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士 > 大明国士 第330节

大明国士 第330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一次方孝孺没有拒绝,他不是只知道死读书的腐儒,而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他为官清廉,但不代表他不懂得人情世故。

留下千里江山图容易被人打上某党的标签。

留下一个紫檀木盒子便恰到好处,不容易被人拿什么把柄。

就算真的有一天连他这种身份的大佬都要入局,或是出局的时候,也好有打点的资本,或者养老的资本。

陈堪脸色一垮:“老师,局势已经坏到这种程度了吗?”

方孝孺沉默了一下,随后脸上露出一抹苦笑:“最近太子殿下和汉王殿下是彻底杠上了,陛下迟迟不表态,陈瑛像个疯狗似的逮谁咬谁,朝局简直就是一团乱麻。”

陈堪瞪大了眼睛:“汉王殿下不是刚回来吗,他哪来......”

陈堪话说到半截,突然明白了。

哪来的力量和朱高炽对抗,当然是朱棣给的呗。

陈堪最恨读书人的就是这一点,明明可以直说的话,非得绕几十个弯子,仿佛没点悟性都不配读书似的。

若非陈堪这两年将原身留下来的记忆吃透了,恐怕还真听不懂方孝孺的隐喻。

陈堪决定了,等他去北京教徒弟时也要这么云里雾里的。

他要告诉世人,想要拜自己为师,智商没个一百八就别提了。

“无事就滚!”

陈堪脸皮一跳,本来是有事的,但现在他哪还敢说有事。

沉默片刻,只得摇摇头:“无事。”

方孝孺自然不会随便朗读几句与眼下场景无关的句子。

他读出来的每个字都带着八百个心眼子。

所谓君子不器,是为不争。

正所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既然手底下有了军队,陈堪便打算好好的装备一下他们。

正好,到了北京还能时不时的带着军队去草原上溜一圈。

根据朱高煦带回来的消息,在他五千精兵的帮助下,瓦剌部已经成功脱离了阿鲁台麾下。

现在整个草原呈三足鼎立的状态,瓦剌部占据了西边大片的草场,而鞑靼部则是占据了大明以北,一直到辽东这一片广阔的领土,而更东边,是朱棣赏赐给兀良哈三卫的牧马之地,再东边就是奴儿干都司和女真人的地盘了。

目前瓦剌部和大明还处于蜜月期。

北京留守。

这原本是平安的任命,现在平安跑回南京为朱棣站台,这个任命自然便落在了陈堪身上。

当然,北京留守只是一个身份,朱棣给陈堪的官职叫做留守指挥同知卫。

这个官职听起来有些拗口,在后世的影视剧里似乎也很少听见这个官职的名字。

但这却是正儿八经的从三品武官,比陈堪原来的提督五城兵马司还要高上一个品级。

“没问题。”

目的达到,陈堪的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他问朱棣要一艘宝船,既是一个由头,也是真心想要收藏,没人比他更清楚郑和造出来的宝船性能有多强。

有了这艘宝船,他便可以在郑和明年打通南洋,乃至欧州非洲的航线后名正言顺的分一杯羹。

第三百三十二章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传召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陈堪脚步匆匆走进了偏殿。

弯腰行礼道:“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搁置手中的朱笔:“你不是要去北京,怎么今日又有空进宫?”

陈堪微微一笑:“臣今日所来,是想向陛下讨一艘宝船。”

朱棣抬起头,嫌恶的看了一眼陈堪,随后语气恶劣道:“你不知道大明的宝船都用来运兵了吗,现在估摸着都在南洋了,你现在来问朕讨宝船?”

果然,大明朝没有一个蠢人啊。

苦笑着踏上侯府的马车,陈堪吩咐道:“去皇宫。”

陈堪已经等不了了,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拿到朱棣的圣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京师。

现在的京师的局势,实在是很难让陈堪生出什么留念之心。

他甚至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到来引发了蝴蝶效应,导致本该在徐皇后去世之后才爆发的朝堂争端提前了。

朝门房点头示意一下,陈堪大步朝书房走去。

今日休沐,方孝孺的活动范围只能是书房。

“咚咚咚~”

书房的房门敲响,方孝孺苍老的声音传出:“进。”

陈堪推开房门,就见方孝孺手持一本《论语》正读得津津有味。

走出方府,陈堪便忍不住苦笑起来。

他是真没想到朱棣会这么疯狂,竟然公然扶持朱高煦。

虽说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是这么做的,但要知道现在才永乐二年啊,朱棣登基到现在不过两年多时间。

他就真的不怕两个儿子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吗?

难怪,难怪徐皇后会将朱瞻基丢给自己,难怪朱高煦会把朱瞻壑丢给自己。

难怪朱棣着急赶自己走,敢情是怕自己打乱平衡。

苦笑了一下,陈堪喃喃道:“老师,弟子懂了,弟子这就走,走得远远的,再也不回来了。”

方孝孺揉揉眉心,淡淡的说道:“既然陛下不希望你卷入朝局之中,你趁机脱身也好,去了北京之后好好做学问,这朝堂啊,只怕是没个几年平息不下来,若非你早早的说要去北京,陈瑛这会儿就该把矛头对准你了,走吧,赶紧走!”

陈堪点点头,想了想,将礼盒中的千里江山图取出来撕成了碎片,又将礼盒塞进方孝孺手里。

“紫檀木的,要是老师你万一哪天......也能够顶一阵。”

“好嘞。”

陈堪起身朝方孝孺拱了拱手,便一言不发的朝外面走去。

“回来!”

方孝孺的声音传来,陈堪脸上顿时露出一个谄媚的笑容。

方孝孺头也不抬的说道:“把你的东西拿走,王孟希的千里江山图老夫可无福消受。”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君子就不屑于争斗,而是说君子已经达到了圆融善美的境界,不会只拘泥于一方面的作用或能力,这是一种茕茕孑立与他人不争的心境。

而君子不争,视为无器就更简单了,不与他人争名夺利,便不会沦为别人的棋子,这是一种不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的境界。

再综合方孝孺先前朗读的什么君子小人,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要陈堪滚得越远越好,只有滚得远远的,才有机会当君子。

否则就只能做小人了。

与宣府大同一带接壤的鞑靼部,恰好可以成为陈堪的试验对象。

马车径直驶进了无名山谷。

手握北京城五千禁卫军,实打实的北京军方一把手。

这还是平日,若是放在战时,整个顺天府范围内的明军都要受到陈堪的节制,妥妥的封疆大吏。

从这个官职就能看得出来,别看朱棣平日里对待陈堪的态度要多恶劣有多恶劣,但他也是打心底的信任陈堪,看重陈堪。

放眼整个大明,除了朱高煦之外,还有谁在二十岁这个年纪独领一军的,唯有陈堪,只有陈堪。

吹着口哨出了皇宫,陈堪又让方胥调转马头朝城外无名山谷走去。

朱棣沉思片刻,随手取过一张宣纸,提起朱笔刷刷刷的在纸上写下一段文字。

又随手取过大印在右下角盖上,然后像丢垃圾一样丢给陈堪:“持朕的手书去找郑和取吧。”

陈堪笑眯眯的伸手接过朱棣的手书,恭恭敬敬的朝他弯腰行了一个大礼,便缓缓倒退出大殿。

朱棣的手书上写的自然不是让陈堪去取宝船的凭证。

而是他去北京的任命。

陈堪不急不缓的拱手道:“臣要的是郑和郑将军造出来的宝船。”

朱棣眉头一皱:“你应该知道,真和这两年造出来的船还没下过水,你不要命了?”

陈堪继续说道:“没下过水,那不正好让臣实验一下性能如何?”

朱棣刚要开口,陈堪便继续说道:“陛下不必忧心,臣这一次走运河不走大海,不会有什么危险,纵然宝船性能不好,左右不过是损失一点钱财罢了。”

听见陈堪准备走运河,朱棣面色稍霁,松口道:“朕可以做主赐你一艘宝船,但后续的维护和船员的配备朝廷不负责。”

皇宫里,听说陈堪求见,朱棣的脸色霎时间便阴沉下来。

“这小混球,不是让他赶紧走吗,怎么又跑来皇宫了?”

自语了一句,朱棣的表情恢复正常。

“宣。”

“宣靖海侯陈堪觐见。”

陈堪随手将价值万金的古画放在桌子上,走到方孝孺面前坐了下来,然后静静的等待着方孝孺读完手中之书。

方孝孺读书时有个习惯,或者说所有的读书人都有这个习惯,那就是摇头晃脑,并且读到精彩处还喜欢大声的吟哦出声,顺便拖出长长的尾音。

“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不器,是为不争;君子不争,视为无器......”

方孝孺吟哦完两句,便放下手中的书本,问道:“有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