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国士 > 大明国士 第489节

大明国士 第489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陈堪端起酒杯,朝刘荣示意道:“伯爷远来是客,这一杯,本侯敬你。”

“岂敢岂敢,侯爷远征南洋,大胜归来,我水师全体上下莫不大受鼓舞,这一杯,当是我敬侯爷才是。”

刘荣连连躲闪,陈堪无奈,只得笑道:“那一起?”

“一起一起,侯爷请。”

“伯爷也请。”

贼人进入埋伏地区,炮响伏发,酣战一天一夜之后,大败贼寇。贼寇逃到樱桃园空堡中。刘荣放开西壁让他们走,然后分两路夹击,全部将他们歼灭。

埚上一战,刘荣斩首一千余首,生擒一百三十人。自此役后,倭寇受到重挫,不敢再大举入犯大明海疆,史称望海埚大捷。

所以,刘荣此人,称得上是戚继光之前,中原抗倭仅次于唐朝指挥白江口之战的刘仁愿的第二人。

在刘荣面前,胡宗宪,戚继光,谭纶,俞大酋等抗倭名将,都是后生晚辈。

虽然现在刘荣还没有赫赫有名的望海埚大捷傍身,但就凭他在历史上能打出望海埚大捷,陈堪也愿意拿出最诚挚的态度来接待他。

对于刘荣这个名字,陈堪在前世对此人的了解反而比来大明之后的了解要多。

来到大明之后,陈堪经常打交道的不是侯爷就是公爷,伯爷反而打交道得少。

陈堪前世的时候之所以会去了解此人,与两个字脱不开关系,那便是抗倭。

刘荣,正是大明永乐年间的抗倭名将。

大明的抗倭历史早在洪武年间便已经开始了,只不过从洪武年到建文年间再到永乐年间,倭寇一直未曾对大明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陈堪的命令会旗手层层传递,前方的巡航舰挥动旗帜,交流片刻之后,就见对方的舰队缓缓的减慢了航行的速度。

回到甲板之上,陈堪便静静的等待着山东水师的主将过来会晤。

他是凯旋方,自然没有他去见对方主将的道理。

不过,对方也没有让他久等,半个时辰之后,一艘制式与江南水师制式一模一样,但打着山东水师旗号的巡航舰就停在了陈堪的宝船前方。

江南水师的两艘巡航舰开上前去接应,不多时,一位身材魁梧的将领便带着麾下亲兵顺着船梯上了宝船。

冼夫人何许人也,岭南百族之母,历仕三朝七帝,即便中原大乱,依旧忠义为国,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大贤之人。

唐时魏徵于《隋书》评价冼夫人:“夫称妇人之德,皆以柔顺为先,斯乃举其中庸,未臻其极者也。至于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唯义所在,考之图史,亦何世而无哉!”

宋时苏东坡写诗评价她是:“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积乱,犀渠破余疑。”

后世的周总理评价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民间更是为她修庙立像,尊奉为“岭南圣母”、“圣母娘娘”、“天南圣母”、“洗太亚婆”、“南海保护神”、“清福夫人”、“懿美夫人”、“梁沙婆”、“儋耳婆”、“爱神”......

岭南,是中原王朝开发得最晚的一块地。

夏商时期,汉人,或者说华夏人便将关中至河南洛阳汴州一带开发到了极致。

到了周朝,华夏人便将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成了根。

直至秦汉,才将岭南这块土地纳入了中土。

但秦汉依旧未曾对岭南之地进行大规模的垦荒开荒,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将岭南当成犯人流放之地。

尽管他现在迫切的想要知道大明周边这些国度的近况,但刘荣毕竟是要去执行军事任务的。

今日若非要向陈堪打探具体的消息,他也不会停船。

“我送送伯爷。”

陈堪亲自将刘荣送到甲板上,目送着刘荣带着亲卫远去。

刘荣的亲卫一走,宝船之上的一干将领瞬间就焉了下来。

这一说,时间便过去了半个时辰。

而这半个时辰,二人麾下的亲卫或许是都累了,也不再维持初见之时那般剑拔弩张的气氛。

反倒开始勾肩搭背的聊起了南洋之事。

当然,主要是陈堪麾下的人负责说出来装逼,刘荣带来的人负责惊叹。

陈堪与刘荣谈了许久,确定没有任何遗漏了,这才朝刘荣拱手道:“伯爷,南洋具体事宜就是这些,具体的情况,还需伯爷亲自走一趟南洋。”

二人互相敬酒,连续客套了三杯酒之后,这才开始吃菜。

官场的礼节做到了,接下来就可以说正事了。

刘荣夹了一筷子豆芽放进嘴里,咀嚼片刻之后吞下,随即放下筷子,看着陈堪问道:“侯爷,此次本将受皇命南下南洋,说是帮助郑帅转运满剌加与苏门答腊两国积累之财富,但本将对于南洋之事可谓是一知半解,可否请侯爷替本将解惑,南洋如今真实的局势若何?”

说到正题,陈堪也认真起来。

开始为刘荣细说南洋如今的局势。

粗略看过去,战船不会少于两百艘,领头的宝船更是压迫力十足,其军容之盛,远胜于陈堪麾下这些稍微有些破旧的船只。

倒也正常,陈堪的船队毕竟刚刚经历了一次远洋航行。

大明的宝船再强大,终究还是木头铺设而成,一次远航难免被海水侵蚀得看起来不那么好看。

当然,陈堪能以平常心对待,他身旁的将领们可就不爽了。

“啧,这架势,不像是要去南洋接收咱们的战果,倒像是去游玩的。”

二人相互客套了一下,最终同时饮尽杯中美酒。

饮完酒,朝对方举杯示意之后,二人不由得相视一笑。

刘荣亲自为陈堪斟满酒杯,道:“侯爷此战扬我大明国威于万里之外,这一杯,我敬侯爷。”

“哎,同饮,同饮即可......”

“......”

两人互相拱手见礼,留下亲卫互相较劲之后,便携手来到了甲板上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席面上。

陈堪自主位上坐下,笑呵呵的对刘荣伸手示意:“本侯远航归来,船上委实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伯爷,还请伯爷见谅啊。”

“侯爷说得哪里话,这有肉有菜的,岂能说没有好东西。”

刘荣与陈堪客套了一句,陪坐客位。

宋青则充当两人的服务员,负责给两位主帅倒酒。

历史上,倭寇真正对大明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是在永乐十七年。

自元末开始,倭寇便不断袭扰中原海疆,焚民居,掠货财,北自辽海、山东,南抵闽、浙、东粤,滨海之区,无岁不被其害。

为了防止倭寇的袭扰广宁刘荣审度形势,请在金线岛西北的望海埚构筑城堡,设立烽火,严兵以待。

永乐十七年六月,东南海岛上烽烟火起,刘荣急忙领兵赶赴。

倭寇三十余艘船来到,停泊在马雄岛,登岸奔向望海埚。刘荣依山埋设伏兵,另遣将领断其归路,以步兵迎战,假装退却。

双方的亲军见面的一瞬间,气氛就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反倒是两位主将,笑呵呵的拱手见礼。

“侯爷,久违了。”

陈堪笑呵呵的迎了上去:“不曾想竟是伯爷亲自领兵接引,本侯荣幸万分啊。”

山东水师的主将乃是广宁伯刘荣。

历代为奉祀冼夫人而修建的冼太庙从辽东至琼州,从广东到广西,乃至东南亚半岛,民间的,官方的,不下两千多处。

正是因为冼夫人的存在,岭南才没有在隋末乱世之时脱离中原,成为游离于汉土之外的国度。

岭南真正走上中原王朝的政治舞台,是六百多年前的隋唐时期。

那时的冯氏家族在岭南繁衍生息,一家便占据了岭南数十州之地。

时值隋末乱世,岭南有冯家庇护,未曾陷入乱世之中。

便有人给彼时冯家家主冯盎提议,据五岭之天险,将中国一分为二,行南越武帝赵佗旧事,自立为王。

但冯盎以祖母冼夫人的教导不可违背为由,自愿纳土归附,使得彼时国力羸弱的唐王朝,不费一兵一卒便将岭南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治下。

没办法,装逼也很累的。

一个时辰之后,刘荣的船队开始启航,陈堪也下令继续北归。

双方就这么擦肩而过。

第四百七十一章 岭南大地

广州,岭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多谢侯爷解惑,本将这便告辞了。”

话说到这里,刘荣也不欲在船上多留。

转运财货这种事情,没有人会愿意拖延时间。

毕竟谁都知道,财货转运的过程是会有损耗的。

陈堪点点头,也没有挽留。

人家刘荣毕竟是去帮忙的,不是去抢功的,陈堪也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面为难他。

“南洋国度繁多,但要说国中富裕者,非海峡两岸的国度不可,如伯爷所见,本侯麾下江南水师原本战船配置三百余艘,但将近三分之二都被本侯留给了郑帅,郑和合船四百余艘,尚且无法转运两国财富......”

陈堪直白浅显的起了个头,然后就停不下来了。

南洋的风土人情,国度与国度之间的关联,乃至于南洋土著国家的国内政治局势。

反正陈堪从郑和那里得到的消息,基本上全都和盘托出。

谭丛阴阳怪气了一句,窦兴立即接上:“是说啊,我们江南水师跑去南洋打生打死,他们山东水师可好,悠哉游哉的南下,只要把咱们的战利品运回来就算大功一件,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

二人阴阳怪气的声音传进陈堪的耳朵里,陈堪顿时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要我看啊,山东要什么水师,陛下就该把他们的宝船扩充到咱们江南水师旗下,出一趟海,顺势就能将战利品运回来,哪还用你来我往这么麻烦。”

就连一向沉稳的宋青此时都忍不住阴阳了一句。

陈堪自动忽略了麾下将领们阴阳怪气的声音,待山东水师的舰队逐渐能看清全貌之后,下令道:“传令,勒令山东水师在我军三里外的距离停驻,否则视为进犯我军,我军将给予回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