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归黄金年代 > 重归黄金年代 第248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248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宋援朝的想法是针对这个弄堂进行彻底改造,也就是用后世的那种“新里”方式来改造,保持原来的风貌,从内部结构和地下入手。

这样的话旧弄堂就成了新里,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同时也成了一道独有的风景。

沪海有名的地标“新天地”就是这样的模式,当然新天地是商业性的,宋援朝要做的是居住性的,这和同样有名的“建业里”有些类似,不过建业里采取的是全部动迁安置后再改造出售的模式,但宋援朝不打算这么做。

宋援朝也许会选择部分动迁安置,部分由居民自己出钱购买增加面积的方式来进行改造,虽然前期可能会掏一部分钱压力比较大,可从远期来看,几年、十几年后的升值幅度却是惊人的,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这边的人气和延续几十年的东西完好保存下来。

要做到这一步不是容易的事,弄堂里有多少户人家,面积又有多大,投入需要多少,初步估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过宋援朝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做到,哪怕投入再多也是值得的。

去了新地方,那边人都是陌生的,平时说话都找不到了,就算再好也没这里好,这里住的小点又怎么了?晚上睡觉不就是一张床的事么?要那么大的地方干嘛?地方大了人住着未必舒服,还是老弄堂这边好,要去你们自己带着孩子去,她可不去,反正她时绝对不走。

张家阿娘都这么说了,张建国夫妻总不能把老娘丢在这边搬去新地方吧?无奈之下只能继续住在老弄堂里,装修好的小洋楼只能平时空关着,等到休息天去住一两天。

第494章 烟火

老年人的想法就是这样,在一个地方呆几十年了,搬到新地方人生地不熟,心理这关就过不去。

宋援朝记得前世的时候张家阿娘一家因为动迁的原因就这么搬走了,那时候宋援朝也是,一些熟悉老邻居都去了新家,新家虽然比以前住的地方条件好多了,但那些在身边的东西也随即消失。

听到这个问题罗阳笑了,他告诉宋援朝自己早就给单位请过假了,宋援朝难得回沪海一趟,他怎么说都要好好陪着。

既然如此,宋援朝让罗阳先回弄堂,他得去看看张家阿娘她们,可有些日子没见着了,虽然平时通过电话,可电话和当面见是完全不同的,何况宋援朝刚有了儿子,不久前把这个事告诉张家阿娘的时候,阿娘在电话里可是高兴坏了,一个劲地说等孩子大了些带回沪海让她看看,虽然没见到人,可从电话里传来的笑声让宋援朝感受到阿娘无比的喜悦。

回到弄堂,下车后宋援朝就和罗阳去了张家阿娘家。

罗阳到沪海后一直住在三层阁,现在和阿娘一家的关系也非常近,甚至每天的晚饭都在张家吃。

这倒和宋援朝在金陵孙婆婆家搭伙没什么区别,双方的关系处的非常好,张家阿娘本就是喜欢热闹的人,平时罗阳有时候因为应酬没回去又没提前说,事后还会给张家阿娘埋怨几句呢。

“行了老易,虚头就不用搞了,我可和你说呀,老宋这次来沪海办事可是连燕京家都没回,他家老爷子刚从上面下来现在去了金陵工作,对于这个产品可是非常上心的,沪海这边你可得帮忙关照好,要是出点纰漏我可饶不了你!”一旁的罗阳插口说了一句,易育良连连点头,拍着胸脯保证,让宋援朝和罗阳绝对放心,他这边绝不掉链子。

易育良亲自送他们下去,到了外面又是一番握手道别,等到罗阳开着车和宋援朝离开的时候,易育良还依旧站在路边冲他们挥手呢。

“这个老易功利心比较重,有点看人下菜的味道,不过办事能力是不差的,这个事交给他你就放心吧。”开着车,罗阳对宋援朝说道。

宋援朝点点头,同时也笑问了一句:“你小子今天架子不小呀,罗科,您故意的吧?”

“哈哈哈,这都给你看出来了?看来我表演的不过关呀。”罗阳当即大笑:“没办法,和人打交道也得看人,像老易这种人就吃这一套,你要真是对他普普通通客客气气,弄不好他心里反而七上八下瞎琢磨了。现在不是蛮好么?人也认识了,事也办成了,他心里反而还高兴的很,哎,他这个人就爱吃这一套,烦!”

小萍萍的学习不错,而且聪明懂事又没哥哥张浩那么调皮捣蛋,学校里的老师很喜欢她,现在还班主任让她当了一年级的班长呢。

说到这,小萍萍还跑去房间拿出她上个月刚刚得到的奖状给宋援朝看,宋援朝看着奖状上的名字很是高兴,冲着她竖起了大拇指,小萍萍开心地笑得连掉了一颗门牙露出来都忘了遮掩。

和两小说了好一会儿话,转眼就到了他们要回学校继续上课的时间了。

虽然有些舍不得,也还有许多话要和宋援朝说,可上课是不能迟到的,只能背起书包回学校去。

不过宋援朝答应他们,等放学回来继续听他们接着讲,何况这次回来宋援朝要呆几天,等周日晚上才走呢。

等先吃完了午饭,宋援朝就把准备好的礼物给了两小,当然张家阿娘也有礼物,是宋援朝前不久在夫子庙给她买的一件头饰,这件头饰勉强也算古董,属于晚清时期的东西,做工精致又不俗气,很适合张家阿娘。

张家阿娘对它很是喜欢,嘴上虽然说自己都是老太婆了还戴这样的好东西干嘛,这都是小姑娘家家才戴的什么的。但看着她满面的笑容和几乎合不拢的嘴,宋援朝知道她心里高兴的很呢。

吃了午饭,张浩和小萍萍缠着宋援朝说话,向好久没见到的宋援朝讲述他们在学校和家里的趣事。

尤其是张浩还有点小显摆地告诉宋援朝他们家买大房子了,大房子漂亮的很,房间也有许多,尤其是那张大床睡起来可舒服了,还让宋援朝去住几天呢。

不过说起来搬到那边去,张浩却又摇头不肯,说什么如果搬家了就得转学去那边读书,这样要和小伙伴们分开了,他可舍不得。

背着书包的张浩边唱边跑跑跳跳,手里还拿着一根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树枝弄成弯刀样子,一路走一路瞧着不顺眼的东西就上去抽上两下。后面不远小萍萍满头大汗地追着,她可没张浩跑的那么快,边跑边喊哥哥等等我,张浩回头见她落下了只能停下等她,可等小萍萍近了后,他又迫不及待地向前跑了。

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家,直接跑进房门还看都没看就大声嚷嚷:“奶奶!饭好没有?我饿了……”

话刚喊出嗓子,突然就看见宋援朝笑眯眯地站着看着自己,张浩一愣,抬手揉了揉眼睛,似乎有些不信自己看到的,等确信无疑就是宋援朝的时候,张浩突然就欢呼了一声朝着宋援朝飞奔过来。

“援朝阿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我好想你啊……你走了后我天天想你呢……真的想你,想死我了呀阿哥,阿哥你回来给我带礼物了伐?”

第495章 亲情

宋援朝告诉张家阿娘燕子和孩子都很好,现在燕子还在坐月子恢复,孩子也还小,等到明年孩子稍大些,自己就把老婆孩子带过来给曾奶奶看看。

听到宋援朝这么说,张家阿娘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儿子、孙子她都有,可曾孙子却是第一个,哪怕她和宋援朝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在她和宋援朝的心里,早就是一家人了。

说了好一会儿话,张家阿娘这才突然想起,一拍大腿埋怨道:“你也真是,回来也不提前说一声,早知道我早上就去买点好菜了,现在家里都没什么菜,下午再去菜场也没好东西了,你呀你,这可怎么办?”

“买什么呀,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啊,又不是外头人。”宋援朝亲热地搂着阿娘的肩膀,看看菜篮子里已经捡好的鸡毛菜笑呵呵问:“今天中午吃鸡毛菜呀?这个我喜欢的,在北方这东西好久没吃到了,金陵那边也没见着,阿娘,这个鸡毛菜打算怎么烧?我来帮忙。”

“鸡毛菜还怎么烧?中午弄简单点,烧锅热水等开了放点油,然后菜放进去烫一烫再打个鸡蛋进去就行了,你以前没少吃。”笑骂了一句,张家阿娘拿起篮子就和李家阿婆打招呼:“阿婆啊,援朝回家来了,我要回去做饭了,对了,你家今天买了什么菜没?先借我点?”

“阿娘!”远远就看见张家阿娘,许久不见了,阿娘的精神看起来不错,但头发却比宋援朝上次走的时候更白了些,看着她慈祥的面容,还有脆耳的讲话声,宋援朝鼻子微微一酸,连忙快步走了过去。

年纪大了,听力有些不济,张家阿娘微微愣了下,似乎在判断是不是有人在叫她。一旁的李家阿婆反应快,闻声抬头一看就拍着阿娘的胳臂笑道:“快看!是援朝回来了,你的大孙子回来了!”

“啊!援朝回来了啊?”张家阿娘急忙朝着手指的方向看去,虽然眼神稍差了些,却依旧能看清不远处那个正朝着自己快步走来的人不就是宋援朝么?

下意识地站起身,张家阿娘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笑容,情不自禁朝宋援朝走去。

三步并成两步,宋援朝上前搀扶住张家阿娘。

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等把事全部落实完后,时间也近十点了。

“易处,那么这件事就麻烦您了。”站起身,宋援朝笑容满面地向易育良伸出手。

紧紧握住宋援朝的手,易育良非常热情道:“不麻烦不麻烦,都是为了工作嘛,这是我应该做的。”

“还是得感谢您,这一下可帮了我不少忙。”

“呵呵,您实在是太客气了。”易育良说道:“宋科,您看这都马上到饭点了,还是一起吃个饭吧?我现在就给打电话,楼下有家粤菜馆不错?”

宋援朝没想在这上面赚什么钱,因为他只想把自己熟悉的东西给完好保存下来。这里有他的家人,有朋友,有那些生活几十年交往的老邻居,更重要的这里有自己的家,有父母和祖辈留在这里的痕迹。

如果这里没有了,那么这些东西就彻底消失了,永远也找不回来了,宋援朝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此时此刻,他牢牢记下了这件事,等时机成熟后一定会去做。

回到弄堂的时候张家阿娘正在捡菜,因为马上就要吃午饭了。

小浩子和小萍萍他们要十一点半下课后回家,等吃了午饭休息一下又得回校,张家阿娘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小萍萍之前还没读书的时候会跟着阿娘一起捡菜,帮着准备午饭,可现在两个孩子都上了学,张建国夫妻又在上班,家里也就她一个人。

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把菜篮子里的鸡毛菜挑出来,一边捡着一边和隔壁的李家阿婆聊着天,说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家常事,却聊的津津有味。

虽然搬到新家后宋援朝离张家阿娘她们并不远,平时有时间也会抽空去看看她。可是新工房和弄堂是完全不同的,缺少了邻里邻往的琐碎,更没了那种在弄堂里充满生活的气息。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张家阿娘搬到新家后没多久身体就渐渐大不如以前了,再加上楼上楼下年纪大的人走楼梯很不方便,张建国夫妻那时候要上班,孩子也渐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白天的时候家里也没什么人,一个老人孤零零的又出不了门,只能靠着收音机或者电视机打发时间。

想到这,宋援朝心里轻叹了一声,他前世的时候何尝也不是如此啊!老人的寂寞和孤独宋援朝深有体会。

走进弄堂,看着熟悉的四周,宋援朝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也许他可以改变前世这边的格局,前世的时候这个弄堂被直接拆迁了,里面的居民也全搬走了,在原来的旧址上这边建起了三幢高楼,虽然新的大楼富丽堂皇,看起来比原本陈旧的弄堂要漂亮许多,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却永远失去了原本的生活感觉,也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和人气。

回忆往事,宋援朝记得这边是96年左右动迁的,动迁讨论大概在95年上半年,也许自己可以在94年左右直接和区里谈一下关于这边的房地产开发事宜,当然宋援朝没打算和前世的房地产开发商那样把这边一拆了之,然后再建高楼大厦。

张建国也买了一套房子,就在离宋援朝的洋房不远的地方,房子相比宋援朝的要小些,也没有那么大的花园,而且不是独门独幢的,用后世的话来说算是“连墅”。

这套房子位于一个有历史的小区里,这个小区大多都是这样的小洋楼,由于之前这里住的都是外国人居多,49年后这些外国人都陆续离开了,房子也换了新的主人。

不过因为外国人居住的这个原因这个地方被周边居民戏称为“外国弄堂”,这个名字从当年就一直延续了下来,沪海文艺界中有不少人都住那边,九十年代那位非常出名的“老娘舅”也住那边。

房子已经买下了,也重新做了装修,原本张建国是打算把一家从弄堂这边搬过去的,毕竟那边的环境要更好,家里地方也更大。

但张家阿娘说什么都不肯搬,她说自己在这边住了一辈子了,周边都是老邻居老朋友,几十年交往的感情很深,哪怕平时有磕磕碰碰吵吵闹闹,但这些不就是生活么?

宋援朝点点头表示理解,罗阳今天一改平时的性格,在易育良面前就是一副高高在上纨绔子弟的形象,从身份角度来说倒也符合罗阳。

但罗阳是什么人宋援朝非常清楚,所以当罗阳故意装出这副姿态的时候宋援朝就有些明白了他的用意,而且也做了一些配合。

正如罗阳说的那样,有些事有些人,你真要客客气气平常对待对方或许有什么想法,又或者轻视你,所以在一些场合下要装还是得装,在这点上罗阳可比宋援朝有心得多了,也许和他本身的出身背景离不开。

离开第二商业局,罗阳问宋援朝现在去哪里。

宋援朝反问罗阳他不需要去上班?今天可是周五不是礼拜天。

现在蛮好的,每个星期六过去住,等星期一再回来,平时依旧住在这边,什么都不耽误。

对了,张浩还提到了家里有了大房子后张建国给他在那边弄一间单独的房间,自己的航模模型什么全搬到了自己在那边的房间去了。

说到航模,张浩就更有着说不完的话,还很骄傲的告诉宋援朝,自己在少年宫航班兴趣班的成绩非常好,已经从初级班升到中级班了,谢克老师说他对航模很有天赋,如果按这个进度下去,明年过完年说不定就能进高级班,等到了高级班他就能接触更好更高科技的航模,甚至还能代表少年宫去参加全国乃至世界航模比赛呢。

瞧着张浩一副洋洋得意的表情,宋援朝忍不住就笑了,很是鼓励了他几句,并且答应他等张浩能正式参加比赛后自己一定去比赛现场给他加油。

作为女孩子,小萍萍自然要腼腆一些,但在宋援朝面前也说了许多关于自己的事。

许久不见,两个孩子都长大了不少,尤其是张浩。

由于这两年家里家庭情况好了许多,无论是张建国还是孙霞两人都赚了不少钱,原本紧巴巴的日子也改善了许多,营养跟上了,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自然就长的快,现在已经是初一学生的张浩个头猛地就窜了起来,约莫着快有一米五几了。

虽然个子长高了,可人还是个孩子,这小子嘻嘻哈哈地没两句就原形毕露,不过宋援朝还就是喜欢小浩子这种机灵劲,摸着他的脑袋很是高兴。

见到宋援朝来了,小萍萍也高兴的不得了,上了笑学的小萍萍比以前少了些腼腆,多了些大方,跟着哥哥跑进家见到宋援朝小脸瞬间就乐开了花。

礼物早就准备好了,回沪海怎么可能不给大家带礼物呢?

“有!今天买了条带鱼,家里还有半块酱油肉呢,等会都给你拿过来。”李家阿婆很爽快的一口答应,宋援朝连忙向李家阿婆道谢,李家阿婆笑眯眯地摆摆手,看着宋援朝搀扶着张家阿娘进了屋。

外面的菜篮子什么自然有人收拾,罗阳就跟在后面的,这个免费劳动力不用不是浪费了么?

进了屋,把东西放好,宋援朝脱下大衣卷起袖子就去忙活了,张家阿娘拦都拦不住,还责怪了他几句,说刚刚回来就下厨房,宋援朝是男人,男人是要做大事的,以后可不能这样弄的,要给人看不起的。

宋援朝笑呵呵地虚心接受但是肯定不改,做饭做菜他不陌生,一会儿功夫就弄完了饭菜,虽然不丰富,可也有一荤两素再加个汤,等饭菜刚摆上桌,外面就传来了张浩这小子欢快的歌声。

“今朝礼拜一,我去买百叶,百叶的价佃一块一角一。今朝礼拜二,我去买酒酿,酒酿的价佃两块两角两。今朝礼拜三,我去买阳伞,阳伞的价佃三块三角三……”

“阿娘,我出差回来看你来了。”

“出差回来的呀,好好好,回来就好,在金陵那边吃的还习惯么?睡的好不好?这次回来可以住几天呀?”虽然这些话之前在电话里都问过,可见了面张家阿娘还是又问了起来,听在耳中宋援朝非但没觉得唠叨,反而心里有一阵阵暖意。

“那边吃的还行,单位有食堂,回家对门的孙婆婆家搭伙的伙食也不错,睡就更不用说了,每天到家弄完事床上一躺就睡着了,好着呢。这次回沪海是办点事的,礼拜天晚上就走,下周一单位那边还有事呢。”

宋援朝笑着对张家阿娘说道,张家阿娘连连点头说好,一旁的李家阿婆看着也满脸都是笑容,而笑容中同样也带了些羡慕,但宋援朝和张家阿娘一家的关系全弄堂的人都知道,别家也羡慕不来的。

多日不见宋援朝,张家阿娘有着聊不完的话,还特意问了林燕和孩子的事。

“不用了,我这次回来呆不了多久,还有许多事要办,下次吧,等产品上市我来请您。”上午十点吃什么午饭?亏他想得出来,宋援朝来沪海还有许多事呢,当即婉拒道。

“您是……?”易育良似乎听出了宋援朝话外的意思,微微一挑眉头。

“呵呵,我是沪海人,不过之前一直住在燕京,现在在金陵工作。”宋援朝笑着解释了一句。

“哎呦,闹了半天居然是老乡啊!”易育良顿时就笑了起来:“我是燕京人,现在在沪海工作,这不是老乡是什么?哈哈哈,宋科,我们这可是真有缘分呢。”

这个老乡关系也不知道易育良是怎么整出来的,也亏得他脑子转的快,宋援朝听了哑然失笑,顺着他的话也乐了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