总厂管辖,对于宋援朝和一分厂又是不公平的。

毕竟他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也有了卓有成效,而且从企业改革的方面来看,宋援朝搞销售公司也是为改革走出一条可行的道路,他在销售公司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管理方式从实际来看效果显著,这点是让江大海非常欣慰和惊喜的。

可就算这样,销售公司独立在南都供销系统之外依旧是个大问题,江大海个人觉得还是应该把销售公司纳入南都供销系统之内更好。

“小宋呀,你不要有太多的想法,厂里这么考虑也是为了你好,你毕竟年轻,有些问题不能光看表面,许多事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作为你的上级领导,对于你这样的年轻干部也是因为爱护角度出发才这么考虑……”

“29岁呀,真是年轻呀,想我当年……”江大海目光中露出了想当年的回忆,叹了一口气道:“这一晃就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年轻人成了老头子了……”

“您不老,您这个身体完全可以多干几年,为工作多奉献呢。”

“哈哈哈,你小子,这话我爱听。”江大海笑着点头,接着说道:“我今年53了,再过几年差不多就退居二线了。你今年29,就算等我60岁退休你也才刚满36岁。一个青年干部36岁正是最好的黄金时期,也是挑大梁的年龄,小宋呀,我对你的期望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个人非常希望等我退下来的时候由你来掌舵南都……”

宋援朝脸上露出惊喜和不可置疑的表情,双手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往哪里放,这些表情动作落在江大海的眼里,江大海心里很是得意。

毕竟是毛头小子,自己这么一忽悠宋援朝还当真了?他刚才说的许多话看似和宋援朝掏心窝,可实际上半点含金量都没。

第二天,应安妮就把原本订好的宾馆给退了,在孙耀良的帮助下把她放在宾馆的行礼全拿了回来。

不去说孙耀良和应安妮的事,宋援朝第二天刚到厂还没开始工作就接到了总厂那边打来的电话,电话是古常军打来的,在电话里古常军先是和宋援朝寒暄了几句,接着闲聊了起来。

古常军讲话颇有艺术性,他的话仿佛都是普通的闲聊,但话里话外似乎又有提点宋援朝的意思,宋援朝心知肚明表示感谢,又闲聊了几句后就挂上了电话,坐在椅子里静静思索着究竟是什么情况。

把一分厂的各方面情况在脑后里过了一下,再联系现在市场的变化,宋援朝心里虽然有了些想法,却不能确定。

不过他并没有太过担忧,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些事该来的总是会来,既然古常军提前打电话提醒自己,那么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来事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