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士 > 大明国士 第343节

大明国士 第343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还有一个不起眼的消息,宁王的封地在扯皮两年之后最终还是定下来了,朱棣将南昌城封给了朱权,但收走了宁王三卫。

至此,所有的藩王手中兵权被尽数收缴,朱棣仅仅留下一座城池给他们栖身。

最后说的便是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大抵都是在问陈堪来到北京之后过得可还习惯,有没有遇到什么难事之类的。

看完了方孝孺的信件,陈堪沉默了良久良久。

他没想到,五城兵马司创立仅仅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就已经变质了。

陈堪又将目光看向周石,再次出言道:“坐吧,站着干嘛。”

周石小心翼翼的拉出凳子坐下,只是脸上的拘谨之色怎么都掩盖不了。

不多时,云程去而复返,手中拿着厚厚的一叠信件。

将手中的信封摆在陈堪面前,云程道:“侯爷,这些日子挤压的信件都在这里了。”

陈堪点点头,随手撕开一封信件。

但今日的周石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坐下,而是很不礼貌的盯着陈堪的脸看。

陈堪摸了摸自己的脸,问道:“怎么了,有哪里不妥吗?”

周石摇摇头,随后用求证的语气问道:“侯爷,现在整个京师都在传,咱们大明这一次大破安南,是因为您在千里之外运筹帷幄,真的吗?”

陈堪一愣,反问道:“安南之战出结果了?”

这些日子,陈堪一心扑在给朱瞻壑补习一事上面,安南的战事他还真没有关注。

说完,将手中的鹅毛笔放下,将练习本捧起,像是献宝一样递给陈堪。

陈堪只是随意瞥了一眼,便知道他的答案是正确的。

他接过练习本再检查了一遍,伸手取下一只朱笔,在课业上打了一个大大的钩,又在角落里写上一个大大的优。

将练习本还给他,夸赞道:“不错,这些日子进步了很多,用不了多久就能跟上你两个师兄的进度了,今天的课业到此为止,去玩吧。”

揉了揉朱瞻壑的小脑袋,陈堪便转身离开了书房。

陈堪将程风和方胥安排进军中的事情周石自然是知情的,陈堪也没有瞒着他的必要,毕竟哪一任主将不在军中安插自己的心腹呢?

所以周石不仅知情,并且程风和方胥进军中的事情还是他一手操办的。

周石回忆了一下,随后沉声道:“侯爷,您的亲卫方胥,在军中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倒是那程风,端的是一条好汉,进军营不过两个月时间,便夺了三大营中马战头筹的名头。”

陈堪斜靠在椅子上,听见周石说方胥的表现中规中矩面上还没什么表情。

但听见程风竟然在两个月内便在军中崭露头角时,还是忍不住稍稍惊讶了一下。

随后看向周石问道:“你说外面有本侯的传言,传言是怎么说的?”

周石正襟危坐,看着陈堪正色道:“回侯爷的话,现在整个大明都在传您是在世诸葛,仅用两个法子便平定了安南,其速度之快堪称有史以来灭国之战中的翘楚。”

闻言,陈堪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开玩笑,名字就叫闪电战,不快就怪了,毕竟现在也没人能想到在敌国主力还在的情况下就闪击敌国首都的法子。

等以后大明的科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能更快。

但现在陈天平死了,朱能也不知道怎么办了,所以只好继续驻兵安南,并上书朱棣询问对策。

看到这里,陈堪脸上似有若无的露出一抹微笑。

陈天平之死可不是他安排的。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朱能和沐晟联手导演出来的一场大戏。

还假惺惺的上书朱棣询问对策,人家王室都死绝了,朱棣能有什么对策,只能是大明帮着托管咯。

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么快的时间便攻入敌国首都的记录。

不得不提的是,在这一场大战中,洪武年间制作出来的大炮大放异彩。

据朱高煦信中说的,升龙城整座城池,连带着安南王宫,都在炮弹的覆盖之下变成了废墟。

而攻破升龙城之后,朱能便照着自己定下的方案,先是派人收降安南南方的官僚地主,又派人传出安南全境已经陷落的谣言。

最终趁着黎季犛心神大乱之际,联合沐晟一举全歼了黎季犛手下的二十万大军!

信的结尾,李彤信誓旦旦的说,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来北京做官,帮助陈堪扫平北京官场,让他提前做好迎接的准备。

陈堪笑着摇摇头,将李彤的信件放在一边,拿着下一封信看了起来。

运气不错,第三封信里,陈堪终于看到了安南之战的详细经过。

这封信是来自汉王府朱高煦的亲笔信,信中不仅详细记载了朱能带着五万大军在南洋登陆安南本土之后的全盘操作,字里行间更是对陈堪提出来的闪电战和舆论战极尽推崇。

并毫不掩饰的直言,这一次大明能够迅速攻破安南首都升龙城,陈堪应该占据首功。

只是陈堪每一次都没有直接应下,只是推脱时机未到。

时机当然没到,陈堪已经将程风和方胥安排进了军中,他们俩不露头,陈堪就算去接手兵权,也没办法将这五千人做到如臂指挥。

军中最不缺少的就是刺头,周石被他一顿恐吓加威慑服软了,其他人可未必。

陈堪要的,是一支能够带上战场的精锐部队。

而不是一群阳奉阴违的兵油子。

虽然这是朱棣的选择,陈堪也早有心理准备,但看到王钝和张紞死于锦衣卫诏狱,而五城兵马司在朱高燧的压制下没有任何动作时,他还是忍不住有些气闷。

他创立五城兵马司的初衷,便是为了让朝堂上少流一些忠臣的血,现在看来,一切都白费了。

放下方孝孺写的信,陈堪拆开了第二个信封。

只是这第二封信上的署名有些出乎他的预料,竟是他在国子监中结识的李彤。

李彤的信上就没有什么大事情了,只是简单的叙述了一些他在国子监遇到的趣事,生活上的琐碎。

是方孝孺寄来的,信中大致讲了一遍自陈堪离开京师之后,朝堂发生的事情。

首先就是入狱许久的王钝和张紞死了。

死于锦衣卫的迫害。

这一次五城兵马司没有出手,而是选择了冷眼旁观。

除此之外,便是谋反未遂的晋王朱济潢受到了朱棣前所未有的处罚,被朱棣下令于洪武门前凌迟处死。

不等周石说话,云程适时的站出来,躬身道:“侯爷,京师来的信件里便有安南战事的详细过程,只是您没看。”

陈堪恍然,忽然想起来是有这回事儿。

只不过这些日子京师来的信件全都积压起来,陈堪根本就没看。

“去把京师来的信件都取来。”

陈堪吩咐了一声,云程便转身去取。

而朱瞻壑得到了陈堪的夸奖,小脸上顿时露出激动之色,片刻后又收敛下去。

陈堪一路来到礼堂,就看见周石一副坐立难安的样子。

看见陈堪出现,周石赶紧起身行礼:“侯爷。”

“坐!”

陈堪来到主位上坐下,示意周石坐下。

程风勇猛陈堪自然是知道的,寻常人也使不了马槊这种兵器。

但堂堂三千营,整个大明最精锐的部队里,竟然找不出一个能够与程风匹敌的马战高手,这就有点夸张了。

但现在嘛,安南的战事暂时还没办法进行复制。

主要是有了这次的教训,想必大明周边的国度应该不会再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将举国之兵带离首都。

虚荣心被满足,陈堪脸上带着矜持的笑容:“不知周将军今日所来,是谓何事?”

周石起身,单膝跪地,沉声道:“侯爷,如今您名声在外,但三千营的弟兄们却连您的面都还未曾见过,末将今日此来,便是想斗胆请侯爷找个时间检阅三军,也好安定一下军心。”

这次陈堪没有第一时间拒绝,而是问道:“程风和方胥在军中的表现如何?”

就连陈堪都不得不承认,这场大战胜得确实漂亮,从出兵到平定黎季犛之乱,整个过程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其中一个月还是花费在赶路上。

有了这场大胜,想来民间那些议论朱棣得位不正的声音应该能被压下去一些了吧?

放下手中的信件,陈堪又将接下来的信一封一封撕开看了起来。

剩下的信中,有许远的,石稳的,还有张信的,沐晟的,总归都和朝堂还有安南之事脱不了关系。

看完所有信件之后,陈堪让云程将信件整理一下,等他抽出时间来再一封一封慢慢回复。

「感谢我知寒大佬打赏的一个舵主,顺便求一下票票,月票推荐票必读票什么票都行,拜托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虚荣心和权力

当然,整个过程也不是没有半点波澜都没有。

据说安南王氏的独苗苗的陈天平死在了和黎季犛交战时的乱军之中。

本来平定黎季犛叛乱之后,安南就该交还给陈天平的。

还在信中承诺,待朱能班师回朝以后,他将会亲自上书为自己请功。

陈堪咂摸了一下嘴巴,终于明白周石刚才为何会用那种眼神看自己。

因为这一场永乐朝的初战,胜得实在太漂亮了。

要知道这可是灭国之战。

谁能想到朱能竟然能在两天之内便攻破安南首都?

今日,周石又来了,拜访的理由还是和前几次一样。

云程报上这个消息时,陈堪正在教朱瞻壑解二元一次方程。

“让他先等等吧!”

陈堪伸手打断了云程的汇报,云程会意,瞥了一眼眉头紧锁的朱瞻壑便退了下去。

片刻之后,朱瞻壑紧缩的眉头展开:“老师,我解出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