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士 > 大明国士 第279节

大明国士 第279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但就是这一年的时间,陈堪的所作所为,用耀眼二字都不足以形容。

不仅轻轻松松将陛下最宠爱的小公主娶回了家里,更是不费吹灰之力从陛下手中拿走了一个超一品的侯爵。

这样耀眼的人生,本该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大放异彩。

谁能想到天不随人愿,竟如此窝囊的死于贼人之手。

犹如彗星划过天际,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散朝之后,许多心有疑虑的官员来到了靖海侯府附近,想要确认陈堪之死究竟是真是假。

但是刚刚走到秦淮河边上,便看见迎风招展的招魂幡竖立在侯府门前,府上的灯笼也换成了白色。

隔着老远都能听见侯府之中传来的哭声。

百官不得不接受事实。

陈堪,那个曾经嚣张得不可一世的少年侯爷。

据说上朝前还特意喝了几杯米酒庆祝一下。

隆平侯张信神色复杂,说起来他和陈堪之间还曾有过一段恩怨,但后来双方合作一起做生意卖香水之后,那点小仇早就被他抛之脑后。

再者就是武阳侯徐景昌,听说陈堪去世的消息之后,仰天长笑:“善恶到头终有报。”

至于纪纲和李景隆府上,却是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并且,没有人在京师看见他们的身影。

靖海侯去世了!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京师顿时陷入了一片叹息之中。

没想到,昨日才发生了两个姐姐联合起来争夺妹妹家产的事情,今日作为家产争夺风暴的中心人物就去世了。

许多百姓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在为那位少年侯爷扼腕叹息的时候,又忍不住将两位公主殿下揪出来咒骂几句。

而京师的百官,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表现各不相同。

第五天,钦天监在长江边上找到了一处风水宝地,据说叫什么玄武入水,陈堪的陵墓修在这里,不仅能转世投胎到一个好人家,还能福泽子孙三代。

不过比较可惜的是,陈堪没有子嗣。

第六天,随着水陆法会的消息传播出去,逐渐开始有各地的僧人朝着天界寺聚集。

第七天,陈堪去世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江南。

而陷入悲痛的海洋里的靖海侯府,也在第七天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陈兄啊,贤弟无能啊~”

李彤趴在陈堪的棺椁边上嚎啕大哭。

其声悲鸣,堪称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瞻仰了陈堪的遗容之后,嚎啕大哭的李彤被侯府下人带往偏殿休息。

前来主持葬礼一应事宜的礼部官员看了看天色,又稍微等了一会儿之后,见已经没有人来吊唁。

这是为了让前来吊唁的宾客瞻仰一下陈堪最后的仪容。

而过了今天之后,唯有在下葬之时,才会再次开棺供宾客瞻仰。

礼堂改成的灵堂之中,哭声越发凄惨,让每个前来吊唁的宾客都忍不住有些心有戚戚焉。

“陈兄,陈兄哇,小弟来晚啦......”

忽然,灵堂外传来一声凄厉至极的哭嚎。

今日是陈堪死去的第一天,何时出殡,何时做水陆法会,日子都还没有定下来。

据说钦天监已经在皓首穷经,一定要找出一个适合下葬的黄道吉日,以及一块能够让陈堪来时投胎到富贵人家的风水宝地。

所以,今日赶到侯府的宾客还不算多,大多是一些与侯府关系不差的官员和勋贵。

而他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看陈堪最后一眼。

像一些身份地位比较高的官员或者勋贵,如茹瑺宋礼等六部尚书,朱能邱福等国公勋贵,基本上都要到水陆法会或者出殡那日才回来露个脸。

紧接着是吏部尚书方孝孺。

此时的方孝孺,仿佛一瞬间老了几十岁,一张老脸之上满是悲痛之色,原本挺得笔直的脊背也不知不觉驼了起来。

谁都知道,陈堪是方孝孺唯一的亲传弟子,更是他寄予厚望的衣钵传人,更是他从垂髻之年一手养大的孩子。

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怎能不叫人心痛。

随着朱棣和方孝孺踏进侯府,前来侯府吊唁的官员也越来越多。

陈堪毫不怀疑,若是将道衍放在后世,他一定会是数学界一座伟岸的山峰。

见他脸上露出明悟之色,道衍双手合十:“善哉,善哉。”

陈堪艰难抬起双手,回礼道:“如此,便有劳大师了。”

“清理门户,贫僧义不容辞。”

得到道衍的承诺,陈堪又看向朱棣的和方孝孺:“陛下,老师,成败在此一举。”

中午时分,朱棣散朝之后第一时间赶到了侯府。

已经哭成了泪人的朱月澜强忍着悲痛将朱棣迎进了府中。

朱棣这一举动,顿时又让百官由衷的感到惋惜。

没想到陈堪就算死了,帝宠依旧不减。

要是他还活着,那该是何等的得宠啊?

真的死了。

虽说早在陈堪被从城外抬回来的时候,御医就断言陈堪已经毒素攻心,大罗神仙来了也难救。

哪怕能保住性命,也很难再清醒过来。

但当陈堪的死讯确认的那一刻,还是有许多官员感到唏嘘不已。

从陈堪登上政治舞台直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一年半时间。

陈堪死了。

这个消息迅速通过方孝孺的门生故旧辐散到整个江南地区。

帝国功臣,少年侯爷之死,牵动了各方的心。

朱棣下令罢朝三日,并诏令僧录事道衍大师姚广孝召集天下僧侣,为陈堪举行一场盛大的水陆法会以示恩宠。

可谓是极尽哀荣。

曾受过陈堪恩惠的官员,不由得感慨上天的不公。

为何纪纲陈瑛这些酷吏不死,反倒是这样一个将百官的安危装在心中的少年侯爷英年早逝。

上天何其不公。

而和陈堪有仇的人,则是拍手称快,心中直呼死的好哇。

其中叫得最欢的便是左都御史陈瑛。

他们是宝钞司的工匠。

今日宝钞司休沐,他们中有人家在京师,回到家中才得知那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侯爷没能挺过去。

于是自发的聚集到侯府门口,想要最后来看侯爷一眼。

便扯着嗓子大吼道:“封棺!”

随着棺材被合上,陈堪彻底的与世隔绝。

第二天,来到侯府吊唁的人少了一半。

第三天,除了与侯府交好的官员以外,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人再来侯府了。

第四天,整个江浙一带都得知了少年侯爷陈堪终于还是没能挺过去,在十月初八这天嗝屁儿的消息。

一个身着国子监监生服装的青年踉跄着走进灵堂。

“陈兄啊,尔还有壮志未酬,怎能如此轻易离世?”

来人正是李彤,陈堪昏迷这些日子,李彤也不止一次来看过陈堪。

只是没想到这一次再来,就是永别。

见李彤哭得如此伤怀,郑氏将一沓纸钱递给他:“孩子,孩子,勿要太过伤怀,元生他命不好......”

侯府正中的大礼堂,陈堪的棺椁停在正中。

一身孝衣的常宁公主已经哭得晕死过去好几次。

陈堪的师娘郑氏也是哭得老泪纵横。

礼堂之中刺鼻的檀香味和纸钱味道,让每个前来吊唁的宾客都忍不住微微皱起了眉头。

棺椁还未封盖,陈堪神态安详的躺在棺椁之中,身上被一层黄色的封纸覆盖,只露出一张毫无血色瘦骨嶙峋的脸。

他们大多都是曾经被锦衣卫牵连,又被五城兵马司从锦衣卫手中救出来的官员。

紧接着,就是陈堪的几个心腹下属,石稳、许远、张永、郑松、姚弛、陈安......

侯府人丁凋零,陈堪和公主殿下更是连个子嗣都未曾留下。

方孝孺只好将方中宪方中愈兄弟叫过来接待前来吊唁的官员。

最后联袂而来的是一群勋贵武将,以神色复杂的隆平侯张信为首,身后跟着一脸幸灾乐祸的广平侯李让和富阳侯袁容。

朱棣脸色肃穆:“朕绝对不会再容忍他们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

方孝孺点头致意:“好好休养身体,一切交给为师。”

......

......

第二天一早,一则消息火速传遍了京师,并急速朝着京师四周蔓延而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