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士 > 大明国士 第285节

大明国士 第285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陈堪点头表示同意:“臣知晓陛下的意思,针对第一个缺点,臣现在的想法还不太成熟,所以臣也就不说出来污了陛下的耳朵。”

第一个缺点,便是此举可能会养出更多的利益集团。

虽说利益集团之间互相争斗更加有利于朝廷掌控他们,但太多利益集团的存在,势必会挤压百姓的生存空间。

这个问题在现在这个阶段,几乎是无解的难题。

而这也是陈堪推动郑和下西洋的根本原因所在。

虽说朱棣的脸色沉了下来,但还是朝陈堪问道:“你有什么下想法,说来听听。”

处女座,排除!

陈堪松了口气,随后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陛下要解决户籍制度的弊端,依靠迁都制衡自然是最稳妥,最完美的一条路,不过这样做有两个缺点。

第一个是容易养虎为患,虽说北京是陛下的根基所在,但谁也不能保证三十年,五十年以后,被陛下一手培养起来的狗会不会联合外人反噬大明一口。”

这话可不是陈堪在无的放矢,历史上的大运河的漕运利益集团已经说明了一切,而漕运便是朱棣迁都之后的产物。

这一刻,陈堪的心中划过一丝暖流。

他能从朱棣的话语之中感受到浓浓的关切之意。

朱棣亲自把关,那就意味着哪怕自己这边出了意外,他也会替自己将屁股擦干净。

这种有人可以依靠的感觉,真的很爽。

于是,陈堪决定投桃报李。

陈堪见朱棣脸上戳到G点的表情终于收敛,不由得问道:“陛下今日所来?”

正题来了。

虚荣心和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之后,朱棣正色道:“朕今日所来,除了告诉你朕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之外,还要告诉你,大鱼上钩了。”

“大鱼上钩了?”

“太好了!”

这一日,沉寂了数月的靖海侯府忽然喧闹起来。

曾经受过陈堪恩惠的官员自发的选择来送陈堪最后一程。

已经哭成泪人的常宁公主拦住抬棺的仪队,死活不愿意让陈堪的棺椁踏出侯府。

郑氏的头发更白了,她上前拉住朱月澜,劝慰道:“孩子,人死不能复生,还是让元生入土为安吧。”

今日前来主持陈堪下葬事宜的是向朱棣告假的方孝孺。

朱棣忽然一巴掌拍在了陈堪的肩膀上,巨大的力道让陈堪消瘦的小身板差点直接给跪了。

“陛下,轻点。”

挨了一巴掌,陈堪只觉得半边身子已经麻了。

朱棣有些赧颜的收回蒲扇大小的巴掌,脸上却是充斥着一股今天出门踩了狗屎但又捡到黄金的喜悦。

“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何朕之前就没有想到呢?”

后世有过一句笑话,叫做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所以大明中后期的募兵制与其说是募兵,不如说是雇佣军,谁给钱听谁的。

而陈堪率先将军校这种东西弄出来,不仅可以为大明培养一大批基层军官,也能顺便对他们进行忠君爱国的教育。

时间久了,掌控大明各处军队的将官都是军校生,便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军队认钱不认人这个坏毛病。

陈堪的话音刚落,朱棣便像是抓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不由得催促道:“什么意思?”

陈堪道:“错在父传子,子传孙。”

朱棣:“?”

“废话!”

朱棣还以为陈堪能说出什么独到的见解,没想到竟然还是老生常谈,当即便是一副兴致缺缺之色。

这个问题他早就知道了,否则也不会想着迁都了。

陈堪的眼神非常真挚,真挚到朱棣都有些不忍心拒绝他。

虽然朱棣不认为陈堪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年轻人能在这方面有什么见解,但他还是决定给陈堪一个机会。

毕竟,陈堪也是为大明好。

为大明好就是为他这个皇帝好。

为他这个皇帝好那就是忠臣。

如果是出自他的手笔,那就合理了。

毕竟,道衍才是整个大明朝藏得最深的老六,这种老六风格的阴谋诡计,是他!

“阿嚏。”

天界寺中,正在接待某位大德高僧的道衍突然打了个喷嚏。

“道衍大师,天气渐冷,注意保重身体啊。”

唯有郑和从海外带回来大量的财富之后,才有可能让这些一心吸附在大明身上吸血的利益集团,从苦哈哈的百姓身上移开视线。

矛盾永远不会消失,但是可以转移。

海外无尽的财富,便是陈堪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最终答案。

不过现在郑和还在造船,所以谈论这个问题有些为时过早。

“但针对第二个缺点,如何维持军队的战斗力一事,臣现在倒是有个想法,想请陛下参考参考。”

听见陈堪的分析,朱棣原本已经恢复正常的脸色又开始变化了。

这些后果他自然也考虑到了,但世界上哪有什么完美的计策。

有得必然就有失,朱棣能做的也就是两相其害取其轻。

注意到朱棣的脸色,陈堪迅速说出第二个缺点:“这第二个缺点,便是容易让我大明的军队失去战斗力。”

朱棣颔首:“你说的这两个缺点,朕早就考虑过,但相比让大明的户籍制度继续糜烂下去,朕认为做出一些取舍是很有必要的。”

他看着朱棣,满脸感激的说道:“陛下,臣忽然觉得,您的布局还可以做得更完美。”

哪知陈堪此言一出,朱棣的脸色忽然就沉了下来:“你的意思是朕的布局还不够完美?”

看见朱棣突然变脸,陈堪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难道朱棣是处女座+A型血+强迫症+完美主义者?

不妙。

不过,陈堪这一次猜错了。

陈堪的脸色忽然激动起来,连朱棣都说是大鱼,那肯定是大鱼无疑。

朱棣点点头:“三日后,这边的行动就交给你了。”

陈堪道:“陛下放心,臣等这一天已经等了许久,这一次,臣与白莲教的恩怨一并了结。”

见陈堪应下,朱棣颔首道:“虽说这一次的布局万无一失,但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朕会亲自为你把关,你放手去做便是。”

“是!”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方孝孺的状态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一双老眼之中再看不出来往日的睿智,有的只是浓浓的哀伤。

百官们这才恍然,这位吏部天官如今只是一个痛失爱徒的老者,弯腰驼背,身材瘦弱。

陈堪微笑不语。

“朕要立即回宫,召群臣商议此事。”

朱棣一下子站起身来就要离开,但走出房门又转头看着陈堪吩咐道:“陈小子,具体事宜你拟个折子呈上来,等这边的事情尘埃落定朕再派人来接你。”

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殡

时间终于还是来到了陈堪的棺椁出殡这一天。

“成立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培养天子门生充实到大明军队各个基层职位,不仅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更能让军队之中的基层将领对皇家生出羁绊,简直就是一举两得,陛下以为呢?”

陈堪笑意吟吟的看着朱棣,就见朱棣的脸色从漫不经心到惊讶再到狂喜。

“似乎,可行?”

朱棣自语了一句,随后喃喃道:“朕怎么没想到呢?”

“啪~”

陈堪淡淡一笑,继续说道:“陛下,假如咱们换一种方法,将军队里的基层将官聚集到一起,由专门的军事大家来对他们进行综合性的教导,而不是任由他们世袭,陛下觉得,可否能够提升军队的综合战力?”

军校制度,这便是陈堪打算用来改革大明军制的东西。

历史上,纵然朱棣五征蒙古进行大规模的练兵,但老朱定下的军籍制度到了宣德十年便全面崩溃了。

大明由此开启了募兵制的两百年。

但到了大明中后期的募兵制度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军队不听调动,只认钱不认人。

朱棣自认为是个明君,忠臣的意见当然要听。

“说说,朕替你参考参考。”

得到朱棣的允许,陈堪在脑海之中组织了一下词汇,缓缓说道:“臣以为,太祖先皇帝制定军籍来保证大明将士的军事素养,出发点没错,但是方式错了。”

“哦?”

朱棣坐直了身子,随后定睛看向陈堪,正色道:“错在哪里?”

一个身披锦镧袈裟,手持九环锡杖的老和尚关切地朝道衍问候了一句。

道衍揉了揉鼻子,歉意地朝老和尚笑了笑:“无妨,还请圆通法师在寺内小住几日,水陆法会还有三日才正式开始。”

“阿弥陀佛。”

圆通禅师双手合十宣了一声佛号,跟随一个小沙弥走进了寺内僧人居住之所。

此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