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士 > 大明国士 第124节

大明国士 第124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大臣们瞪大了眼睛,大殿之内的大儒不算少,吏部尚书方孝孺与国子监司业刘雄更是在学问一途独占鳌头。

国子监侍讲曾安,直讲博士杜至也是享誉朝野的大儒。

其他大臣同样饱读诗书。

没能写出作品的朝臣们,下意识的便将目光看向了国子监的大儒们。

但,无论是方孝孺还是刘雄都没有动作。

一个民族,从连名字都不配拥有,

只能用数字,二七,一六,重八为名,发展到现在能作出这等华丽的诗词,其过程之艰辛,唯有他们这些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他摇头:“今日即兴应试作诗,纸上并未署有姓名,这首词是哪位爱卿所作,朕也不知。”

随后继续说道:“朕欲定此词为今夜之魁首,诸卿可有异议?”

一首词好不好,要看众人是否认同。

经历过前元暴乱的老臣,不止一位,有人附和道:“此词一扫前元暴戾之气,开我大明新朝盛世之华风,可谓今夜之魁首矣。”

一些大臣回想起,那段汉人连名字都不配拥有的黑暗岁月,一时间竟然老泪纵横。

大殿里原本欢庆喜悦的氛围,不知不觉变得沉重起来。

一些年轻的大臣自然是无法理解老臣们的情感的,比如陈堪,再比如沐晟身后沐昕。

二人瞪着眼睛,一脸懵逼。

他们倒是要看看,能让朱棣和方孝孺同时失态的念奴娇,究竟是什么水准。

方孝孺继续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念道:“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念完上半阙,方孝孺的声音忽然停了下来。

但已经听得如痴如醉的大臣们顿时就急了,连身份上的差距都顾不得了。

催促道:“方大人,下半阙呢?”

他幽怨的看着朱棣,你要修永乐大典你就修,为什么要把我卖了?

你就不能在大朝会上宣布这个事吗?

你他妈成心的吧?

朱棣就好像没有看见陈堪幽怨的眼神似的。

对于这个消息在朝臣中造成的震撼,他非常满意。

若非如此,这个皇位也轮不到朱棣来坐。

现在好不容易新皇登基,并且重新开始重视将门。

如果这永乐大典一修,岂不是意味着他们又要矮上文官一头?

朱能下意识的就要起身,却被身旁的邱福一把抓住了袖子。

朱能忍不住朝他怒目而视:“做什么?”

朱棣转过身,对上了大臣们疑惑的目光,笑道:“陈堪曾给朕上书,希望朕能下令,修撰一部凡书契以来,融合经史子集的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皆备辑为一书。”

闻言,文臣先是一愣,眼神之中爆发出炽热的目光。心里狂喜不已,

齐齐高呼:“吾皇圣明。”

他们读书是为什么,是为了做官,而做官又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教化天下。

如果能主持修撰这样一部大典,那永乐一朝便能迎来文教之大世。

朱月澜就是见不到陈堪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意思是不过是写出了一首词而已,看把你能的。

你咋不上天呢?

陈堪伸着手,但朱棣半天也没把奖品递到他的手上。

陈堪心里气急,这老登不会要反悔吧?

朱棣看着眼前礼仪周到的陈堪,忽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朝臣们释然了,如果是陈堪,那就合理了。

他是生在盛世的人,又是大儒方孝孺的学生,能作出盛世的诗词,不奇怪。

陈堪来到朱棣身旁,朝朱棣弯腰拱手道:“陛下,这首词,乃是微臣拙作,旨在为我大明即将到来的宏大盛治添上一丝才气。”

什么叫宠辱不惊,这就是了。

即便做出这样的大作,依旧没有一点骄傲的意思。

朱棣满脸笑意的将手中的宣纸递给了方孝孺,方孝孺伸手接过便抚着胡须看了起来。

但下一秒,方孝孺差点将胡子给揪掉。

看完全词,方孝孺忽然朝朱棣拱手贺道:“恭贺陛下,国朝养士三十年,终能得此华章,我大明盛世之基业可期矣。”

“哈哈哈……是极……”

朱棣抚着寸长的胡须,笑得小舌头直打颤。

国子监的大儒们也是安坐不动。

在所有大臣诧异的目光中,一位少年带着恬淡的笑容走出了席位。

陈堪:“不错,正是在下,大明第一文抄公。”

被朝臣们诧异,惊讶的目光注视着,陈堪表示感觉还行,下次要多装逼。

原来是陈堪!

而现在,听方孝孺念完这首词的朝臣们,哪怕打心底觉得自己的作品也不差。

但……仍旧有些自行惭愧。

他们的是不差,但这首词,是真的好。

朝臣们同时应声道:“臣无异议。”

朱棣将黄玉拿在手上,“如此,还请作出这首词的爱卿上前来。”

好好的节日,怎么还哭上了。

不就是一首词吗?

最先开口那位老臣有些哽咽,他朝朱棣拱手问道:“陛下,不知这首念奴娇,是哪位同僚所作?”

朱棣的脸上也有些感慨,他出生时,恰逢那个动乱时代的末期,彼时朱元璋虽然已经控制了江南地区,但中原大地依旧肆虐在鞑子的铁骑之下。

所以他很能理解这些老臣的心情。

第一百四十八章 魁首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在大臣们的催促声中,方孝孺深吸一口气,缓缓念出了下半阙。

大殿之中一片死寂,所有大臣们都瞪大了眼睛。

一位经历过前元暴乱的老臣的颤颤巍巍站起身来,哆哆嗦嗦的说道:“一百三十三年,整整一百三十三年了,我汉人终于又有了金声玉振……”

邱福蹙眉道:“冷静,现在触怒陛下,不是明智之举。”

朱能岂能不知在这个时候触怒陛下会有什么后果,但是一想到武将将来就要被文官压上一头他就心焦不已。

大宋距离现在的时间可不算远,一想到前宋武将们的下场,他就忍不住脊背发凉。

第一百四十九章 用心何其险恶

陈堪身上忽然寒毛矗立,他感觉到了许多不怀好意的目光,其中就有先前对他很是欣赏的沐晟。

他们这些读书人,就能开辟万世文教之功。

留名青史,指日可待。

他们下意识的将目光暼向陈堪,这小子,是将他们这些读书人的心思狠狠的拿捏了呀。

与之相反的是,武将们的脸色难看了起来。

洪武时期,洪武爷大肆株连武将,导致了大明的将门的凋零。

他走下龙椅高台。

亲手将手中的玉佩系到了陈堪的腰间。

系完后,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朕觉得你是对的,修撰永乐大典的事情,是该提上日程了。”

朱棣的声音很大,朝臣们很懵,什么永乐大典,为什么我们不知道?

与此同时,武将们的眉头却忽然皱了起来,陛下这是什么意思,要重文轻武吗?

记着陈堪情分的臣子们,在看向陈堪的目光时,又满意了几分。

这是个好孩子。

朱棣也有些惊讶,随后心里对陈堪更加满意,不愧是我挑的女婿,我朱棣当真是慧眼识珠!

“陈堪,你很不错。”

得到了朱棣的夸奖,陈堪忍不住朝一旁瞪大了眼睛都朱月澜扔过去一个挑衅的眼神。

迎上了朝臣的目光,朱棣笑道:“方卿,传阅太废时间,不如就由汝来为大家念上一念,这首颇具宋人遗风的念奴娇如何?”

方孝孺拱手道:“臣之幸也!”

大臣们这会儿是真的好奇得不行,看陛下与方大人的模样,莫非是有千古名篇现世了?

方孝孺也不磨蹭,清了清嗓子,用低沉的男中音,缓缓的念道:“念奴娇,中秋对月。”

一听是一首宋人词牌的念奴娇,大臣们瞬间安静下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