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归黄金年代 > 重归黄金年代 第268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268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宋援朝判断一个的标准很简单,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半点爱好,有的人喜欢抽烟,有的人爱旅游,也有的人钻研美食,又或者还有的人君子好逑……

一个正常的人总是有爱好的,假如一个人在所有人眼里表露出除了工作外没半点个人爱好的话,这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不是心态有问题就是城府太深故意装出来的,这样的人宋援朝通常都是敬而远之,如果这种人是他的下属话,也绝对不会重用,而且还得防备一二。

两人随意聊了几句,说着闲话,片刻后郑国元开口道:“古书记昨天给我打电话,说是您想见一见我?说实话,这个电话让我有些意外……”

宋援朝笑了,说:“其实我很早就想见您一面了,郑厂去年在泉林厂搞的不错,那时候古书记还在南都,我和古书记私下也提过您和泉林厂的事,想认识认识您,不过后来事一忙就耽搁下来了,一直到今天才有机会。”

“呵呵,宋董说的不会是搞直供销售的事吧?”郑国元笑问。

在郑国元的眼里,宋援朝要比他年轻十来岁,身材高大气度不凡,虽然见面很是客气,可郑国元在宋援朝身上感觉到了一股和常人不一样的气质,这气质怎么说呢?朝气中带着和他年龄不相符的稳重,一时间很容易让人忘记宋援朝的年龄。

“名不虚传!”

两人第一次见面,还没正式交流就心里不由得这么感叹了一声,送开手,宋援朝招呼郑国元坐,询问对方喝什么茶。

“我对茶不讲究,您喝什么我就喝什么。”郑国元的目光在宋援朝桌上的茶水掠过,笑着说了这么一句。

宋援朝点点头,伸手招呼跑堂的加了一张茶水票,很快一盏茶上来了。

宋援朝掏钱买了张茶票,找了个靠舞台稍远临近窗子的地方坐下,很快茶就上来了。

喝着茶,吃着炒豆之类的小点心,十来分钟后外面进来一个中年男子,这个男子进门后目光在四周扫视了下,很快就落到了宋援朝这边。

朝着宋援朝快步走来,那男子面带微笑问:“这位同志,您是宋援朝宋同志吧?”

“您好,我是宋援朝,您是郑厂长?”

“呵呵,我是郑国元,宋董事长,您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啊,今天可算见着真人了……”郑国元笑容满面朝宋援朝伸出手。

但这样的隐患是非常大的,一旦那天泉林厂说不和优民厂合作了,失去一切的优民厂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这个结果宋援朝都不用多想就能想明白。

想到这,宋援朝不由得心里暗叹,如果他猜的没错之所以会这样肯定是郑国元给姜友兴下的套,如果没有郑国元的谋划,以姜友兴的智商也不会做出这样事来。

看来郑国元的心很大啊!时代造就了人才,郑国元就是这样一个脱颖而出的人物。

他在其他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先学一分厂直供销售从周边地区入手,打开了市场局面。而在产量受限又自身不足的情况下利用代工解决了这个限制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这是一个极聪明又极有能力的人,不能不让人佩服。如果给郑国元一点时间,再给他一个更大的平台,说不定他还能干出更大的事来。

温水煮青蛙,郑国元打的就是这个算盘,到时候一旦时机成熟就水到渠成。不能不说郑国元的想法是非常不错的,处于他这样的位置和两家厂子的性质,郑国元已经做的很好了。

可问题有个关键,这个关键就是一切都在郑国元的计划中。可偏偏现在就出了漏子,宋援朝直接点出了郑国元计划的目的,这不能不让郑国元心惊。

一旦这件是披露出去,郑国元和泉林厂是吃不了兜着走的,他表面虽然平静,可实际上已翻江倒海了。

“我说老郑,我们虽然不是什么朋友,但也算是神交已久了,大家都是搞企业的,有些事不用说的这么明白,今天请您来我可是带着诚意来的,您没必要这样防备我,再说拿这些说事您觉得有意思么?”宋援朝笑了笑,开口如此道。

他也不称呼对方为郑厂长了,直接喊起了老郑,一副熟络的样子。

如果不是宋援朝早就看透了郑国元的心思,换个人就被郑国元给糊弄了。

毕竟这个时代所谓的收购、吞并还不存在,哪怕就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并都是上级形成意见后下行政命令执行。就和当年一分厂并给南都差不多,不属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商业行为,都是行政行为。

从这点来说,郑国元哪怕有吞并优民厂的想法外人也很难知晓,因为没这个先例嘛。这也是姜友兴根本没往那个地方想的原因,很是爽快地答应了郑国元代工的建议。

再加上郑国元又拿两家厂子是兄弟厂,再加上他和姜友兴的老朋友关系来说事,兄弟厂有困难出手相助不是很正常的事么?所以一直到现在都没人往郑国元真正的想法上琢磨过。

可谁想到宋援朝一语道破天机,直截了当就指出两家厂子合并的事,这等于直接揭开了郑国元隐藏在面具下的真面目。

“代工?”这个新名词让郑国元一愣,但马上就反应过来这个名词非常贴切。

优民厂为泉林厂生产产品,这不是代工又是什么?

郑国元不清楚宋援朝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不过他却也没太过意外。

泉林厂和优民厂的合作又不是什么重要机密,哪怕郑国元不说,其他人也会传出去,尤其是优民厂那边的人。

“呵呵,我们泉林厂和优民厂是兄弟企业,老姜和我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现在优民厂碰到了困难,作为兄弟企业和老朋友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过苦日子吧?这不,伸出手拉一把,为优民厂上下职工做点实事,这也是我们泉林厂应该做的嘛。”

如此魄力是一般人根本就不及的,哪怕是郑国元也自愧不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郑国元爽快地答应了古常军,特意今天和宋援朝见上一面。

既然谈到了直供销售,顺便就问起了目前泉林厂的情况。宋援朝对郑国元避开金陵本地另辟捷径,选择由周边省市入手的策略大为赞赏,而且还开玩笑的说他这是搞农村包围城市,以点带面颇有之前打仗的老传统,让人耳目一新。

对此郑国元谦虚说道这也是逼出来的,一分厂搞的早,金陵市区基本都被一分厂给占了,如果当时泉林厂和一分厂做同样选择的话无可避免会和一分厂形成直接竞争。

相比有南都作为靠山的一分厂,无论是在行业中的规模还是体量都不是小小的泉林厂能比的。先不说是否能在金陵本地市场上竞争得过一分厂,仅仅一旦展开竞争,对泉林厂自身来说就不是好的选择。

市场这么大,不限于一个金陵。周边地区都是一片空白,泉林厂为什么要局限于金陵本地呢?趁着机会直接打出去,从周边入手不是更好?而事实也证明了郑国元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用相同的销售手段结合泉林厂的实际情况,泉林厂很快就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什么手段不手段的,只是一个想法。既然是想法,我能用,别人当然也能用。郑厂慧眼识珠,又有魄力,能得到郑厂的认可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有什么得罪不得罪的说法。”

郑国元笑笑不置可否,今天他来见宋援朝是存着疑虑的。

他和宋援朝素不相识,如果说两人之间有什么交集的话那么除了大家都认识古常军外,也就是郑国元学一分厂搞直供销售的那件事了。

虽说搞直供销售不取自用,可对郑国元心里并没有什么负担,这时代又没什么知识产权的说法,就连后世类同的销售手段也没有只有你可以用别人不能用的道理。

做企业么,大家各显神通,靠的是本事。郑国元嘴上说赔罪,可心里却没半点负担。

感慨之余,宋援朝突然又想到了鲁宝刚刚才提到的几句话,忍不住仔细询问了优民厂给泉林厂代工的细节,其中就包括优民厂撤销供销科的一事。

作为销售公司副总,鲁宝刚对这个事是做过专门了解的,打听的消息也很准确。他告诉宋援朝这事是真的,现在优民厂其他的都不管了,只负责生产和泉林厂结算费用,就连生产工艺的调整和产量控制也全是泉林厂派人负责的,说白了优民厂和泉林厂下属车间已经没了任何区别。

“那优民厂原来供销科一帮人呢?下车间了?”宋援朝追问道。

“下什么车间啊,姜友兴也算可以的,这老小子直接把这些人全丢给了泉林厂,编制依旧在优民厂,工资奖金什么的全部由郑国元那边发,宋董,您说说,有他这么干的么?”

宋援朝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最终还是没说,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宋援朝点点头也不说话,带着微笑看着对方。

郑国元也不尴尬,很自然的摊开双手:“说起这个事我还得谢谢您呢,如果不是您当初在一分厂率先搞直供销售,我也想不到供销还有这个手段,一分厂的销售模式让我大开眼界,越琢磨心里就越痒,忍不住就拿去试了试。”

“宋董,您不会怪我不问自取吧?如果是这样的话今天我就以茶代酒,给您赔个不是。”

说着,郑国元端起面前的茶盏作了个请的姿势,抬手喝了一口。

“哈哈哈,郑厂您说的哪里话,不至于不至于。”宋援朝并没有拦着,直到郑国元一口茶水喝了后这才爽朗笑着摆手。

“郑厂长经常来这?”宋援朝的目光朝舞台方向撇了一眼,随口问。

“以前来的多些,现在来的少了。不过每个星期总会抽个时间过来坐坐,放松放松自己,主要是这里。”郑国元笑着回答道,同时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他这话让宋援朝顿时就乐了,这个地方是郑国元挑的,宋援朝还是头一回来。对于金陵当地的戏曲,又或者说那些传统戏剧,宋援朝向来都只是十窍通了九窍。

前世的时候,宋援朝对这些就没什么太大兴趣,哪怕年龄大了后他也很少听这些,更听不明白里面的内容。

这是个人爱好问题,不能说喜欢戏曲的人和不喜欢的人各自有什么问题,就像有人爱吃甜食,有的人却喜欢咸食一个道理,要不然一碗小小的豆花都有甜党咸党之争呢。

第533章 交锋

无论宋援朝还是郑国元早就耳闻对方大名,双方却是第一次见面。

两人双手紧握微微摆动了下就分开,同时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对方。

郑国元四十来岁,这个年龄正是一个男人最有魅力的时候,他的个头不高,身材普通不胖不瘦,穿着件蓝黑色中山装和西裤,胸口别着一支钢笔,上下打理的干干净净,带着一股文人的气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坐机关的干部而不是一个企业的厂长。

宋援朝听说郑国元之前当过老师,从他见面之初的确有这样的感觉,由于宋光增的原因,宋援朝对老师这个职业向来很是尊敬,也有一丝亲切感。

“老鲁,你和这个郑国元熟不熟?”

“一般吧,他大小也是厂长,我当年只是供销科的科员,我们的级别不对等,也就是见过几面没深入打过交道。不过古书记倒认识他,可现在古书记去山城了……”

宋援朝点点头,鲁宝刚话里的意思他明白,无非就是他们认识却不熟。不过他提到了古常军,这让宋援朝对郑国元这人更有兴趣了,心里有一种想见一见他的想法。

第三天下午,宋援朝去了市中心的一处茶馆,这是一处老茶馆,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

进去后舞台上有两个人在表演,靠前面坐了不少年纪大的老人,边喝茶边听着。

如果这个事传出去,郑国元的作为是要有大波澜的,非但全部的谋划落空,弄不好他作为始作俑者还得承担来自上级部门的责问,甚至连自己的厂长职位都不一定能保得住。

郑国元不是姜友兴这样的普通干部,当过老师的他是有一定文化的,对于一些国外先进知识也有所了解,平日里很是关注改革开放的动态。

尤其是鹏城特区建立之后,国内改革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许多以前不能做甚至不敢想的东西渐渐都出现了。现在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兼并虽然还没有,可这种模式却是国际上企业发展的正常手段,郑国元认为现在不可能不代表以后不可能,情况一直在变,内外部环境也越来越开放,也许等到明年、后年的时候,这种事就可以做了。

未雨绸缪,郑国元早就有了计划,他计划最关键一步就先把优民厂先绑到泉林厂的战车上。通过让优民厂为泉林厂代工,从而解决泉林厂产量不足的关键问题,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使得泉林厂壮大起来。

同时,用这种方式使得优民厂对泉林厂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只要给他一点时间,等到明年的时候优民厂哪怕就还算是一个独立的企业,可实际上已经被泉林厂给彻底控制了,离开泉林厂优民厂就啥也不是,就连生存都是一个问题。

郑国元避重就轻,也不说代工的事,直接就把这件事性质摆到了两家企业的相互帮助上去,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宋援朝哪里会被他给忽悠?当即笑问:“现在雪中送炭的人可不多了,郑厂能有这样的觉悟实在是让人佩服。对了,我听说优民厂的供销科全体人员您都给直接收编了?这个帮助力度实在是让人吃惊呀。难不成郑厂和姜厂打算索性两家合并?如果以后两家真的成了一家,倒也是一件美谈啊!”

宋援朝这话一出郑国元心里顿时打了个突,他没想到宋援朝连这件事都知道了,一时间皱起了眉头。

第534章 摊牌

“怎么?宋董有什么内幕消息?还是上面有这样的想法?我怎么没听说过?”郑国元皱着眉头问,一副茫然的表情。

“这家伙,不当演员实在是可惜了。”宋援朝心里暗笑,在自己面前装傻充愣?郑国元也够可以的。

这些没什么不能说的,郑国元心里很清楚哪怕自己不说宋援朝也早就知道了。与其遮遮掩掩当小人,倒不如大大方方摊开了说,郑国元的这个态度让宋援朝更为欣赏。

两人就着直供销售的模式探讨起来,聊的很是不错。

一转眼就半小时后过去了,正当郑国元纳闷宋援朝今天找自己见面不会仅仅只是讨论这个事吧?如果是这样的似乎没这个必要。

想到这,郑国元不由得旁敲侧击询问对方,宋援朝笑笑直接就问了一句话。

“我听说泉林厂这些天动作很大?现在在和优民厂合作,让优民厂做代工?”

但话又说回来,相比宋援朝,郑国元却是处于下风的,毕竟和司特公司相比,泉林厂只是一个小小的集体企业,无论企业的性质和规模都远远不如。

古常军昨天给郑国元打了电话,电话里透露出宋援朝想见他一面的事,听后郑国元诧异之余很快就答应了下来,并选了这个地方见面。

对于郑国元而言,他也想认识一下这个大名鼎鼎的年轻人。宋援朝自来到南都后主持一分厂的工作,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把一个破破烂烂的一分厂搞得如此火红,仅凭这点就让郑国元佩服。

如今一分厂合资,司特公司成立,作为司特公司董事长的宋援朝更是搞起了大动作。

目前司特公司在金陵的新厂已经在兴建过程中了,很快就会正式投产。而且还听说司特公司不仅是在金陵本地,还在燕京、沪海、山城这三个地方建厂,其动作之大,力度之猛让人望尘莫及。

姜友兴是自寻死路啊!作为一家企业的当家人,姜友兴目光短浅不说,还自以为聪明,可偏偏干出来的都是蠢事。

之前搞直供销售,姜友兴舍不得一点点付出被他们供销科的人骂得狗血淋头,原本还能有起色的厂子被他这么一搞非但死的更快,还得罪了行业一大群人。

现在更好,姜友兴为了那些苍头小利直接自废武功,把独立的供销大权都拱手相让,简直是白痴一个。

一家企业没了丝毫自主权,所有的命脉全部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这家企业还有前途可言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优民厂没了供销权,就连供销人员都交给了泉林厂,直接就把自己的渠道拱手相让。别看现在优民厂活的似乎很滋润,每天只要安安心心搞生产就行了,其他什么产品啊,市场啊,甚至管理之类都不用操心了,定时按产量和泉林厂结算利润就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