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归黄金年代 > 重归黄金年代 第421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421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马嘟嘟也不矫情,笑着说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话,乐呵呵地答应了陈小二的请求,陈小二一高兴起身敬了马嘟嘟一杯,还说这是拜师酒什么的,又引来大家一片笑声。

“宋先生,您这个院子可真是不错,还有这些古董家具和书画装饰,实在是让我大开眼界呀。”喝了几杯酒,最初的陌生也变得热络起来,马嘟嘟按捺不住地把话题引到了宋援朝的这个院子上去。

宋援朝当然知道马嘟嘟是这方面的行家,作为喜欢古玩的收藏家,看见宋援朝这个院子包括院子里的家具和摆出来的藏品,马嘟嘟怎么会忍得住呢?

第811章 作品和版权

宋援朝对于古玩字画实际上是半个门外汉,前世的时候更是一窍不通,今生也是接触这些玩意才慢慢学了些知识罢了。

汪朔哪里是没时间啊,这样说分明就是借着这个机会抬举马嘟嘟呢。

相比汪朔,现在的马嘟嘟还远没后来的名气那么大,只是一个普通的编辑而已。

现在的汪朔已经一举成名,而马嘟嘟要成名却是九十年代初之后了,真正成为“文化达人”是二十一世初的时候。

借着这个机会,汪朔婉拒了罗阳,反而把好友马嘟嘟推在了前头,代替自己进行作品改编,一方面是信任马嘟嘟有这个能力,二来也是希望把这个机会让给好朋友。

宋援朝看得出来,罗阳自然也能看出来。

听马嘟嘟说着他去沪海碰到的糗事,大家又是一阵大笑。

打开泥封,倒上酒,琥珀色的黄酒散发着酒香很是诱人。

陈小二端起品了一口,觉得滋味还不错,不过就感觉淡了些,正要再喝的时候宋援朝拦了一下,告诫他黄酒还是慢慢喝的好,别看这酒初喝不比白酒劲头大,可实际上后劲厉害的很,要是这么喝的话用不了多久,这风一吹就得躺下了。

宋援朝这么一提醒,汪朔表示同意,顺便又说起了有一次和辽东那边来的朋友一起喝黄酒的趣事。

说道有趣的地方,大家笑个不停,尤其是章蔷更是笑得花枝乱颤,整个身子都靠在了大兵身上。

“你这就是不懂了吧?不一样不一样,这不是谁比谁好的问题。”汪朔当即神采飞扬就说起了白酒和黄酒的历史,尤其着重讲了讲老燕京人喝的黄酒,也就是京黄酒的历史。

在以前,白酒这玩意只是普通人喝的,达官贵人很少喝白酒,通常喝的都是黄酒也叫老酒。一些文学书籍和历史记载也常有喝黄酒的描述,说到兴起,汪朔还摇头晃脑地说了一段典故摘录背了一首诗,听得陈小二一愣一愣。

说完后,汪朔好奇问宋援朝怎么也爱喝黄酒?喝黄酒不稀奇,可能专门从越州搞这样的老雕窖藏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

罗阳在一旁顿时笑了起来,他告诉汪朔,别看宋援朝的京片子说的溜,家也在燕京,可实际上他不是燕京了。

宋援朝是沪海人,现在在金陵工作呢。

这话一出,众人心里都松了口气,张老板总算没再把火撒在他们身上,刚才实在是太吓人了,跟着张建国这么久还从来没见他发这样大的火呢,简直一副要吃人的模样。

不过这事也怪不得得张建国这么生气,对于他们来说当得知消息的时候同样是惊愕和愤怒,好端端的突然出了这么一个事,而且还是天大的丑事。

“说说,现在怎么办?”张建国点起烟狠抽了一口,开口对众人道。

三人交换了下眼神,老金是人事总监,所以先道:“我觉得还是先把人弄出来吧,等人出来后按公司条例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张建国紧皱眉头,想了想直接问老杨:“你什么意思?”

这部记录片如果能顺利拍摄完成,并且有足够的质量话,送去参展倒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毕竟纪录片和影视剧不同,它不像影视剧可以通过电影或者电视播放收回成本,纪录片的投资往往都是注定亏损的,如果不是宋援朝坚持,并且直接出钱支持的话,根本不可能有这部纪录片诞生。

罗阳一口答应,说他回去后就询问一下目前的进度,给宋援朝一个大概看片的时间。

接着,罗阳和宋援朝就着前面的话题又讨论了起来,聊着聊着一直聊到了深夜才睡下,第二天一早,他们刚起来还在吃早饭呢,马嘟嘟和汪朔就一起到了,瞧这马嘟嘟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样,宋援朝笑呵呵地招呼他们一起吃点,等吃完再看藏品也不迟。

第812章 破事

“册那XXXX!”

“这倒也成,这个事你不用急,慢慢琢磨。”宋援朝提醒了一句,接着突然想起了之前和罗阳交代的一件事,问了问这个事的进展。

宋援朝问的是纪录片的事,重新经历了这个时代,再一次看着时代的变迁,之前就起了把这个时代用记录片的方式留存下来的念头。

这个想法去年的时候和罗阳谈了谈,并且得到了罗阳的认可。而且那时候罗阳也正好要锻炼自己的团队,除去和沪海制片厂的合作外,广告公司那边许多工作也是为此做准备的,所以两人一拍即合,就确立了这个项目。

一转眼大半年过去了,宋援朝这大半年里一直忙碌着,也没太过关心这个事。今天正好聊起影视剧,宋援朝猛然就想起了这个事,询问罗阳纪录片的进度。

罗阳告诉宋援朝,项目确定后就开始了记录片的筹备和拍摄,由于纪录片需要在各地选景,再加上宋援朝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仅是在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城市,还需要在农村乡镇各地。

“你知道每年出品的作品有多少么?其中短篇多少?中篇多少?长篇又有多少?其中合适改编剧本的又是那些么?这个工作量会有多大?再加上每个人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是不一样的,不是有一句话说的好么,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别人觉得合适的,你不一定觉得合适,反过来也是这样。”

“而且许多作品阅读没有问题,但是否合适改编成剧本就值得商榷了。再加上前些年流行的伤痕文学和这两年冒出来的针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讽刺作品,这些大多数都不太适合进行改编。”

“道理很简单,如果忠于原著,许多东西不太好拍。可如果改编太过,就又失去了作品本来的味道。另外,影视剧是艺术不假,但同样也是需要商业化的,你在香江呆这么久应该很清楚,香江、台海那边的电影有艺术片,可往往这些艺术片都是叫好不叫座的,真正赚钱的都是一些商业片。”

“我觉得,目前国内的许多影视剧也陷入了这个怪圈,凡是一部片子,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通常都会要求有内涵,有意义,还要有艺术性等等,而且还有着既要有这些要求,又要符合商业化,可天下哪里来这么两全其美的好事?”

“有句话说的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种想法和要求太过理想,不切实际。”宋援朝摇摇头,很认真对罗阳道:“或许会有两者兼顾的作品,但这种作品可遇不可求。就拿陈小二的小品和电影来说吧,为什么会受到观众的欢迎?不就是因为喜闻乐见么?如果一味的说教,谁爱看?反正我是绝对不会喜欢的。”

汪朔听着也来了兴趣,说明天他也来一起瞧瞧,宋援朝当然举双手欢迎,就连罗阳也说明天过来逛逛,然后问陈小二要不要一起,陈小二摇头道他对这个没兴趣,而且剧组那边还有事呢,明天就不来了。

这顿酒喝到半夜才结束,陈小二第一次喝黄酒,虽然有宋援朝的提醒可最后还是喝了多些。

好不容易把醉醺醺的陈小二塞进车里,让小乔帮忙开车送回家,再送走汪朔和马嘟嘟还有大兵两口子后,罗阳也没回去,今天直接就在宋援朝这边住了下来。

“在想什么呢?”洗了把脸,宋援朝回到屋里,一眼就看着罗阳斜躺在床上睁着眼睛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我烟抽完了,给我支烟。”罗阳起身道。

今天八个人,正好一张八仙桌,入座后,宋援朝把准备好的酒拿了出来。

两种酒,一种是白酒,还有一种是黄酒。

白酒是五粮液,黄酒是宋援朝从越州弄来的老雕,这些老雕他可搞了不少,搞来后一坛坛的窖藏了起来。这个院子当初修缮的时候宋援朝就特意挖了地下室,专门用来储酒,而在沪海那边同样也是,不仅窖藏着老雕,还有其他各种好酒。

“白的黄的都有,谁爱喝那种各自随意,对了,我这里还有法国进口的红酒,谁想喝说一声我去取。”宋援朝笑呵呵地把酒摆上说道。

“红酒就算了,那玩意不合胃口,我们可是中国人。”汪朔大大咧咧地摆手,直接伸手把老雕给取了过来,仔细看着坛口的封泥。

宋援朝现在的收藏的确不少,在燕京这边只占了他一部分,而且能做到这一步也是占了钱多入手早的便利。

听马嘟嘟这么一说,宋援朝笑着摆了摆手,大致讲了讲自己当年是怎么入手这个院子,又是怎么找人修缮,而且因为兴趣的原因又是如何收集这些东西的。

听完了宋援朝的讲述,马嘟嘟目光中带着无比的羡慕,尤其是当罗阳插话告诉马嘟嘟,当年宋援朝还出大价钱买了很大一批字画的时候,马嘟嘟的兴趣就更大了。

要不是因为今天不方便,再加上第一次见面,马嘟嘟甚至想直接提出要参观参观宋援朝的藏品建议。他的心思哪里逃得过宋援朝的眼睛?宋援朝主动邀请马嘟嘟如果什么时候有空可以过来看藏品,而且自己也想在这方面向马嘟嘟请教请教。

这句话正中马嘟嘟下怀,他脱口而出如果方便明天成不成?看着他迫切的模样,宋援朝笑着一口答应,反正他是后天的飞机,明天正好没事,他想看就来呗。

他今天弄这个个局,把汪朔等人请来是想大家搞好关系,并且敲定合作。

从见面到现在,大家聊的不错,而且汪朔也答应了罗阳提出的合作,这已经让罗阳很是满意了。至于马嘟嘟,罗阳对他不是很了解,不过他也知道马嘟嘟是《青年文学》的编辑,还出版过小说《今夜月儿圆》,他虽然在文坛的名气不远如汪朔,却也是行内人士,而且还是专业的编辑,再加上有汪朔的如此推崇,罗阳不能不卖这个面子。

“没问题!”罗阳爽快地答应,举起酒杯对马嘟嘟道:“这个事就拜托马老师了。”

马嘟嘟做人可比汪朔圆滑多了,笑眯眯地和罗阳碰了碰杯喝了酒,放下酒杯认真告诉罗阳这个事包在他身上,编辑是他的本行,绝对没问题,再加上还有汪朔这个原作者在呢,到时候大家商量着来,保证给他拿出适合的剧本。

陈小二听到这也起了兴趣,插话问能不能在编剧方面向马嘟嘟请教请教,陈小二在电影上一直有着追求,他不仅在做演员,还有做导演的想法,之前拍的两部电影虽然他不是导演,但一直跟着学着导演的活,而导演和编剧许多方面有着共同,如果马嘟嘟能在这方面指点一二就更好了。

大家天南地北地闲聊着,气氛很是融洽,酒过三巡,罗阳趁机向汪朔提了提有意和他合作,希望把他出版的小说进行改编,拍成电视剧来着。

原本以为汪朔会拿捏一下,没想到喝的高兴的汪朔想也不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但他也是罗阳说清楚,用他的作品没问题,可这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该出的钱还是得一分不少的。

早就有准备的罗阳笑着一口答应,拍胸脯保证该是什么费用就什么费用,这个完全没问题。同时还邀请汪朔能不能帮忙改编一下作品,把作品改编成剧本。

“这个,我没那么多时间。”汪朔想了想摇头,见罗阳要继续劝,他摆摆手同时冲着身边的马嘟嘟一指:“我真没这个空,近来忒忙,不过我给你介绍一个人,瞧着没?这位可是专业的编辑,让嘟嘟出手就成了,保管你满意。”

宋援朝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头和明镜似的。前世的时候一直听说汪朔和马嘟嘟好的能穿一条裤子,原本还不是很信呢,今天算是看明白了,这话半点都不假。

“你沪海人?在金陵工作?”听到这,汪朔眼睛顿时一亮,笑着说这么讲大家算是半个老乡了。

宋援朝一愣问他这是什么意思,汪朔笑道其实他就是金陵人,从小出生在金陵,后来才跟着父母到的燕京。这要说起来,燕京是他的第二故乡才是,他这个燕京人和宋援朝一样,归根结底是个外来户。

“宋先生是沪海人?怪不得我前面瞧着和燕京爷们有点不一样呢。”马嘟嘟在一旁插了一句。

“呵呵,不会是觉得我像沪海小男人吧?”宋援朝打趣问。

马嘟嘟摆手道:“这怎么会,只是身上的气质和燕京人不一样,我去过沪海,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沪海人比较精致,北方人更粗狂些。对了,我还记得你们沪海那边不说左右,走路坐车方向往往讲大小转,第一次过去问路,人家和我比划了半天我都没反应过来,心里纳闷我明明是问个路又不是买东西,说什么大的小的?后来解释了半天才搞明白。”

一连串的沪海骂娘脏话从张建国的嘴里喷了出来,张建国边骂还边拍着桌子砰砰响,脸更是涨得通红。

站在他面前的是物流公司的副总老杨、办公室主任老邓和人事总监老金,三个人耷拉着脑袋一句都不敢吭声,任凭被张建国骂得狗血淋头。

骂了许久,张建国这才停了下来,只觉得口干舌燥,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大口,胸口依旧起伏不定。

“张总,您消消气,这个事既然已经出了您再发火也没用,还是想办法善后吧。”老邓伸手取过张建国的茶杯,拿起水瓶帮忙添了水,重新放到桌上轻声说了一句。

“一群赤佬!”张建国忍不住又骂了一句,努力深呼吸两下这才平复下来,看了一眼依旧耷拉着脑袋的老杨和老金,没好气摆摆手:“先坐吧,坐下说。”

其中还包括南方、北方的不同,所以纪录片拍摄的时间会长一些。此外,负责的导演是沪海制片厂的李老师,这是一位非常有经验和能力的老导演,在记录片拍摄上很有一套。他向罗阳提出了拍摄中除了普通的纪录片模式外,可以再通过以家庭成员为单位,逐步向企业、社会和整个城市辐射的模式来进行,用生动的故事情节把记录片拍的更好。

这个想法得到了罗阳的认可,同时也是因为如此也相应拉长了记录片拍摄的难度和时间。

前些时候罗阳在沪海,听取了记录片的拍摄进度,目前纪录片完成了大部分,后续最多还有一个月就能全部拍完,然后是剪辑和制作,如果一切进度顺利的话,大概国庆节后就能完成。

“李老师建议等这部纪录片完成,可以送去国外参展试试,如果能拿到国际的奖项,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这可以啊!这样吧,你找时间问问李老师毛片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出来,到时候我先看看。”宋援朝顿时来了兴趣,关于这个时代的记录片后世留存的大多都是外国人制作的,虽然拍摄的不错,也有不少可取之处,但外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国人有所不同,他关注和喜欢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国人。

罗阳认真听着宋援朝的话,不由得点了点头:“这话倒是没错,做事不能顾着两全其美,总得有些取舍。”

“对!就是这个道理!”宋援朝说道:“在只能追求艺术和商业的两个选择中,如果换成我绝对不会选择前者,首先考虑的是后者。因为开公司不是做慈善,投入的成本必须要得到回报,假如为了所谓理想追求放弃商业,那么这条路是永远走不长的。”

“当然了,在未来一定阶段,等有了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后,适当地在艺术上追求一下,比如说量力而行每隔一段时间拍一部两部有艺术性,追求创作的影视作品,用来进行参赛、评奖,从而得到荣誉什么的,这都是可以的,但关键问题是不能本末倒置!”

“这些有些扯远了,不过你刚才的思路还是不错,可以适当地挑选一些合适的作品作为储备,这点我是支持的。但我提醒你,这样做的工作量可不小,而且得有相当专业的人来处理这个事,你得考虑好了!”

罗阳表示同意,他笑道:“先试试吧,反正试试也没关系。至于人员的问题,我想在内地招募几个,然后再从香江那边找几个。对了,明天马嘟嘟不是来么,他在《青年文学》做编辑,让他也帮忙推荐推荐,在行业里放个风什么的,留意留意,总比我这里瞎摸的好些。”

宋援朝掏了口袋摸出烟递过去,罗阳抽出一支打着火点上,抽了一口对宋援朝道:“我刚才在想,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很不错的剧本来源,比如今天的汪朔就是这样。你说,我弄几个人,专门寻摸这些怎么样?”

“你的意思是找一些合适的作品进行版权购买?然后把这些作品进行剧本改编?”

“对!就是这样!”罗阳认真道:“之前我脑子里还有点模糊的想法,今天和汪朔这么聊了聊,突然就有了这个念头。这几年冒出来的好的文学作品可不少,出名的作家也有许多,有些作品非常受欢迎,这不都是剧本最好的来源么?如果能拿下的话,以后剧本就根本不缺了,就算暂时用不了,留在手里也不错,总有一天能用。”

“想法不错,不过这个难度有点大呀。”宋援朝皱眉道。

“怎么说?”

“这老酒不错呀,外面可少见呢。”汪朔看了两眼有些惊讶:“兄弟,你从哪搞来的?”

“找越州的朋友弄的。”宋援朝笑着道:“就是孔乙己喝酒的那家老店,这家老店自己有个小酒坊,产量不大但在当地很有名,花了点功夫我把酒坊的存酒全给买下来了。喜欢的就多喝几杯,等走时候带两坛回去。”

“大手笔!”汪朔冲着宋援朝竖起大拇指:“这酒好!今天大家也别喝白的了,都喝这个吧,告诉你们呀,这个酒外面想喝还喝不着呢,今天算是沾光了,对了!刚才可是你说的呀,等走的时候给我装两坛,这便宜可占大了。”

“哈哈哈,没问题,一人两坛,包大家满意。”宋援朝爽快地说道。

陈小二对酒不是很了解,瞧着汪朔一副捧着坛子爱不释手的模样忍不住问:“我说朔爷,这酒真有这么好?能比五粮液还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