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国军舰 > 第966章 换赛道

第966章 换赛道(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万吨大驱的事情已经泄密,西方都传开了,这边当然也知道了。

武胜利也不好意思这样继续占明州集团的便宜。

其他的问题也很严重,当然了,秦涛听不懂,但是他知道,这个办法肯定是能解决的,因为后世的芯片工艺还在继续发展。

这样也能避免龙芯五号泄密。

“爸,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工?”

“我还答应了航天部门,给他们提供一批龙芯五号电脑。”秦涛说道:“没想到我们的龙芯五号居然是个忽悠人的产品,看来不能给航天部门提供了。”

当秦涛来到龙芯公司的时候,这里依旧是一片繁忙的状态,就连倪老都是急匆匆地从自己的电脑前面出来,跑来迎接秦涛。

已经领先了,不能因为原地踏步被对手追赶啊。

“那他们可以用我们的服务器。”倪老说道:“我们基于最新款的龙芯四号打造出来的服务器,一台就用十六块处理器,运算能力相当快,可比龙芯五号强多了。”

“航天部门?”

“租用,租用。”武胜利说道。

“只有四核吗?”

“干得漂亮。”秦涛点头,他知道龙芯公司为啥没有在会议上发言了,这种机密,绝对不能说出来的,否则就可能会流传出去,传到英特尔公司的耳朵里,就会影响到战略。

四面相控阵综合处理数据,就够让计算机疲于奔命了,现在换成八面,甚至是12面,那就更考验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了,也只有最先进的龙芯六号能够完成这么高的运算,关键是耗电量和发热量还都不高。

“秦总,欢迎来咱们龙芯公司,您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

对于搞芯片的工程师来说,这几年是他们最风光的时刻,他们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一路高歌,一直引领着整个处理器领域的潮流,现在,要说最先进的芯片,全世界都知道是来自龙芯公司的。

秦涛则是要一路南下,顺路去看看龙芯公司。

“对了,咱们转换赛道,是到多核心上了吗?”

“没错,我们的龙芯六号,使用的是四核心处理器,这样多任务能力更强,对于个人电脑来说,处理器的频率不用特别高,但是必须要能同步执行很多任务,双核还是不够用,四核才是合适的。”

“好。”秦涛点头,不管是龙芯四号还是龙芯五号,只要运算速度够快,能满足航天部门的需要就行。

只要这款改好了,其他几艘肯定会按照这个方式来继续改造,老毛子的军舰使用东方的武器系统,也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好,回去了咱们先看看这艘军舰。”

不是?

英特尔花了几十亿,研发出来奔腾5号,等到他们终于松一口气,以为重新夺回宝座的时候,才发现赛道换了,他们得再次从零开始!

到了那个时候,不知道英特尔公司的那些高管们会不会跳楼。

“不过继续向下发展就很难了,我们除了继续寻找更先进的材料来提升工艺之外,还计划换赛道。”

“没错,是万吨大驱,咱们明州集团很快就要开工了。”

3D堆叠技术,是芯片工艺制程发展到极限之后,转变赛道的一种技术,当一块芯片上做出来足够多的晶体管,每个晶体管只有几个硅原子的时候,那就再也无法继续提升性能了。

秦涛点头:“说得好!”

原本他还有些担心,现在看来,在这个领域里,不用他再做什么,只要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就够了。

“对了,给老毛子改装的那款巡洋舰,现在已经开始测试,老毛子对我们的电子系统也是赞不绝口。”

给老毛子改装的巡洋舰?秦涛差点把这个大家伙给忘记了,折腾到现在,这款巡洋舰也改得差不多了,居然都开始进行测试了!这款军舰可是老毛子最期待的,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没错,在电子系统上的进步,让我们的军舰电子化程度大大提升,我们的神盾系统也是因为有了足够强大的处理能力,才能变得这么成熟,现在的综合射频技术,也离不开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升。”

当内存已经普遍3D堆叠的时候,处理器才开始用这种技术。

秦涛的眼睛又明亮起来:“什么赛道?”

秦涛对龙芯公司和中芯国际的未雨绸缪而自豪。

龙芯六号的服务器给了14所的专家?秦涛反应过来,这应该是在给055驱逐舰打造综合射频系统,需要更强的处理器啊。

“是建造最新的万吨大驱用的吗?”倪老继续问道,脸上带着兴奋。

可以说,这些东西已经在慢慢地到达极限。

龙芯公司发展越来越大,除了电脑用的处理器,手机用的处理器也在发展,甚至这个更加耗费精力,不过,龙芯公司现在的规模和技术实力,也让他们有这些精力来研发。

“其实,到了65纳米,我们就很难让栅极的介电质继续缩减变薄,继续发展下去,晶体管的尺寸要进一步缩小,源极和漏极也靠得更近了,如果不能解决栅极向下的漏电问题以及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漏电问题,那我们的45纳米工艺就将成为空中楼阁,我们也将丧失自己的优势。”倪老说道。

但是,这款计划中的奔腾5处理器最终没有面世,因为功耗太多,也因为用户不需要。

现在工艺的研发已经遇到了很多问题,从65纳米再降低到45纳米,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说得再简单一些,3D堆叠技术,就是在原本的封装体里面,封装进两个以上的芯片,但是不改变原本的封装体积大小,只是在垂直方向进行的芯片叠放。

“那就好。”

“好。”秦涛点头:“那我们在明州集团汇合。”

“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继续推进芯片工艺的进步。”秦涛说道:“不要怕投入研发成本,如果研发太高,支撑不住,随时向总公司求援,要多少钱就给你们拨多少钱。”

倪老点头:“应该还不用,现在咱们的芯片产业是盈利的,中芯国际给AMD等大公司代工,也赚了很多钱。目前遇到的问题是技术上的,我想我们还是能解决的。”

在后世,当某为被科技巨头打压,无法获得先进制程的时候,走的也是这条路,研发了一系列的堆叠技术专利,利用落后的14纳米工艺获得了和7纳米芯片一样的性能。(也有说法最近发布的那款是单层的,不是堆叠的。)

现在,其他科技巨头都在努力追赶龙芯公司和中芯国际,只搞90纳米技术还不一定搞成呢,哪里有资本换赛道,也只有东方敢这么玩,这样就能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了。

“当然不会。”倪老说道:“我还没那么蠢,再说了,我也没时间,我们还有很多科研项目等着呢。”

这个技术秦涛是听说过的,最先使用这种技术的不是处理器,而是内存。毕竟内存行业更加内卷,当他们发现无法用传统2D技术来制造容量更大的芯片的时候,就开始用到了3D堆叠,而且第一代3DDRAM就能达到28层堆叠的能力,到了后来,甚至还有几百层的堆叠,让人眼花缭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