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归黄金年代 > 重归黄金年代 第292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292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你师父?”秦正国和宋援朝同时一愣,异口同声反问。

年轻厨师连忙伸指在嘴边做了个嘘的动作,接着压低声音道:“我师父几年前就不在这上班了,现在在城西开了个面摊子一个人干呢。”

“干个体了?”秦正国又是一愣,接着点头道:“个体不错,个体做好了可比在单位干赚的多多了,没想到俞师傅这把年纪还有这个魄力。”

“哪儿啊!”年轻厨师摇头道:“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几年前我师父犯了错给开了,没办法才干这个的。而且我们这是小地方,全县才多少人?又有多少人能在外面吃的?师父在城西摆摊也是没办法的事,要不然一大家子要养呢,没了收入可怎么办?”

“开了?怎么会开了?这国营单位不是不能随便开人么?”宋援朝诧异地问道,好端端的一个国营饭店大师傅居然被单位开了?这听起来简直有些离谱,要知道国营单位可是端的铁饭碗,哪能随便开人?

“对了小同志,和你打听个事。”等年轻厨师收起全国粮票,秦正国突然开口说了这么一句。

“您说,只要我知道的一定告诉您。”年轻厨师心情非常不错,有了这点全国粮票这些天一直困扰自己的难题就解决了,别说秦正国和他打听点事了,就算让他光着膀子出去跑几圈都没问题。

秦正国开口问:“我记得这里本来厨房有个老师傅姓俞,个子高高的,留着络腮胡,大约四十……不,现在算算时间五十出头了,你认识么?他还在这里工作么?”

话音刚落,年轻厨师顿时一愣,他疑惑地打量着秦正国,再看看一旁的宋援朝他们,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怎么?不认识?呵呵,这也正常,你来的估计晚,帮忙问问店里的老人?也许有人认识。”

秦正国告诉年轻厨师,全国粮票有倒是有点,但是不多,换不了多少给他。

谁想年轻厨师一听就更来了精神,他搓着手说有就行,自己也换不多,如果可以的话帮忙换个几斤就行了,家里有人要出远门没这个实在不行,请秦正国他们帮帮忙。

宋援朝也没说话,应彩霞和林燕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就让秦正国一个人和这年轻厨师交谈。

全国粮票他们并不缺,这次出来身上带了不少。可这东西对于普通人来说却是好东西,因为各地的粮票是不同的,只有全国粮票才能在全国随意使用,如果没有这玩意,到了外地弄不好连饭都没办法吃。

不过秦正国也不可能告诉对方自己带了不少,只是说带的不多。这是避免一些麻烦,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又加上之前又出了这样的大事,秦正国如今可比以前谨慎多了。

不过这话宋援朝只是在心里,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嘛,何况开门做生意这也是常见的套话,没必要当真。

“现在不是全国上下都搞改革开放了么?国家都在提倡新时代有新气象,我们干这个工作的也是为人民服务,当然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嘛,也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嘛。”年轻厨师年龄不大这嘴皮子倒也会说,这话还一套套的听起来颇有几分道理。

他这话一出让宋援朝几个全笑了,尤其是秦正国更是笑着连连点头,还特意装模作样对年轻厨师表扬了一句:“你这个小同志觉悟不错,嗯,不错……好好干,有前途……有前途啊!”

第576章 俞师傅

秦正国还没把话说完,一旁的应彩霞就狠狠踩了他一脚。

俞师傅也无比感慨,他怎么都没想到当年的善意今天会碰上特意来找他的几个知青,看来这好人还是有好报的,看着宋援朝他们现在的穿着,应该过的不错,不过想想也正常,知青么,都是有文化的,和自己只懂得当厨子的大老粗不一样。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俞师傅从国营饭店离开的事,秦正国很是愤怒地为俞师傅打抱不平,可俞师傅却很淡然,他告诉秦正国这个事早就过去了,再说自己的确违反了规定,也怪不得领导。

而且现在小劳进了国营饭店工作,算起来也是单位给自己的补偿,所以这事就不用再提了。

“俞师傅,您这个摊子……?”

“呵呵,还算凑合,养活自己没问题,再说了这几年政策越来越好,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一点点更好了。”俞师傅笑呵呵地说道。

俞师傅一愣,仔细打量着秦正国,再看看一旁的宋援朝,突然就笑了起来:“想起来了,想起来了……你们两个就是当年的知青娃吧?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样子都和以前不一样了,要是不提我还真没认出来呢。”

“对对对,就是我们!”秦正国连连点头,指着宋援朝道:“当年就是我们两个,多亏了您帮忙才没饿死,这一晃就这么多年了,这次回来看看,谁想您现在……”

“呵呵。”俞师傅笑笑,似乎不想在自己的事上多说什么,从口袋里掏出烟向宋援朝他们递过去。

俞师傅抽的自然不是什么好烟,是当地最便宜的羊群牌,这种烟和大经济差不多,一个鸡蛋就能换一盒,当年宋援朝和秦正国也抽,而且那时候这种烟还不是经常能抽到的,因为没钱穷的时候就连羊群也抽不起,只能晒点树叶子凑合。

道了声谢,接过烟点上,一口辛辣直冲脑门,可同时脑海中那些往事也涌入了心头,仿佛回到当年的时候。

这时候宋援朝他们才知道小劳要换的全国粮票居然是帮俞师傅家换的,早知道这样还换啥呀?相比当年俞师傅的恩惠,这些全国粮票又算得了什么?

宋援朝几人连忙上前和师母打着招呼,这时小劳告诉师母,这几位不仅帮忙解决了全国粮票的问题,而且还和师父认识。刚才去了饭店里打听师父来着,这说起来还真是巧了,所以小劳特意请了个假带着他们来见师父。

听到这几位认识自己男人,师母就更热情了,招呼着宋援朝他们坐,并问他们吃了没?张罗着要给弄点吃食什么的。

宋援朝他们连忙说不用忙活了,刚才在饭店已经吃过了。小劳把人带到后就先走了,他是临时请假得马上回去,饭店那边离久了不太好。

这时候俞师傅从后面走了出来,看见自己家的老婆子和四个年轻人在说话,当即上前笑呵呵地询问想吃点啥。

听完了小劳的讲述,宋援朝和秦正国两人脸色铁青,就连应彩霞和林燕也一副极为气愤的表情。

应彩霞和林燕虽然没见过俞师傅,可早就听宋援朝和秦正国说起过他,那年多亏了俞师傅的帮助他们才能熬过去,在这片土地上,如果说他们记忆最深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王家屯的老王叔,另一位就是俞师傅了。

“不吃了,走!”秦正国把筷子一搁就站起身,对小劳道:“反正你现在也没事,走!带我们去俞师傅那边看看。都特么的什么鸟人?简直没王法了?好人没好报?这还有天理么?”

第577章 信封

俞师傅的摊子在城西城墙根,当宋援朝他们来到那边,一眼就见到简陋的摊子,整个摊子是木架再加两块油布搭建的,摊子上一共两个人,其中在外面忙活着的是个四十来岁的妇女。

丢了工作后,师父一家的日子不太好,没了旱涝保收的收入,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一直以来年轻厨师都想给师父伸冤,可他一个普通人去哪里找机会?等了这么多年,居然碰到了认识师父还特意来找他叙旧的领导模样的四人,年轻厨师哪里会放过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坐了下来,年轻厨师这才轻声告诉宋援朝他们俞师傅的情况,年轻厨师姓劳,姑且就叫他小劳吧。

他家和俞师傅是邻居,从小就认识,俞师傅比他爸还大了几岁,一直把他当自己的子侄看待。

十来岁的时候,那时候因为没学上,俞师傅就找了他爸谈了谈,说是衣食住行是生活必须,不管世道如何,有一技之长总是好的,而且在灾年当厨师再怎么样也饿不死。

就这样,小劳就正式拜了俞师傅学手艺,一学就是好多年。

味道做的非常正宗,宋援朝拿筷子吃了一口连连点头,这个味比当年他们吃的好吃多了,不过也很正常,当年物资贫乏,连吃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菜了,逢年过节拌个凉菜里面少盐少油很常见,而且许多时候有些菜弄不到只能用野菜当替代品,野菜弄的不好又苦又涩,哪里有现在这样的条件?

“几位先用,面稍等会,马上就来。”

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的年轻厨师放下凉菜对宋援朝他们说了一句,态度很是不错,也许是因为吃不准他们的来历和刚才的开票员一样以为他们是上面下来的干部。

宋援朝笑着点点头说了声谢谢,四个人继续吃着菜,不一会儿四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就上来了。

面上来了,红彤彤的臊子盖在面上香气扑鼻,令宋援朝不由得食指大动,二话不说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

“您几位不知道,我师父当年在这上班就没有正式编制,主要是以前的老主任看着我师父手艺好才特意安排进来的。后来老主任退了,来了个新主任,这不就盯上我师父的位置了。”

“前几年我师父被新主任抓了个把柄,说他拿公家的东西私用,就这样找了个理由把我师父给开了……”

“坐下说,具体是什么情况?”宋援朝递了支烟过去,年轻厨师接过后点上,抽了一口就连忙把烟从嘴上拿下来看了眼,当看见烟嘴上印着的牌子时,心里满是惊讶。

惊讶之余,年轻厨师也不由得心里涌起一丝希望,这四个人明显就不是普通人,尤其刚才帮自己换粮票的胖子派头最大,怎么着至少也是一个科长什么的干部。

自己师父的这事一直憋在年轻人的心里,可那时候他还小,就算现在也只是一个普通地厨师而已。

“不不不,我认识俞师傅,不过您几位是他的朋友?”年轻厨师迟疑地问道。

秦正国点点头:“算是朋友吧,当年打过交道,不过好多年没见了,算算差不多要六七年没见了吧,他现在还在这里做么?身体怎么样?还好吗?”

“您几位真的认识俞师傅?”年轻厨师忍不住又问了一句。

秦正国顿时笑了起来:“认识,当然认识,不认识问你干嘛呢对不对?这次来这吃饭一是故地重游,二来也是看望一下俞师傅,可刚才进来到现在都没瞧见他所以才问问你。”

年轻厨师这才放松了下来,他左右看看不知道在警惕什么,见没人注意这边这才压低声音道:“俞师傅我认识,他是我师父。”

换点全国粮票,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而且这个年轻厨师秦正国倒也有几分喜欢,当即掏了掏口袋,从里面找了找,然后对年轻厨师道:“小伙子,最多也就能给你换这点,你看够不够?”

仔细一瞧,秦正国拿出来的全国粮票足足有十斤二两,这可乐坏他了,他连连点头说够了够了,当即让秦正国稍等会,他急急就跑到同事那边说了几句话,很快他拿着十一斤的地方粮票回来。

“对不起同志,按理说您这些粮票至少能换十三斤的,可我们几个凑了凑只有这么点,要不您给我九斤就行了,您看成么?”年轻厨师搓着手带着歉意问道,目光中还有期待。

秦正国看了看放在桌上的一叠地方粮票,再看了看这年轻厨师,想了想道:“算了,也差不了多少去,我们在本地反正是一样用,这些就全换给你了。”

“谢谢谢谢,实在是太感谢了,真是谢谢四位。”年轻厨师大喜过望,连忙向他们四人鞠躬道谢,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秦正国递过去的全国粮票仔细点了点,接着收进了内衣口袋里。

这家伙还真当自己是大领导了?猪鼻子里插葱装像呢!

开玩笑也没这么开的,万一让人误会了就不好了。

“不好意思小同志,我爱人和您开玩笑呢。”应彩霞歉意地对年轻厨师道,年轻厨师倒也不生气,笑呵呵地说没事没事,再说这是对他的鼓励和认可,自己高兴还来不及呢。

说了两句闲话,宋援朝已经看出来了年轻厨师似乎有什么事要求他们,果然不出所料,年轻厨师又客套了几句,这次压低声音询问他们有没有多的全国粮票,如果有他想换一些。

秦正国顿时就乐了,怪不得这小子赶着上来伺候呢,好话还说了一大堆,原来是因为这个呀。

林燕和应彩霞也上前见过俞师傅和俞师母,并向他们道谢。当年她们虽然没在,可俞师傅给的那点粮食可是他们四个能熬过那年冬天的救命粮啊!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没有俞师傅的帮忙,他们四个说不定就饿死在那年了,哪里还有今天?

天已渐渐黑了,摊子这边的生意本来就不好,现在更没什么人。

宋援朝和秦正国和俞师傅说着话,林燕和应彩霞去帮俞师母收拾东西准备收摊。

俞师母连忙说不用不用,可林燕她们哪里肯呀?拗不过她们只能任凭帮忙,很快就收拾了起来。

坐着抽着烟,聊着当年的往事,说道感慨之处,宋援朝和秦正国都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俞师傅,您好呀。”

宋援朝他们起身向俞师傅打着招呼:“好些年没见您了,前头去店里找您来着,谁想您在这呢,这些年过的还成?”

“还成还成,您几位是……?”俞师傅下意识地回答,他在国营饭店干了好多年,打过交道的人也不少,看着宋援朝觉得有些脸熟,至于其他两个漂亮女人却肯定没见过,而秦正国他直接就忽略了,秦正国这些年胖了许多,哪里还认得出原来的模样?

“俞师傅,还记得有一年冬天,有两个年轻人来店里要饭,您带他们去了后巷子,给了窝头和面汤,临了还塞了一袋子棒子面的事么?”俞师傅看起来老了许多,脸上多了不少风霜,看着这个好人却落到如此结局,为了帮人却丢了工作,秦正国心里着实难受。

秦正国对俞师傅说道,手里比划着当初的情景。

“师母!”小劳上前打了声招呼,见小劳来了,正在收拾碗筷的中年女子抬头见是他,顿时笑着问:“你小子这么这个点来了?店里现在不正上着班么?”

“请了假了,有点事找师父。”小劳帮着师母收拾着,边收拾边道:“对了师母,大哥要的全国粮票已经搞到了,您不用再去求人了,瞧,足足十斤多呢,加上回换的那些应该足够了。”

见小劳从口袋里掏出一叠全国粮票,师母先是一愣接着很是高兴:“这么多?昨天还在和你大哥说全国粮票不好搞呢,转眼功夫弄来了?那换的?多少换的?你说个数待会师母给你。”

“还说啥数啊!”小劳直接把全国粮票往师母口袋里一塞:“大哥的事不就是我的事?一家人还说起两家话来的?先用着!对了师母,说起这全国粮票还得谢谢这几位呢,多亏了他们帮忙。”

说着,小劳伸手朝着一旁的宋援朝他们一指,师母这才注意到穿着不凡的男女四人,当即连连上前道谢。

俞师傅这个人看起来凶横,可却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这些年他帮了不少人,知道的人无不说他的好。

可问题在于当时饭店来了新主任,他这个大厨的位置挡了人家路,再加上俞师傅又没正式编制,只是一个临时编制,就这样因为俞师傅拿厨房每天剩余的一些剩饭剩菜帮了几个要饭的,就被新主任给抓到了把柄。

这个事其实说起来可大可小,一般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而且本来这些剩饭剩菜就没什么大用,丢进泔水桶里也是喂猪的。可真要拿这事来做文章,上纲上线倒也不好反驳,俞师傅就这样丢了饭碗。

算算时间,俞师傅丢掉饭碗正是宋援朝他们回城的那年,一转眼下来已经五六年了。

没了饭碗后,俞师傅只能自己干,最初自己干还得小心翼翼,毕竟政策不允许。直到几年前随着改革开放的宣传,个体户这个新群体也在西北逐渐有了,俞师傅这才申请了执照在城西支了个摊子,虽然他手艺不错,东西也好,可小县城又能多少消费力?所以也只能勉强度日罢了。

好久没吃着这么香这么正宗的臊子面了,别说宋援朝和秦正国,就连林燕和应彩霞两位女士也是吃的眉飞色舞。

“这面汤给四位等会漱漱口。”正吃到一半呢,刚才年轻厨师又端着个盘子过来了,放下盘子把盛在里面的四碗面汤一一给他们摆上,笑容满面很是客气道。

秦正国略微有些诧异,看了年轻人一眼笑问:“我说这位小同志,你们现在的服务态度非常不错呀,以前我来过你们这可没这个待遇。”

“原来几位是老客呀!”年轻厨师顿时就笑了:“怪不得几位一进门就觉得脸熟呢,您几个好久没来了吧?”

宋援朝心里暗笑,还脸熟呢?这年轻人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当年他们离开大西北的时候这年轻人才多少岁?再怎么着也不可能在这里见过他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