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士 > 大明国士 第295节

大明国士 第295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将所有的事情都写下来过一遍,接下来的前进方向就很明朗了。

陈堪在书房一待就是两个时辰过去。

等他推开房门,已是月上中天时分。

扑面而来的寒气让陈堪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哆嗦过后,就是肚子里传出咕咕咕的反抗。

先吃饭。

回到家中,陈堪便又一次躲进了书房。

然后是老样子,将所有事情都写下来,不断地排列组合不断的推翻。

就目前来说,摆在陈堪面前的事情很多。

首要的就是将欺负过自己老婆的人都狠狠的教训一遍,其次是银行即将遭遇的兑换危机。

再然后是继续抓紧遂发火铳的研制。

陈堪毫不在意的罢罢手,脸上挂着招牌式笑容。

来银行的目的达到,顺带敲打了老太监一番,陈堪也懒得在银行多留。

朝老太监拱了拱手道:“王总管自去忙,本侯告辞了。”

“咱家送送侯爷。”

老太监快步跟在陈堪身后,像送瘟神一般将陈堪送出银行大门,随后重重的松了口气。

将账本还给王总管,陈堪笑道:“本侯倒是没想到银行开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多时间,竟然还能留存将近五十万两现银子,并且还兑出去了两百多万贯宝钞,王总管管理银行确实有一套啊。”

而王总管在听见陈堪的话后心中就忍不住一惊。

他给陈堪看的是柜台流水账本,真正的账本自然是藏在只有他知道的地方,目的便是要陈堪知难而退。

但陈堪只是随意的翻阅了一下便得出了结果,岂不是意味着他在算学一道的造诣很高?

再想想银行的账房计算一天的流水都要花去一个多时辰,王总管心下便有些慌乱。

如果说最开始朱棣收缴他们手中的兵权时,他们还抱着侥幸心理,但当朱棣宣布这个消息时,他们便再也说不出什么共富贵的话了。

只是现在他们已经没了兵权,就算反对。

说话也没了分量,根本没办法阻止朱棣。

于是,他们只能冷眼看着一群文官朝朱棣喷口水。

但朱棣既然会在元正的大朝会上宣布这个消息,自然是已经做足了万全的准备。

所以陈堪已经可以预料到,当解缙修完永乐大典之时,就是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之时。

不过陈堪倒是没有要提醒他的意思。

被大明克死的才子很多,但也正因为解缙在其中,才为大明平添了几分悲彩。

陈堪不想去改变解缙的结局。

当然,主要还是两人之间没有利益牵扯,也没有什么交情。

床的摇晃声配合着喘息声响起,在静谧的冬夜里,平添了几分燥意。

第三百零二章 营建北京的阻力

永乐元年终于迎来了它的最后一天,在爆竹声里,在漫天的烟花里。

陈堪一直很喜欢永乐这个年号,听起来就是一股子喜庆的味道,还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期待感。

在永乐元年的最后一次大朝会上,朱棣正式宣布,修撰永乐大典,并将这个任务郑重的交给自蜀中回来之后便一直在坐冷板凳的解缙主持。

他确实有将朱瞻基收归门下的想法,但自己一不是博学鸿儒,二非士林名士,也不知道朱棣会不会同意?

摇摇脑袋,将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赶出脑海,陈堪道:“再说吧,我也还没想好呢。”

“嗯。”

朱月澜朝陈堪的怀里缩了一下,顿时让陈堪的身体燥热起来。

这个时候,傻子才去谈论那些煞风景的话题。

朱月澜已经睡下,陈堪不想吵醒她。

轻轻吹灭烛台,又轻轻的掀开被子一角爬上床。

只是刚刚爬上床,一具曼妙的胴体就像八爪鱼一样盘旋在陈堪身上。

“夫人还没睡着?”

朱月澜慵懒的应道:“夫君,妾身今日看你考较花时的学问,是否起了收徒的心思?”

见那小厮就要开口念给自己听,陈堪干脆从他手上直接取过账本看了起来。

账本上记载的是每日有多少现银被兑换出去,有多少现银被换成了宝钞,又有多少百姓前来存款。

陈堪看着账本上零零散散密密麻麻的数字,嘴角勾起一丝笑容。

这样流水账式的记账法,是最容易做手脚也最难查账的方式。

但陈堪后世见过的那些财务报表可比这个要复杂得多,所以这位王总管要用这样的账本来为难陈堪,只能说他打错了主意。

陈堪做出了决定。

不管要耍什么阴谋诡计,都需要吃饱肚子作为前提。

好在府中的厨子已经非常习惯自家侯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进食的要求。

很快,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就被抬上了桌子。

吃饱了肚子,又在下人的服侍下洗了个热水澡,陈堪便回到卧房。

虽说陈堪销声匿迹的这段时间,军器监的工匠也没有停止火铳的研究,甚至在城外屠杀白莲教众时用的也是新式火铳。

但陈堪很清楚,热武器的研究是没有瓶颈的。

至于收徒和培养朱瞻基的事情,虽然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最高,但这件事情却是最不能着急的一件,怎么也得先试探一下朱棣的态度才好做出应对。

而五城兵马司那边,自从自己卧床之后,便由朱高燧接手,所以暂时不用自己插手,任他野蛮生长就好。

最后就是和朱棣提议的开办大明皇家军事学院的事情。

如果说陈堪看账本时他还抱有侥幸心理,那么当陈堪说要给他请功时,是真的把他吓了一跳。

他可不信陈堪会大发善心真的去陛下面前请功,既然不是请功,那么到底是去干什么,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想想陈堪在京师的凶名,老太监的脸色有些阴晴不定。

片刻后,招来心腹吩咐道:“那些东西暂时别动,另外吩咐下去,让下面的人手脚都干净点,让咱家发现有人胆敢欺上瞒下,别怪咱家不留情面,伸手砍手,伸脚砍脚。”

......

也不知道这位年轻的侯爷有没有看出账本之上的某些漏洞。

怀着忐忑的心情,王总管没了初见陈堪时的淡定,赶忙陪笑道:“为万岁爷办差,小人岂敢偷闲。”

陈堪拍拍他的肩膀,似笑非笑道:“好一个为万岁爷办差,既然王总管将陛下装在心里,那本侯也就安心了,银行之事今日本侯看了,运转得很顺畅,改日本侯进宫见到陛下,定当为王总管请上一记大功。”

陈堪此言一出,就见王总管脸色一白,随后急忙陪笑:“如此,咱家便多谢侯爷了。”

“小事。”

首先是被老朱扫进垃圾堆的淮西武将站了出来,为首的正是刚刚从北平调回京师出任后军大都督的平安平宝儿。

众所周知,建文帝朱允炆便是踩着淮西武将的头颅上位的。

陈堪不是圣母,朝堂上也容不下圣母。

而朱棣在宣布完修撰永乐大典之后,又再度向朝臣放出了一种重磅炸弹。

营建北京。

这个消息一出,朝堂上瞬间就炸了。

一众勋贵们的脸色黑如锅底。

陈堪躲在角落里,静静的为解缙默哀了几秒钟。

他知道,解缙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将永乐大典修撰出来,以此来弥补他在蜀中时表露出来的负面形象。

以陈堪前世今生对解缙的了解,解缙表面上背负着大明第一才子的虚名,但骨子里却是个投机派。

而投机派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敷衍。

朱棣将永乐大典交给他,他只会求效率,而不会求质量。

陈堪缩进被子里面,感受着耳边温热的呼吸,忽然怪笑道:“为夫觉得,教别人家孩子不如教我们自己的。”

“什么意思,我们......唔~”

朱月澜刚要问我们哪来的孩子,冷不丁发现自己的小嘴已经被堵上,一只大手也在顺着脊背朝着下面滑去,顿时忍不住在黑暗中瞪大了眼睛。

她突然明白了陈堪的意思。

“咯吱~咯吱~咯吱。”

黑暗中,陈堪拍了拍朱月澜光滑的肩膀,笑道:“就知道瞒不过你,不错,为夫确实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还需要再看看。”

朱月澜问道:“如果夫君要收徒,妾身觉得不如让父皇将朱瞻基放到你的门下,那孩子太调皮了,母后和大书房的先生已经管束不了他了。”

陈堪闻言,诧异道:“夫人就不怕为夫把皇孙殿下教坏了?”

“才不会呢,人家对夫君的学问有信心。”

朱月澜嘤咛一声,倒是让陈堪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在后世不敢说,但在这个时代,能够糊弄陈堪的人,不说没有,但绝对很少。

而且绝对不包括眼前的王总管。

随意的翻阅了一下账本,陈堪的心里便有数了。

只不过今日陈堪不是来查账的,所以账本之中那些端倪他也就当没看见。

这是一个水至清则无鱼的时代,只要银行方面不勾结勋贵倾吞属于百姓的财富,有些许瑕疵陈堪都能够容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