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士 > 大明国士 第78节

大明国士 第78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因为在陈堪之前,还没有人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去看待土司造反一事。

洪武年间,土司造反一事异常频繁,而当时的朝臣们给洪武爷的解释是土司乃化外蛮夷,不尊圣人教化。

摩挲着下巴,朱棣问道:“嗯,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陈堪收起大名堪舆图,拱手应道:“其实在臣看来,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前人早已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答案。”

“哦?”

迫于朱棣的淫威,陈堪不情不愿的取过大明堪舆图在桌案上摊开。

用手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广等四个布政司上画了一个大圈子,又将云南布政司的卷宗打开,说道:“微臣的想法与土司有关。”

见陈堪一下就将大明的国土划进去一半,朱棣的表情严肃起来,摸了摸下巴道:“仔细说说,说得好朕有奖励,说得不好朕也不怪你。”

“陛下请看,朝廷对边疆地区省份上的土司,一向是以大军镇压,兼安抚,拉拢为主,同时迁徙大量的汉人充实地方。

但这样做有一个弊端,迁徙过去的汉人到了土司的地盘上,同样的土地,汉人总能比土人种出更多的粮食,同样的时间,汉人总能比土人赚到更多的钱。

看着看着,朱棣忽然轻咦了一声,脸上的表情逐渐凝重起来。

合上奏折,朱棣道:“洪武二十一年,先帝欲修撰类书,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陈小子你这个永乐大典倒是有点先帝的这个意思。”

陈看脸上扯出一个难看的笑容:“陛下什么时候来的。”

朱棣揶揄道:“你请方卿去求朕赐婚时朕便到了,只是见你说的入神,就未曾打扰。”

“那,这个...那个,陛下...您觉得,如何?”

方孝孺将奏折放回桌案,取过卷宗问道:“大胆的想法?”

“朕倒是很好奇,有多大胆,不妨说来听听。”

听见这个声音,陈堪嘚瑟的笑容顿时凝固在脸上。

堂堂永乐大帝,为什么总是喜欢偷听别人说话呢?

这不是一个好习惯,得改,知道吗?

修永乐大殿,改土归流,还有娶大眼睛萌妹!

朱棣没拒绝,那就是同意。

一想到终于可以将大眼睛萌妹娶回家,陈堪就兴奋得手舞足蹈。

怀揣着激动的心情一蹦一跳的朝锦衣卫走去,那里还有第四件事在等着他。

将牙牌在守门的锦衣校尉眼前晃了一圈,陈堪慢慢的朝着公务房走去。

关于这个事情,他们数次上表,请求陛下调遣西平侯回京,但迫于当地混乱的形式,一直都没有什么回响。

盖因大明如今的财政情况并不算富裕,而滇黔地区山高路又远,大军的补给一直是个朝堂上令满殿君臣头疼的大问题。

现在听陛下这意思,是有要松口的迹象?

但朱棣似乎只是随口感慨一句。

随后话音一转道:“此事干系甚大,只凭你三言两语,朕听得云里雾里的,你回去写个折子送到吏部,朕空闲下来再细细的琢磨一番。”

见朱棣听完若有所思,陈堪主动解释道:“朝廷派遣流官过去,那些作威作福惯了的土人首领自然不会同意。

但朝廷驻扎在云南的十万大军可不是吃素的,只需由当地的驻军配合对不服的土司进行军事威慑。

同时再大力推动地方教育,设立官学,书院,义学等官办学府对当地土司进行教化,允其参加科举做官。

再配合移风易俗的政策,加大对当地宗教之间的管控,鼓励汉土通婚,用不了三代人,便再无汉土之分。”

“尔欲效拓跋弘旧事?”

方孝孺一巴掌拍在陈堪后脑勺上,呵斥道:“不许对洪郎中无礼,有什么办法就赶紧说出来。”

陈堪对着老郎中咧嘴一笑,看着朱棣一字一顿的说道:“小子的办法很简单,只有四个字,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听见陈堪这四个字,朱棣与一众吏部官员眉头同时皱了起来。

朱棣道:“说说,怎么个章程?”

“敢问这位大爷,您是哪位?”

“本官,吏部郎中洪选。”

“哦~”

陈堪拖出一个长长的尾音,嗤笑道:“眉毛胡子都白了才是一个五品的郎中,那这事对于您来说,确实难办,毕竟您这能力,也就到郎中为止了,小子劝您还是早点退休回家带孙子吧。”

“你...”

“臣应天上元县人也,蒙圣恩以得幸进,臣常闻秋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

国之根本,首在育人,先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御极三十五载,不可有一日不敢读书

.....

蒙元化外蛮夷,入主中原,先贤典籍,文丛孤本,皆俱毁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凡此种种...请修永乐大典,纳百川入海,聚千溪汇流,开大明文教之先也。”

朱棣眉头一皱,很明显已经被陈堪吊起了胃口。

“蒙元百余年间都未曾解决土司造反的问题,你竟然说简单?”

一群吏部的官员也围了上来,当听见陈堪说解决土司造反的问题简单时,不约而同的露出了一副不以为然的神色。

一个头发胡子花白的官员抚着胡须,嗤笑道:“一个嘴上无毛的黄口孺子,亦敢妄谈国家大事,此事若真的简单,朝廷也无需在云南驻扎十万大军了。”

陈堪也笑了,这不纯纯送上门来的装逼打脸的机会吗?

因为汉人聪慧,勤劳的特质,所以总是能很容易的做到反客为主。

造成的后果便是土人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汉人的挤压。

当汉人触动到当地土人的切身利益时,举起屠刀便自然而然成为了土人们唯一的选择。

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的怪圈,土司造反,朝廷派大军镇压,镇压了叛乱之后又开始拉拢安抚,安抚完毕又迁徙汉人充实地方,然后土司接着造反。”

陈堪一番话说完,朱棣与方孝孺不得不承认,他说的确实有些道理。

陈堪已经用脚趾头在地上抠出了三室一厅,打人家女儿的主意,还当场被人家抓到,太羞耻了,他很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如何,你还是先说说你的想法有多大胆吧,若是真有你说的那么大胆,朕可以不治你觊觎公主的罪。”

朱棣很不客气的将奏折装进袖子,随后一双充满压迫力的虎目便盯住了陈堪。

一时间,陈堪有些头皮发麻。

哔了狗了,喜欢一个人还要被治罪,这是哪门子道理?

“微臣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吏部的官员们同时起身行礼,朱棣罢罢手道:“平身吧。”

随后大步走到方孝孺身旁,蒲扇一般的大手伸出,翻开奏折。

“朕看看,什么样的巨著值得朕将最宠爱的公主嫁给一个混小子。”

“咦?”

路过纪纲的公务房门口时,迎面遇上一人。

“哟,这不是许大人嘛。”

“谨遵圣令。”

朱棣罢罢手,看着围上来的吏部官员,轻声呵斥道:“都不用处理政务了吗,围着做什么?”

说完,负手转身离去,方孝孺瞪了一眼陈堪,忙追了出去。

陈堪伸了伸舌头,也出了吏部大堂朝洪武门走去。

不出意外的话,这三件事都应该算是成了。

听完陈堪将改土归流大致的解释了一遍,百官们终于明悟过来。

说白了,这不就是汉化政策吗?

面对朱棣的提问,陈堪笑道:“陛下慧眼如炬,不过献孝文帝是主动接受我汉家文化,而那些土司可能不愿意主动,但是没关系,我大明的铁骑会让他们心甘情愿接受的。”

朱棣点点头,随后感慨道:“西平侯率大军驻扎云南,靡费多巨,却无甚成效。”

朱棣此言一出,吏部的文官们顿时眼睛一亮。

陈堪微微一笑,回忆了一下历史上雍正改革时的内容。

随后清了清嗓子,说道:“改土归流,顾名思义,便是废除前朝立下的土司世袭制度,由朝廷设立府、州、县。派遣流官直接对地方上进行管理。”

陈堪此言一出,洪郎中便反驳道:“根本行不通,朝廷并非未曾向这些土司的地盘上派遣过官员,但正如你所说的,当土司的权力受到侵犯时,更容易逼反他们。”

“洪大人莫急,且听小子细细道来。”

陈堪打断洪选的疑问,继续说道:“当然不只是派遣官员过去处理政务那么简单,还需要大军的配合,以及文教的教化,三管齐下方能一劳永逸。”

“陛下,臣弹劾这小子目无尊长,藐视天威。”

陈堪一顿夹枪带棒的话说出来,顿时给老郎中气得够呛。

第九十四章 改土归流

“咳~”

朱棣皱着眉头咳嗽了一声,陈堪和老郎中不得不偃旗息鼓。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看完奏折,默默的念着陈堪对于永乐大典一书的构想,方孝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随后满脸正色的问道:“你可知,想要修撰出这样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著作巨典,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无非是一代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罢了,相比修成这样一部巨著,在学生看来,些许钱财不值一提。”

陈堪将云南布政司的卷宗推到方孝孺面前,说道:“这便是学生给公主殿下的聘礼,若是不够,学生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