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士 > 大明国士 第243节

大明国士 第243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陈堪点头表示同意。

许远道:“对啊,历城侯绝对是无辜的,咱们不应该去救他吗?”

陈堪:“谁告诉你历城侯是无辜的咱们就一定要去救他?”

“呃...”

“那大人的意思是?”

盛庸忽然被拿进诏狱,在京师之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且盛庸与以往被拿进诏狱的官员都不一样。

他不仅是三朝元老,更是在军中有着不低的威望。

一旦盛庸死在诏狱里,南方的军队很有可能会发生骚乱。

但许远又接触不到朱棣,他也不确定这究竟是陛下的意思,还是说锦衣卫又要开始大肆株连。

许远在客堂之中走过来走过去,就是没办法安静的坐在一个地方。

脸上还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焦急之色。

“啊~”

陈堪打了个呵欠,走进客堂,看着像陀螺似的许远问道:“今日为何不坐你的轮椅了?”

听见陈堪的疑问,许远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一句话,朱棣限制了他的行动。

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在朱棣的意思之后,陈堪便不再纠结。

大明的官员太多了,五城兵马司纵然再有现在十倍的规模也救不过来。

况且,陈堪从来都认为,一旦一个人从读书人蜕变为官员,他便不再是无辜的人。

既然混了官场,那就要做好被人杀死,或者杀死别人的准备。

若是有人提点许远一句,许远根本就不至于跑到陈堪家里来询问对策。

混迹在朝堂之上的官员,谁不知道朱棣是因为张玉之事记恨盛庸。

盛庸入狱,根本就是朱棣示意的。

既然是朱棣示意的事情,五城兵马司贸然出手,那不就是相当于自己把把柄送到了锦衣卫手里嘛。

这才是陈堪示意许远先观望的真正原因。

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旦陈堪有事情离开五城兵马司,五城兵马司就变成了聋子和瞎子。

这是五城兵马司的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五城兵马司只有执法权,没有监督权。

不像锦衣卫一样,可以毫无顾忌在百官之中安排耳目,随时获知朝堂之上任何风吹草动的第一手消息。

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便是五城兵马司里全是丘八,还是地位不怎么高的丘八。

陈堪稍加思索,沉吟道:“准备自然是需要一些准备的,你先回衙门,本官给你找几个帮手。”

“找帮手?”

许愿一愣,但是也没有多问,既然大人觉得五城兵马司需要帮手,那就肯定是需要。

送走了许远,陈堪也觉得自己该活动一下了。

至于陈堪口中的帮手,便是陈堪去云南之时便准备挖墙脚的都察院三个御史。

但大明朝封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论军功封侯,还有一种便是册江山社稷之功封侯。

虽说陈堪的出身带着淮西勋贵的影子,但他却是辅佐社稷之功封侯者。

普定侯一脉也早已断绝,所以陈堪就算对这件事情坐视不管,一干勋贵们也没法来挑他的刺。

而陈堪之所以选择观望,则是料定盛庸不可能死在锦衣卫的诏狱之中,因为现在才永乐元年,而历史上的盛庸一直坚挺到了永乐二年,这才受不了朱棣的猜忌选择在狱中自杀。

许远的智慧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所处的位置让他没办法接收到一些流传范围比较小的信息。

陈堪端起凉茶喝了一口,顺手给许远也倒了一杯,随后淡淡的说道:“历城侯与寻常官员不同,这一次,或许轮不到咱们五城兵马司出手。”

许远恍然:“大人是说......”

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子没法过了

身为三朝元老的盛庸入狱,朝堂各方势力必然震动。

但目前来说,怎么也轮不到五城兵马司在这里干着急。

靠在桌腿上,陈堪完全不想动弹。

昨天把他累坏了,现在他只想安静的偷会儿懒。

但事情偏不让他如意,门外响起急促的敲门声。

云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侯爷,五城兵马司许大人来了。”

深呼吸一口气,陈堪懒洋洋的应道:“知道了,请他进来。”

许远忽然发现,自从大人去了一趟云南之后,他就有点跟不上大人的思维。

难道他这就要被时代淘汰了吗?

陈堪依旧是不紧不慢的说道:“不着急,先观望一下。”

许远脸上露出一丝不解:“观望?”

“不错。”

无奈之下,许远便只好大早上跑来侯府问陈堪的意见。

陈堪闻言,脸上没有丝毫惊讶之色,慢条斯理的问道:“是盛庸被拿进了大狱,又不是你被拿进了大狱,你急什么?”

“我......”

许愿一愣,不由得皱眉道:“可咱们五城兵马司天生不就是要从锦衣卫手上抢人的吗?”

“是这样。”

他喜欢坐轮椅的事情现在几乎整个京师都知道了。

但他只是单纯的喜欢那种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这有错吗?

好在陈堪也没有继续追问,来到客堂主位坐下,给自己倒了杯凉茶之后,问道:“坐吧,发生什么事了?”

许远来到陈堪面前坐下,蹙眉道:“侯爷,历城侯今日被锦衣卫拿进了诏狱,咱们要不要出手?”

历城侯,便是盛庸。

官员之中哪来的什么好官与坏官之分。

只要他做了利国利民的好事,哪怕他是个巨贪,陈堪就觉得他是个好官,要是打着为国为民的幌子摸鱼不作为,哪怕他有天大的好名声,陈堪也不觉得这样的人算好官。

政治家的集团里哪来的小白兔?

每个人都有该死的理由!

艰难的穿好衣衫,将一头长发随意的用一根发带扎好,陈堪便慢慢悠悠的朝前院走去。

朱棣因为张玉被盛庸围杀,有心想要惩戒盛庸一番,但以盛庸在南军之中的威望,朱棣还不至于因小失大直接将盛庸弄死。

最多就是吃一段时间的牢饭。

而五城兵马司又是一个随时需要和朝廷各个衙门打交道的人,陈堪不出马的时候,那些丘八很容易被各个衙门卡脖子。

都察院的三个御史虽然只是七品小官,却是常年混迹在朝堂之上的老官油子,如何与官员打交道正是他们的强项。

到时候要钱要人要粮这些事情,便可以让他们去办,该送礼送礼,该走关系走关系。

有了他们第三个去辅助许远,至少可以为陈堪节省至少三分之二的精力。

就比如今天盛庸入狱这种事情。

一个衙门,只有一群武人是绝对走不长久的。

就像一个正常人没办法用一只脚走路一样。

五城兵马司现在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

其中最大的优点,便是五城兵马司背后站着陈堪,陈堪身后站着朱棣。

有朱棣撑腰,五城兵马司才能够在京师横行霸道,甚至从锦衣卫手里抢人。

而现在,陈堪只是稍微一提点,他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无声之间交流了一下意见,许远问道:“既然如此,那大人,咱们需不需要先做一些准备。”

许远口中的准备,自然便是关键时候出手抢功。

五城兵马司现在也需要功劳。

北境之事被朱棣交给锦衣卫了,五城兵马司想要功劳,也只能再从锦衣卫的诏狱里想办法。

因为盛庸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勋贵!

勋贵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与朝堂上的政党不同。

在平日里,大家可以各自争斗打生打死,但是到了某些时候,勋贵又是大明最团结的一群人。

所以现在,最该着急的不是陈堪治下的五城兵马司,而是以李景隆为首一群勋贵。

陈堪现在被钦封为靖海侯,理论上他也属于勋贵的一员。

五城兵马司。

陈堪回到京师,一次都没有去过五城兵马司衙门,有什么事情也都是许远或者张永等人上门来和陈堪商量。

陈堪现在已经开始有意的减少他在五城兵马司的存在感。

他的事情太多了,不可能一辈子围着五城兵马司转。

昨天陈堪也从朱高燧口中搞明白了为何他去云南的这段时间,五城兵马司的表现为何会不尽人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