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士 > 大明国士 第197节

大明国士 第197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苏真不是陈堪,他身后没有什么大人物,他本身也不过只是一个七品的县令,一个月拿着低廉的俸禄。

一千多贯钱,很可能是他这一辈子都挣不到的巨款。

况且,县衙终归不是他一个人的县衙,所以对于他的意见,陈堪选择尊重。

得到陈堪的首肯之后,苏真带着一群县衙属官暂时离开了公堂。

这样的场景在中原之地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哪有审案审到一半连续退场两次的县令?

见苏真还在纠结,陈堪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淡淡的说道:“路我是给你指出来了,至于干不干,你自己琢磨琢磨。”

至少在陈堪看来,这是对于三方都有利的事情。

不过大明的官儿都是些深谙中庸之道的官油子,陈堪也不可能强制性的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

苏真有些纠结,如果照陈堪说的去做,那就意味着县衙去年的截留的物资将会在短时间内挥霍一空。

一家出两百人,那就是四百人,一人十文钱,每天的支出就是四贯钱,都快相当于他一个月的俸禄了。

“当然算!”

苏真回了一句,随后一愣。

陈堪继续说道:“旱田改水田,粮食产量增加三成,通海县的赋税也能多收三成,中县改上县有望,难道苏大人觉得这点投资都不值得吗?”

“我……”

苏真的面色有些纠结,显然陈堪画的大饼让他有些心动。

但还是那句话,凭什么这条水渠要他们来开?

尤其是土地靠近湖边阿扎土司,更是指着马宝儿反问道:“我们已经开辟一条水渠,为什么不让他们来挖?”

陈堪面色不变,淡淡的说道:“因为这是对大家都好的事情,并且我刚才说过了,县衙也要参与进来。”

麦琪若有所思的问道:“县衙要怎么参与?”

陈堪看了一眼苏真,淡淡的说道:“很简单,县衙出钱,你们出人,为了不耽误春耕,你们每家出两百人参与挖渠,县衙每日里补偿他们十个铜钱。”

“那不能!”

原本打生打死的两人,此时竟然同时对一个人效忠,接下来又要通力合作让家乡变得更好。

彼此之间都有些不自然。

苏真看着两人,心里轻叹了一口气,他也清楚,现在能有现在这个局面已经很不错了。

在通海地面上,势力最大的土司便是这两支,只要他们不搞事情,通海就是安稳的。

面对陈堪近乎威胁又带着几分告诫的话,苏真如何能不懂其中的意思,当即正色道:“大人放心,下官为官一十三载,对得起天地良心,更对得起治下百姓。”

“如此便好!”

陈堪不愿去刨根问底,一个县令,放在春秋战国时期那就是百里侯一般的存在,真要用心去搞一千多贯钱并非什么难事。

陈堪也只是提醒他一下,只要他不害国害民,陈堪就愿意相信他是个好官。

麦纳阿扎与马宝儿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惊喜之色,当即便朝苏真拱手拜道:“多谢县尊大人,此事若是能成,往后我阿扎一族愿以大人马首是瞻。”

陈堪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苏真,想看看他能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决定。

苏真见众人看向自己,屏住呼吸说道:“不过本官愿意用私人的名义自掏腰包,助通海县的百姓将这条水渠修建起来。”

“自掏腰包?”

两个土司首领一愣,随后眼中闪现出难以置信之色。

“不错,本官怎么说也是这通海县的父母官,既然是父母官,自然该做父母官该做的事情。”

陈堪倒是没说什么,只是默默的在心里给苏真下了一个不堪大用的评语。

一千多惯钱就将一个县令给难住了,这可能吗?

说到底,只是不愿担责而已。

摇了摇头,陈堪淡淡的说道:“那便继续审案吧!”

“不过……”

历史已经证明,沐家对朝廷是忠心耿耿的,国家有难时,沐家没有丝毫犹豫的选择死节。

但站在朝廷的角度,大明的国土上有这么一个朝廷无法控制的诸侯,当真是好事吗?

甩了甩头,陈堪还是决定回去将今天看到的事情如实禀报,至于其他的,他也管不了。

苏真这一去就是半个时辰。

再次出现时,他的脸上已经带着一些决绝之色。

不等麦琪开口,苏真便点头道:“若是能全部改成水田,粮食增产三成自然没问题。”

陈堪继续说道:“诸位请看,如今只有这么一小条水渠顺着山脚引水到田里,但即便是这样,你们也依旧在为这条小水渠打生打死,就算争到了又如何呢,能灌溉的地方依旧有限。”

“但若是从山脚的另一侧再开一条水渠呢。”

“开水渠,每年的粮食增产可以三成,不开,你们继续争夺一条水渠打生打死,每年的粮食依旧是那么多,你们自己算一算这笔账,划不划算?”

“这……”

尤其是太祖爷登基之后,针对官员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条律,要是放在中原,苏真早就被撸了几次了。

但是在云南,所有人眼中都是一副见怪不怪的神色。

难怪老朱家几个藩王来都斗不过沐晟,就凭他对这些官员的容忍程度,这些官员便没有背叛他的可能。

苏真一个小小的举动,让陈堪的心里逐渐沉了下来,他对沐晟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陈堪也很难说清楚这究竟算好事还是坏事。

而这么大的工程量,没个一年半载的根本就完不成。

就按一年来算,那就是将近一千五百贯钱,这么大一笔钱,他光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况且,他还不知道他会在这里当多久的官,万一这个窟窿补不上怎么办?

“大人,此事干系重大,能否让下官与县衙的同僚们商议一下?”

第二百二十四章 法不责众的用处

陈堪转头看着阿扎和马宝儿,问道:“你们以为呢,这可是福延子孙后代的大事。”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心动,如果有县衙为他们兜底的话,那意味着将来他们每年都能多收获三成的粮食,这样的买卖去哪里找?

于是,他们很有默契的转头看向了苏真。

现在不是他们同不同意,而是要看苏真这个县令大人愿不愿意为他们兜底了。

毕竟不管他们哪一家抽出来两百个壮劳力,都意味着他们今年的粮食减产,搞不好要饿死人的。

闻言,苏真面色一变,他低声道:“大人,这不妥吧?”

陈堪慢条斯理的说道:“有什么不妥的,你们每年截留那么多赋税,可别告诉我,县衙没钱。”

“这……县衙钱还是有一些的,但那些钱都是为了防备……”

苏真话说到一半,赶忙改口道:“那些钱都是为了用来发展当地民生,以及防备天灾人祸的。”

陈堪耸耸肩道:“难道在苏大人看来,兴修水利不算是发展当地民生吗?”

至于修水渠又会发生什么未可知之事,那也是未来的事情了,总归这桩案子完美的解决了,没让钦差大人看了笑话就好。

而公堂这七具尸体,虽然他和土司都没把他们当人,但他们毕竟是大明子民。

“我回人一族也愿听从大人的调遣!”

听见两人直白的效忠,苏真脸上又是闪过一丝尴尬之色。

这钦差大人还在旁边呢,你们不说效忠陛下,却说效忠我一个县令,这不是要我的老命吗?

不过从余光里,他发现陈堪并没有什么表情,顿时放下心来。

将二人扶起说道:“本官是大明的官,二位是大明的子明,惟愿我等官民一心,不让君父操心即可。”

“县衙的府库属于朝廷,本官无权动用,但本官实在不忍心让我通海县百里土地错过这个发展的机会,所以本官自掏腰包,如此,方能两全其美!”

“啪啪啪……”

听完苏真大义凛然的话,陈堪忍不住鼓起掌来。

苏真回过头来,看见陈堪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之后,忍不住有些尴尬。

陈堪没有点破他的小心思,只是淡淡的说道:“别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苏真突然抬起了头。

“不过什么?”

两个土司首领闻言顿时精神一振,看向苏真,心里再次生出几分希望。

如果朝廷愿意给他们兜底,这水渠他们当然愿意修,毕竟土司的命也是命。

如果能让粮食增产,谁还愿意为了一条水渠打生打死啊?

陈堪淡淡的问道:“商量好了?”

阿扎兄妹和马宝儿同时看向苏真,眼中隐隐有些期待,又有些担忧。

苏真有些遗憾的点头道:“我个人是希望修建这条水渠的,这毕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多了条水渠,通海也就变成了鱼米之乡,但……县衙府库里的物资,本官也无权动用。”

闻言,麦纳和马宝儿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随后又释然。

他们能够理解苏真的难处,只是难免有些失望,看来这条水渠还要继续争下去啊。

陈堪话音一落,几人的脸上便露出沉思之色。

如果只是说的话,陈堪的计划是很具有可行性的。

因为通海县城的地势摆在这里,它就是一个南低北高小盆地。

低的一侧,是杞麓湖,高的一侧,则是全部属于两个土司的土地,若是能顺着山脚开出一条水渠,将整片农田包裹起来,那无疑是一件对所有人都有利的事情。

就连县城,也不会再缺少水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