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士 > 大明国士 第63节

大明国士 第63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正主朱济熺便被关押在陈堪乘坐的这艘宝船最下层的一间房间里,由石稳带着上百人围在房间四周,日夜不休的守着。

看见陈堪从楼上下来,石稳连忙迎了上去。

“大人,您怎么来了?”

陈堪摆摆手示意他们不用多礼,笑道:“下来看看,毕竟是朝廷重犯,看看也要心安一些。”

“行了,打开房门,我进去看看。”

还有对儒林的控制。

自前宋程朱理学盛行起来,朱棣武力夺位便被天下文人认为是倒行逆施犯上作乱之举,虽然方孝孺的投效在很大程度上让许多年轻士子意识到,朱棣并非建文朝那些旧文人口中那样不堪,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认知的问题。

而若是自己提议修撰永乐大典,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替朱棣解决他在天下士子心中的不堪之态。

编撰永乐大殿的好处有两个,一个是可以把大批文人置于朝廷的直接控制下,埋头于断简陈编之中,无心过问政事。另一个,也可以籍此让天下人明白永乐一朝的政治方向绝对不是以武力治国那么简单。

这件事情要是办好了,功劳绝对不会逊色削藩。

自己得加快速度了啊。

心中莫名升起一股紧迫感,陈堪很清楚,想要娶到大眼睛萌妹,就算有方孝孺为自己做背书,光靠现在立下的这点功劳也是不够的。

但除了削藩,接下来还有什么立功的机会是自己能够到的?

想了一下历史上在朱棣登基这个时间段发生的大事件,他只能想到,北元蒙庭的大汗孛儿只斤·坤帖木儿在这一年被部落酋长鬼力赤所杀,鬼力赤自立为汗,又被掌握了蒙古军政大权的太师阿鲁台架空。

同时,阿鲁台与把秃孛罗决裂,蒙古正式分裂成东蒙古与西蒙古。其中东蒙古称蒙古,西蒙古称瓦剌。

陈堪所走的通济渠,也是因为太祖爷在位时曾打算迁都开封,才征调民夫工匠疏通了大部分河道。

「新书榜又掉的看不见了,求票票求收藏求打赏,各位小伙伴们,求一波支持,谢谢。」

第七十一章 立功的机会

宝船上的厨子没敢让陈堪久等,毕竟怎么说陈堪如今也是这支船队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

很快,热气腾腾的鱼汤和鲜嫩的鱼腩便送到了他的房间。

这收益太大了,风险却近乎没有,无非就是回去之后被朱棣训斥一顿,或者去蹲几天诏狱。

别说陈堪,换成朱棣来这里,只怕也会忍不住冒一下这个险。

“本王逃出去以后也是流落天涯,又哪里有能力在锦衣卫的重重守卫之下对你进行报复呢?”

陈堪点点头,再次问道:“我怎么才能相信你不会趁机坑我一把,万一你的财富只是个幌子呢?”

朱济熺笑了,这个陈堪,果然是个只认钱不认人的角色。

朱济熺继续说道:“而现在,你只需要为本王提供一个机会,便能得到晋王府两代人积累下来的庞大财富,这对你而言,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看着朱济熺自信满满,仿佛自己一定会被他说服一样,陈堪突然来了兴趣。迈出的腿又收了回来,问道:“那我应该怎么跟陛下交待呢?”

“沉船,落水,盗匪,我想以你的智慧,给四叔一个合理的理由,应该不是难事吧?”

朱济熺见陈堪又坐了下来,露出一副你行你可以的鼓励表情,期待的看着陈堪。

陈堪若有所思,一副心动又为难的样子。

这是六百年间的口味差距,所以陈堪很难在这方面和朱济熺找到共同话题。

陈堪来此的目的,只是单纯为了观察一下朱济熺的精神状态,确保他在没到太原之前不会死掉或者疯掉。

现在目的达到,朱济熺不仅能吃,还能挑刺,他也就放心了,便起身准备离开。

“陈堪,陪本王聊一聊?”

陈堪转身坐下,看着朱济熺认真的表情,不由得失笑道:“晋王殿下,我并不觉得咱们之间有什么好聊的。”

巨大的牛油蜡烛被换下去,一排添加了蜂密的蜜蜡将昏暗的房间照耀得无比明亮。

门外轻柔的河风驱散了房间里的浓烟,陈堪坐到朱济熺对面,淡淡的问道:“殿下,饭菜可还可口?”

朱济熺不慌不忙的将最后一口米饭用鱼皮包着送进嘴里。

咀嚼完之后,一口吞下。

这才看着陈堪,慢条斯理的说道:“大江里,用来清蒸,滋味最好的是鲈鱼而非鲟鱼,且一定要配上太原的红醋,关中的青蒜,江浙的老姜,鲟鱼清蒸糟蹋了,应该用秋油微煎,佐以糖醋,方能体会鲟鱼之鲜美。”

圆木墙上有一个拳头大小的圆孔用来充作窗户,陈堪进来时,就看见朱济熺坐在一张胡凳上,透过圆孔目不转睛的看着外面,而桌上送来的饭食,则是一口未动。

用来照明的是两根固定在烛台上的牛油巨蜡,蜡烛芯冒出来的浓烟炝得陈堪睁不开眼睛。

或许是陈堪进门的声音吵到了正在发呆的朱济熺,朱济熺回头看了陈堪一眼,随后脸上扯出一丝冷笑的表情。

陈堪看着他,对着外面招了招手,石稳进了房间,陈堪吩咐道:“将蜡烛换成蜜蜡,这蜡烛熏眼睛。”

听见这句话,朱济熺脸色终于柔和了一些,开始提着筷子吃桌子上的冷菜冷饭。

被网住的鱼不多,但个头确实很大,陈堪发现其中甚至还有足足三尺长的鲟鱼,这玩意儿在后世别说吃,就连摸一下都犯法。

但在这个生态原始的发指的年代,像这样的鱼,也不过是长江沿岸渔民家中一道寻常的菜罢了。

“将这条鱼送到厨房,一半做鱼脍一半煲汤,鱼腩给我清蒸。”

陈堪指着最大的那条鲟鱼,不知是出于报复社会还是猎奇的心理,他总觉得不吃这条鱼都不划算在这大江上走一遭。

亲眼看着一个水军将士将新鲜到活蹦乱跳的大鱼送进厨房,陈堪心满意足的回到了房间准备开饭。

陈堪一声令下,三个锦衣校尉便各自从不同的铁箱子里各取出一把钥匙,开始对着大门上的铜锁捣鼓起来。

铜锁是特制的,三个钥匙孔,少了任何一把钥匙都打不开此门。

几个呼吸后,铜锁应声打开,陈堪推开大门走了进去。

关押朱济熺的房间同样是特别加固过的,巨大的圆木将整个房间封锁得严严实实,圆木之中有特质的榫卯相连,一旦其中一根圆木遭到破坏,其他圆木便会同时倒塌,将房间里的人压成肉饼,船底同样采用铁木加固。

这样的房间,别说带着手镣与脚镣的朱济熺,就算是不束缚他的双手双脚,再给他一把刀,他也未必能逃得出去,更别说还有上百位锦衣校尉日夜不停的守候在房间周围。

想到立功的机会,陈堪的心情突然就明媚起来。

只不过,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将朱济熺顺利的送到太原。

“大眼睛萌妹,等我!”

一口喝完碗里的鱼汤,顿时觉得浑身充满了斗志。

放下碗,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身体,陈堪便出门朝着宝船的底舱走去。

但是,这些距离陈堪都太远了,现在国内不稳定,朱棣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兵草原,就算出兵,战场之上,也不是陈堪这个菜鸡能去撰取功劳的地方。

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距离他近,而且凭他现在的身份地位能捞到的立功机会呢?

苦思冥想了半天,还真就让陈堪想到了一个事情。

修撰《永乐大典》

因为当前摆在朱棣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可不只是削藩那么简单。

盛了一碗汤慢慢的品着,陈堪的思绪慢慢的飘回了京师。

也不知道大眼睛萌妹现在在干什么。

虽然仅有两面之缘,但最近大眼睛萌妹总是频繁的出现在陈堪的梦里,导致陈堪每天睡醒都得像做贼似的换下昨夜的睡衣睡裤,生怕被别人发现上面沾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或许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下去,那么她很快就要被朱棣嫁给别人了。

朱济熺一看陈堪的表情,不由得心中大喜,再次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本王也不怕告诉你,晋王府的财富不仅仅是太原那座王府那么简单,更多的金银宝物早在本王进京前,就被本王藏了起来。只需要用一个机会,便能换到你子子孙孙都花不尽的财富,这样的买卖,本王都不明白你在犹豫什么。”

“晋王殿下所谓的机会,会对本官的人身安全形成威胁吗,还有,要是你逃走之后报复我怎么办?”

挣扎了许久,陈堪的眉头紧紧的皱起,眼中不时的闪过一丝担忧之色。

不得不说,这个条件是真的诱惑。

晋藩两代人积累,那得是多大一笔财富,要说陈堪不动心,那绝对是假话。

“如果说,本王愿意用晋王府所有的积蓄,来向你买一个逃出生天的机会呢?”

朱济熺看着陈堪,陈堪笑,他也笑。

陈堪笑得更开心了:“晋王殿下凭什么觉得我会和你做这笔生意?”

“从本王带着傅瑜表妹去方府退婚,到你放火烧了本王的宅子,你一共从本王身上拿走了七千两黄金,这足矣说明你陈堪并不是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

朱济熺的话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陈堪都不由得一愣,这个朱济熺还真是了解自己啊。

第七十二章 送上把柄

静静的听完朱济熺的话,再看着朱济熺脸上的惋惜之色。

陈堪对此并未发表什么评价。

因为在陈堪的心中,食物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填饱肚子,其次才是好吃与否。

况且,他早就被后世各种添加剂和食用香精将嘴养得极刁,大明朝的任何美食对于陈堪来说,也就是一个不过如此的评价。你鱼再鲜,还能鲜得过鸡精?

只是手上的手镣太费事,导致他想要将食物放进嘴里极为困难。

最终,在尝试了几次后,朱济熺放弃了筷子,改用手将大米捏成小饭团往嘴里放。

陈堪就这么站在门口看着他吃饭。

朱济熺吃饭的样子很优雅,看得出来,即便是沦落至此,他依旧在努力的保持着一个皇族中人该有的稳重,似乎当日在诏狱里的歇斯底里仅仅是那一刻的朱济熺所为,与现在的他毫无干系。

“大人,换好了。”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一盘摆放得极其精致的鱼生便被锦衣校尉送到了陈堪的房间,看着晶莹剔透薄如蝉翼的生鱼片,陈堪食指大动,没一会儿,一大盘鱼生便少下去一大半。

想到待会儿还有鱼汤和清蒸的鱼腩,陈堪意犹未尽的让守在门口的锦衣校尉撤走了生鱼片。

在等待鲟鱼汤的当口,陈堪看着窗外怔怔出神。

这就是运河啊。

可惜,到北京的永济渠,大部分河道都已经淤堵了,能行船的河道只是少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