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归黄金年代 > 重归黄金年代 第256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256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对于这样的培训不仅有必要,还需要考核。考核的结果会和职位的晋升、奖金挂钩,以避免产生培训不到位,最终流于形式的情况发生。

对此,教育部门的联络同样由顾杰来负责,司特公司内部的考核和评定由应安妮来负责,应安妮虽然聪明,也是实际的大股东和幕后老板,可她毕竟没有工作经验,所以由她来担任行政方面的管理宋援朝不仅能在一旁帮她把关,同样也能通过这些工作锻炼她。

除去技校和普通社会招聘,宋援朝还有一招就是“挖人!”

宋援朝打算向各地区的同行伸手,挖需要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过这个事相对比较麻烦,现在可没有猎头,更没什么人才流动的说法,要从一家企业把需要的人给挖出来,并且有针对性的挖,具体怎么做宋援朝还得仔细琢磨琢磨。

工厂、设备、人员,这三方面宋援朝已经有了设想,并按这个设想逐步进行。

“当然,不光是金陵,燕京、沪海、山城那边都要谈,不过目前暂时先处理金陵这边,等金陵这边谈完了,我想其他三个城市那边的设厂准备也差不多了,正好接着继续谈。”

顾杰表示明白,现在是一月底,技校开学是九月一日,通常是中考前技校招生,也就是五月份前必须要把这个事全部落实下来。下个月就是过年了,算算时间有些紧迫。

“对了宋哥,我觉得这个模式在鹏城那边也可以复制?”

宋援朝投去一个赞赏的目光,顾杰的脑子不算差,很快就明白了这么做的好处,他点点头道:“鹏城那边我已经交代大琪去安排这个事了,他会处理。”

“我明白了,这个事交给我,你放心。”顾杰一口答应。

技校生一入校就是在编的工人,企业会给予每个学生每月发放生活补贴。

补贴虽然不多,也就十几元的样子,可对普通家庭来说却是一笔额外收入。

技校培训时间一般是两年至三年,一般文化课和技术专业课为期一年或两年,剩下来的时间作为实习工人入厂工作,等过了这一阶段后考核通过就是正式职工了,直接享受正式职工的工资待遇。

其实就算是实习阶段,企业对实习生也是按正式职工50%左右的标准发放工资和福利的,何况司特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原本的工资福利就很高,相比之下实习生的实际收入到手甚至比起那些效益不好的普通企业还高些,这对于家境不太好,又考不上高中(中专、大学)的那些年轻人而言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虽然这样做的耗时比较长,可却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才培养方式,而且这些技校生进入企业后对企业的归属感远高于普通招聘的人员,因为他们在进技校那天开始就已经属于企业的人了。

拥有足够的高学历人才,这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可现在这个时代要想做到这点基本不可能。

就拿大学生来说吧,宋援朝自己就是大学生,所以他非常清楚以外资公司的名义去招聘大学生是绝对不会有人来的。

现在可不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如今的大学生全都是宝贝疙瘩,而且大学生毕业都是包分配的,大学生一毕业就有着正式干部的身份,好的单位好的工作一大把,去了就是当领导的,谁会跑来一个没有编制又没铁饭碗的外资企业工作呢?

退而求次,宋援朝只能把目光瞄准了初高中生,相比大学生高中生就没那么宝贝了,高中毕业的学生真正能分配的不多,而且还要靠关系,有关系才能进好单位,如果没关系也就是普通的单位。

而且高中生进单位只是工人编制,拿的是最基础的工资,和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相比差距太大了,合资企业虽然没有编制,但问题在于合资企业收入多啊,在这方面还是有些诱惑力的。

有些是产品定位本就不符合市场口味的原因,比如前三者,也有研发产品未能达到效果的原因,比如最后者。但不管怎么说,一次次试错,康师傅就是在这种过程中不断壮大,最终成为巨头。

宋援朝要做方便面,他已经想好了用什么口味,这个口味除了红烧牛肉面外不作第二人选。

红烧牛肉面,这是前世得到市场高度认可的产品,而且它的生命力极强,销量也是最高的,宋援朝怎么会放过呢?

至于价格就更不用说了,沪海食品四厂的方便面之所以卖的贵,那是因为产量限制和企业性质导致的生产和管理成本太高。

沪海食品四厂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包袱历来很重,成本也相应较大。再加上国企的效率不高,原材料浪费严重,这也是制约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作为快速消费品,产品成本是和产量挂钩的,产量越大,成本越低,这是一个很好计算的公式。这种情况其实不仅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在许多行业也是如此。

不过顾杰并不知道他说的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宋援朝之所以看中这个产品要上马方便面项目,目的就是要抢先占领这个巨大的市场,而且从口味来说,沪海食品四厂的快乐牌方便面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今年他们就会推出四种带料包的新品,其中一种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味肉蓉面。

料包是方便面的灵魂,面做的再好,没有好的料包老百姓就不认账,后世的康师傅为什么能把一包小小的方便面做到那样的规模,不正是在这上面下功夫的原因么?

沪海食品四厂的美味肉蓉面虽好,可问题在于当初他们在研制料包的时候选择口味的方向有局限性。

作为沪海人,宋援朝能接受这种口味,可作为其他地区的人就不一样了。

中国那么大,各地的习俗和饮食习惯都不同,这也导致了中餐有八大菜系再加上数以百计不同风味的小食来源。如果在研发过程中仅仅只是从自己喜好的角度出发,那么这个产品就是失败的。

方便面的市场有多大,生命力有多强,宋援朝比任何人清楚,既然做快速消费品尤其是食品行业,宋援朝又怎么会错过这个好产品呢?

为了让大家加深印象,宋援朝把这包让人从沪海寄来的方便面拆开,用开水泡了一碗邀请大家试吃。

虽然沪海食品四厂的这种鸡蛋面味道比起后世琳琅满目各种口味的方便面要差许多,可也不是没有一点独到之处。它的面条工艺非常不错,泡出来很有劲道,吃在嘴里比后世的那些方便面软趴趴的好吃多了,而且因为面条和调料糅合在一起,面汤里也有淡淡的鲜味不说,面条本身也带着一种独有的滋味。

品尝了下,大家觉得这味道还行,虽然不能说好,可在不便做饭又找不到吃东西的地方时候用热水泡一碗这样的面垫肚子是没问题的。

再说了,方便面嘛,关键就是方便二字,烧壶水泡一泡就能吃的确方便。

不过应安妮虽然知道什么是方便面,却很少吃这玩意,因为在餐饮起家的家族里,好吃的东西太多了,从小到大应安妮什么没吃过?还会去吃这种东西?

顾杰没见过这玩意倒不能怪他,虽然他是沪海人,这东西也是沪海食品四厂生产的,而且早在1970年也就是13年前就投产了,但真正知道的人并不多。

一来这种方便面产量不多,大多都是一些特殊工作的需求比较多,比如勘探、石油、煤矿这种经常野外工作的人需要。

此外这种面的价格相对也比较高,普通人花这个价格去买一包方便面实在是不划算,哪怕找个面馆吃碗面也比弄这个强,所以市场也不大,普通商店很少会卖。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这种方便面也开始渐渐有了市场。

“你们吃过这个没有?”宋援朝站起身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拉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件东西放在茶几上,伸手在上面点了点。

看着面前一包方方正正,黄白色纸袋中间大红底色,上面还有一只老母鸡,最下印刷着国营沪海食品四厂的标签,包装很是简陋,在座的人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这是什么玩意?从来没有见过呀,面包?饼干?还是其他什么点心?总不能是鸡腿吧?

第511章 方便面

“鸡蛋……方便……面?”

有了厂就得有设备。

目前一分厂的设备使用下来还是不错的,虽然比不上国际最先进的流水线,可在国内来说也算得上一流。

在建厂的同时,设备也必须提前采购到位,而且这一次采购的设备可比上次要多许多。

燕京、沪海、山城这三个城市的每家工厂起码拥有三条饮料流水线,这三条流水线不仅要满足目前新品的生产产量,还有满足普通饮料的生产。

虽然新品在市场销售状况良好,可传统玻璃瓶饮料市场也绝对不能放弃,用两条腿走路才是正道。

那么接下来就是市场和产品了。

市场方面有孙耀良在,这个宋援朝倒不担心,孙耀良的眼界、学历和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他这个销售公司总经理算得上司特公司少有能真正独当一面的人才。

可对于未来的市场和产品,宋援朝还有自己的其他想法,哪怕目前新品的市场反馈非常不错,可做产品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观念,不进则退,尤其是快速消费品行业更是如此,后世一家火红的企业几年后沦落,这样的情况宋援朝见得多了。

宋援朝提出,司特公司除了饮料产品外必须上马新的产品,这个产品未来要和饮料一起成为司特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司特公司立足本地面前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关键。

对此,应安妮她们有些疑惑,因为之前宋援朝从来没有提过这件事,同时也觉得好奇,宋援朝除了饮料外还打算做什么呢?难道是糖果不成?毕竟糖果的市场非常大,南都食品总厂就是做糖果类产品的,也是靠这个产品成为金陵乃至苏省数一数二的食品大厂。

技校是一个长期的培训,虽然不能马上见效,哪怕今年开始招生这些人能用到实处起码也要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宋援朝还要对现有职工包括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对于这点他也早就有了打算。

普通职工宋援朝准备和地方教育部门进行合作,通过聘请一些技校和中专的老师来企业定期授课来达到目的。

说白了就是“职工夜校”的模式,这个模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二三十年轻就有了,当年宋援朝的父亲宋光增年轻的时候就担任过这样的工作,给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工人们夜校上课。

而管理层方面宋援朝也打算开设课程,考虑到管理层的特殊性,选择的老师就要有些讲究。

普通技校和中专老师肯定不能胜任,这方面宋援朝准备从各大院校里聘请,课程不需要频繁,每月上一到两次就可以了,讲解的内容也和普通职工培训的不一样,主要是针对企业管理、市场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这件事也是司特公司的重中之重,宋援朝把这个工作交给了顾杰去办。

顾杰做事一向认真仔细,也有着丰富的地方机关沟通经营,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是我整理出来的技校开办课程,你先看看,然后按照这个要求去和教育部门谈。”宋援朝递给顾杰一张纸,顾杰接过细看,上面分为三个专业类别,分别是食品专业、弱电钳工专业和驾驶(汽车维修)专业。

这三个专业中食品专业的人数最多,第一批为50人左右,弱电钳工专业其次,为30人左右,驾驶(汽车维修)专业人数最少,为20人左右。

专业内宋援朝写了许多具体要求,顾杰仔细看完后微微点头,把纸放进口袋问道:“具体地方教育部门洽谈应该不仅限于金陵本地吧?”

至于初中生就更不用说了,反而是中专和技校毕业生更为吃香,尤其是中专生,在以前中专生可比大专生更牛的存在,考大学不如考中专,这是许多老人固有的观点。

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宋援朝不可能不认识到这点。但在眼下招纳人才是非常困难的,宋援朝只能另辟捷径想其他办法。

在正式对外招聘的同时,宋援朝打算和教育部门进行合作,合作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出一笔钱委托现有的技校开设定点的技校学历的班级,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算开创性,在许多年轻企业就有这样的操作,而现在同样也存在。

一些大型或者超大型的国企拥有自己的技校,作为基层工人人才培养的基地,而且这样的效果非常不错,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出基础人才以供企业需求。

宋援朝的想法和打算也是如此,委托教育部门的技校开设专门的培训,从而为自己企业培养人才。

此外,目前市场商品的售价的确是低了些,但眼下已经是1983年年初,在八十年代国内有几次价格闯关,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1988年的价格闯关,那一年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引起了人们疯狂的物资抢购、囤积。

当年的宋援朝也是其中之一,更是亲身经历过此事的,所以对这件大事的印象极深。

毕竟自己的口味只代表了一部分,有着相当局限性,只有整个市场大部分都能接受的情况下,这产品才能成功。

对于这点,宋援朝不用做其他判断,珠玉在前,康师傅前世是怎么起来的他一清二楚。

康师傅一炮打响靠的不就是赫赫有名的红烧牛肉面么?这种口味的方便面照顾到了全国各地大部分人的味觉需求,靠着这个产品从而成为了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家。

当然了,在推出红烧牛肉面后,这家公司之后陆续还推出了一系列其他口味的方便面产品,比如海鲜面,又比如老坛酸菜牛肉面等等,有些产品深受欢迎,也有一些产品经市场检验后很快就结束了销售,成为了产品开放的“败笔”。

这边败笔有“藤椒方便面”、“酸菜鸡仔方便面”、“黑胡椒牛排面”、“豚骨拉面”等等。

顾杰拿着包装袋翻来覆去看,问:“这玩意很不错呀,就是味道稍淡了些,吃的时候如果加点料就好了。对了,这个卖多少钱?”

宋援朝说了个数字,顾杰想了想摇头:“怪不得我没见过,居然卖这么贵,如果便宜些倒还好,可卖这个价钱普通老百姓最多也就是尝个新鲜,沪海一碗阳春面才5分,谁三天两头吃这玩意呀。”

顾杰的话说到了点子上,沪海食品四厂的方便面虽然好,但一直打不开市场正是这个原因。

一是味道只能说一般,南方口味清淡的还能接受,如果是口味偏重的就觉得这面有些寡淡了,而且没有料包,仅仅靠着面条的本身滋味,如果真想好吃的话还得自己往里面加点东西。

第二就是这价格了,由于产量和成本的限制,方便面的价格偏高,这也是制约产品市场的另一个因素。

沪海食品四厂的“快乐牌”方便面在八十年代初中期开始旺销,最高的销售量达到了一年三百万袋的高峰,而且产品也从最初单一的鸡蛋方便面开始出现了其他口味,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种美味肉蓉面,这种方便面里面开始带了个调料包,改变了最早鸡蛋方便面无调料包,仅仅是制作时直接把口味和面鞣制在一起的工艺,从而受到了极大欢迎。

宋援朝还记得自己前世在电话局工作的时候,那时候工作忙起来加班是常有的事,工作的晚了,饿的时候直接拿茶缸子泡一杯肉蓉方便面,味道那个香呀,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呢。

应安妮很快就反应过来,询问宋援朝是不是打算做方便面。宋援朝笑着点头告诉他们就是这个想法,方便面在五十年代末东瀛出现后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东瀛和台海两地的方便面市场已经形成,近些年里销量越来越高,人们也大多接受了这种价廉物美的速食食品。

但在国内,方便面还是一个新鲜玩意,除去沪海食品四厂的方便面外,似乎也就是燕京食品厂曾今生产过一段时间方便面,但之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消失无踪了。

宋援朝记得方便面在国内开始流行的正是今年1983年的时候,具体几月份就不是太清楚了。

再仔细看,顾杰读出了包装上的两排字。

上面的鸡蛋两字是黄色的,在红色底色上略有显眼,这和金拱门的标志颜色异曲同工,下面方便面三字是白色的,字体和那只母鸡下面还画了两个鸡蛋,右边是一个面碗。

“鸡蛋方便面?这是什么东西?从来没有见过。”顾杰有些惊讶问道。

至于露丝更是一脸茫然,她是西人从小到大吃的就是牛奶、面包、三文治、汉堡包、牛排、炸鸡之类,对于中餐的认识还是和应安妮熟悉后才知道的,毕竟应安妮家是搞餐饮的嘛,两人成为朋友后也就接触了中餐,不过相比简单的西餐,中餐可要复杂的多,而且西人的胃口也不太适应中餐,除了一些改良的中餐她还觉得可以外,其他的传统中餐很少碰。

三人中也就是应安妮知道什么是方便面,方便面这玩意最早发明人是东瀛人,东瀛人先发明这种简单又方便的食物,后来这种食物传到了台海那边,渐渐在国外唐人街也有它的踪影。

不过有了厂,有了设备还需要有人。

普通的工人不难找,难的是有文化的工人。

目前宋援朝急迫感觉到人才的缺乏,司特公司上上下下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人实际没几个,除了自己原来在一分厂的班底外,也就是应安妮、露丝和顾杰他们三个了,至于更多的人暂时没有。

这也是宋援朝如今勉为其难矮子里拔长个做出之前任命的原因,其实在宋援朝看来许多人的任命是很勉强的,不仅包括普通部门经理,还包括总监级别的高管。

虽然这些人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的能力,在企业规模小的情况下工作没问题,可要在一家大型合资企业任职管理就有着许多方面的不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