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士 > 大明国士 第404节

大明国士 第404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陈堪就不一样了,他是朱棣最宠爱的女婿,大明最年轻的侯爵。

就算不能将方孝孺救出大狱,有他在京师,至少方孝孺不会有性命之忧。

别看郑氏老了,心中可精明着。

水烧开了,郑氏打了个呵欠道:“元生,你今天刚回来,肯定累坏了吧,早些去休息,不用管老婆子我。”

陈堪笑了笑,情知郑氏这是困了,便找来铜盆倒水给郑氏洗脚。

走进房中,两个嫂嫂便开始做饭,陈堪来到郑氏身边陪着她聊了一些闲话。

吃完两位嫂嫂做的便饭之后,天色也不可避免的暗了下来。

往日里都是方氏兄弟轮流在方府陪同郑氏,现在陈堪回来了,便让他们各自回家歇息,明日再来就行。

两人虽然不愿,但郑氏都开口驱逐了,他们也只能将郑氏和陈堪独自留在方府。

送走两位兄长和嫂嫂。

方中宪一脸激动的问道:“小师弟,听说今天早朝的时候你将陈瑛揍了?”

方中愈则是一脸担忧道:“小师弟,你太冲动了,当堂殴打朝廷大员可是大罪。”

两人的语气截然不同,但陈堪却能听出两人语气中的关切之意。

将马牵到马槽边拴好,陈堪笑着迎了上去:“无妨,此事不过是给陈瑛一个教训,陛下也没有追责的意思,二位兄长不必忧心。”

陈堪没有告诉他们自己揍陈瑛一顿需要付出的代价。

但坏处也很明显,一回到京师他就两眼一抹黑,虽然还能继续使唤五城兵马司,但终究五城兵马司有了别人的印记,再想像之前一样用得得心应手是不可能了。

至于一些暗线,在京师能起到的作用实在有限。

办官面上的事情还不如五城兵马司好使。

不过正所谓有失必有得,所以陈堪的心态倒也还算平稳。

现在方孝孺不知道被关在哪座大牢里,那就只能两座大牢都去看看。

陈堪倒是没什么紧张的,他就不信这些锦衣卫敢对他动手。

一路畅通无阻的顺着小路走到了尽头,一个巨大的山洞便映入眼帘。

山洞上没有任何标识,但站在山洞门口的锦衣校尉表明了这个山洞的归属。

陈堪打马上前,一个身着飞鱼服的百户便迎上前来沉声道:“侯爷,此处乃是锦衣卫诏狱重地,若是侯爷没有其他事情,还请速速离去,莫要让我等为难。”

陈堪面无表情打马来到那人身前,居高临下的看着他问道:“本侯来看自己的老师,你可别告诉本侯纪纲下过不允许本侯探视的命令。”

沿海之地只要适合修建码头的地方都在修建,当初郑和造船的刘家港码头现在规模更是扩大了两倍有余,天天都有新船下水。

朱棣已经不满足于一只船队带给他的利益了,寻找侄子的船队,他觉得多来几支也不是不可以。

第四百零六章 再见方孝孺

越过皇陵,走进钟山深处,陈堪便朝着张永提供的位置而去。

去宝钞局和军器监不急于一时,先去锦衣卫诏狱探探消息才是正经。

如今这两个部门都已经走上了正轨,不到两年时间,宝钞局制出来的新式宝钞便已经被市场接受,如今的京师,已经很少有人用金银交易了。

大额的交易用宝钞的人越来越多,至于小商小贩,依旧还在使用铜钱。

不过如今宝钞局正在有意识的回收市面上的铜钱,准备发行一些面值更小的宝钞。

火器局如今更是百花齐放,大明本身就有的百虎齐奔箭,洪武大炮,群鹰逐兔箭之类的原始火器如今已经有了一丝现代工艺的意思,而陈堪一直严格要求的火铳短铳等也开始逐渐装备到大明的所有的军队。

当初在蜀中之时,陈堪承诺会让大明所有的部队全都装备上先进的火器一事,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还是在江南好啊,气候也好,北京当然也不错,但北京太干了,每天早上起来脑袋总是昏昏沉沉,鼻腔也是干疼干疼的。

不知道哪位嫂嫂已经帮陈堪喂过马,陈堪便进了正堂。

大嫂正在整理郑氏的房间,二嫂则是在灶上熬着粥。

见陈堪出现,二嫂给陈堪行了一礼,笑道:“元生稍等一会儿,小米粥马上就好。”

陈堪摸了摸鼻子,便倒了一盆热水端到前院开始洗漱起来。

他确实累了,昨夜在船上睡得不算好,今天一整天几乎就没怎么休息过,他就算是铁打的,也经不起这么高强度的工作。

洗漱完毕,陈堪便来到了属于他的那间房。

房间的装潢布置都没有变,房间里也没有霉味,想来郑氏应该是经常打扫着。

床板略微有些硬,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躺在小床上,陈堪反而有一种莫名的安心。

“一处就在皇陵后山,距离军器监和宝钞局不远,一处在大江上游三十里处的扬子山,但具体在哪,属下就不清楚了,这些日子,赵王殿下不允许咱们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对上,所以许多消息都有些滞后。”

张永说完之后,脸上便露出一抹愧色。

想当初的五城兵马司在陈堪手下之时是何等风光,哪怕是锦衣卫他们也敢去硬碰硬。

自从陈堪离开之后,他们的势力范围一缩再缩,在地方上更是只能由明转暗。

要说心中没有不平衡那是不可能的。

郑氏脱开靴子,露出的是一双皮包骨头的脚,看不见一丁点肉。

见状,陈堪心里的愧疚更深了几分,他真的应该早些回来的,就算回来做不了什么,也好留在郑氏面前尽孝。

他虽然不是那个陈堪,但他来到大明占据了这具身体,就有奉养两位老人的义务。

若非他们,这具身体也不可能会有今天。

将郑氏送回房间睡下,陈堪才倒了水开始洗漱。

陈堪便打来一壶水放在火上烧着,一边烧水,一边和郑氏讲一些他在北京遇见的趣事。

忧思极重的郑氏在听见陈堪讲那些趣事时,脸上也不由得轻快了几分。

这些日子虽然有两个儿子的陪伴,但方孝孺入狱之事给他的打击太大了,一直都是处于一种郁郁寡欢的状态。

现在好不容易盼到陈堪从北京回来,心中终于松快了不少。

怎么说呢,两个儿子虽然孝顺,但他们毕竟是白身,对方孝孺入狱之事帮不到什么忙。

方氏兄弟二人都是白身,两人恪守着方孝孺的教诲,始终不曾踏上官场一步。

既然不是官场中人,陈堪也不想将他们拖进官场的漩涡之中,尤其是在这个关头,方孝孺又入狱了。

两人也没在这个话题上纠结,反正现在小师弟全须全尾的回来就行。

至于陛下的追责,他们倒是没想过。

哪有老丈人和女婿过不去的。

想着想着,陈堪已经打马回到了方府。

要去看方孝孺不急于这一时,今天第一天回到京师,忙了一整天,又是敲打陈瑛又是去火烧锦衣卫诏狱的,早就给陈堪搞得心神俱疲了。

锦衣卫的诏狱又都在城外,只能明天再去。

陈堪走进方府,就见方氏兄弟和两个嫂子都在,四人正在陪着郑氏说着闲话。

注意到陈堪回来,两兄弟赶紧迎了出来。

陈堪此言一出,那百户脸上顿时露出为难的神色。

是,纪纲是没下过这样的命令,但锦衣卫诏狱不得探视几乎是一条人人都知道的规矩,虽然没有明说过,但也不会有人冒着深入锦衣卫的风险去探视一个死囚。

顺着一条小路上了山,才刚刚走到半山腰,陈堪身旁的亲卫们便警惕起来。

陈堪也是面色一凝,此刻他有了一种被窥伺的感觉。

“侯爷,有暗哨,还不止一处。”

李四手搭在刀柄上摩挲着,整个人不着痕迹的靠在了陈堪身边。

“无妨,那说明咱们找对了地方,走吧!”

当然,这一切离不开强大的财力支持,郑和出海一年的时间,大明的海贸便翻了一倍有余,关税也是蹭蹭上涨。

再加上大明随时从倭国回血,隔三岔五的就有大船大船的银子渡海而来充实朱棣的国库。

正是有了这些钱,朱棣才能四面开花。

不仅有钱去打仗,还能研发新式火器,与草原对质,更是能在北京和南京掀起建设狂潮。

是的,南京也在大搞建设,不过南京的侧重点在码头上。

蘸了青盐的柳枝条放进嘴里捣鼓几下便算是刷牙了,再洗个脸,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连喝三碗小米粥,陈堪便打马出了门。

郑氏有两个嫂嫂照顾,他并不担心。

来到侯府集合了亲卫,陈堪便准备先去钟山看看。

也正好去军器监和宝钞局看看。

这里毕竟是这具身体长大的地方。

很快,陈堪便陷入了梦乡。

一夜过去,陈堪感觉身体各项机能都达到了顶峰。

伸着懒腰走出房间,两个嫂嫂都已经过来了,至于两位兄长,他们有自己的事情,所以早上一般是不过来的。

陈堪走在小院里,呼吸着江南独有的湿朝空气,只觉得脑子都清醒了几分。

“行,本侯知道了,你去忙你的吧。”

得到了确切的位置,陈堪也不在五城兵马司多留。

出了南城兵马司走在路上,陈堪心中忽然生出一股物是人非的感觉。

远离中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便是能够避开朝堂之上的漩涡,尤其是争储之事。

朱高炽和朱高煦现在已经从暗斗转为了明争,好在两人还算克制,相互之间的试探也都在朱棣的容忍范围之内,所以现在还没出什么大乱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