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季汉大司马 > 364.第362章 立嗣之争

364.第362章 立嗣之争(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杨修?”

曹丕心有不忿,说道:“杨修与子建亲善,依仗丞相主簿之职,探听军国机密,为子建通风报信,此人端是可恨。”

说着,曹丕看向孙权,问道:“彼时仲谋留杨修不杀,不知有何大用?”

面对曹丕的质问,孙权淡定自若,拱手说道:“启禀公子,杨修有小智,却无大智。三公子性情洒脱,为人不拘礼节。杨修能佐三公子军国,却不能正心性。心性不正,岂能为太子?”

曹魏之前,皇帝嗣子与诸王嗣子皆可称为太子,从曹魏开始则将太子改为世子。今曹魏未建,王嗣子称太子。

二人饮酒后,曹植取酒勺为杨修斟酒,说道:“诗词歌赋,此植擅长之事。然唯军国策论,植年纪尚浅,不得精髓。那时以不知地理为由,往后拖延时间。今后父王起意考究,植恐难以应答。”

杨修从袖中取出巾帛,笑道:“公子,魏王近日以来所忙军国之事,尽在此巾帛上。公子闲暇浏览,多多习读,牢记内容即可。魏王若是问起,据此应答,料无差错。”

曹植摊开浏览,欢喜大笑,说道:“德祖不仅能知我心,亦能知父王之心。有德祖相助,我有何惧?”

“请德祖饮之!”

“多谢公子!”

杨修指点案几,说道:“大王日渐老迈,今年已有六旬。年岁渐长,继位称王,怎能不思后世之事?”

“公子才华不凡,胸有大志,又岂能不为大位计?”

说着,杨修神情严肃,拱手问道:“敢问公子,他年若登大位,远志如何?”

曹植沉吟少许,说道:“我若得其时,当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平乱世以兴邦,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方不负君子之名。”

杨修微微颔首,赞扬说道:“公子才高志远,令修钦佩!”

“军国政论宜当多多考问啊!”

时至夜幕,杨修得知今日之事,暗中前来拜见曹植。

书房内,曹植衣着随意,举止洒脱,亲为年长自己十余岁的杨修斟酒。

“今日魏王得见公子谈及何事?”杨修持樽以示感谢,问道。

曹植将酒勺放到酒翁中,笑道:“今父王考问某陇西军务,多幸德祖提点,言及祁山堡之关键。植按此而书,献于父王。父王大悦,对我多有夸赞。”

曹丕深思良久,说道:“仲谋之言,不无道理。然杨修为子建谋划,我等虽知,但无证据。空口无凭,父王岂能相信?”

孙权抚须而笑,说道:“公子为五官中郎将,得魏王宠幸,今忧虑之人,非是公子,当属杨修。权不料多时,杨修当自投罗网。”

“至于公子,当以结交大臣为上。今荀公(荀攸)身患重病,公子当向魏王请命,代魏王探望荀公,以显公子爱贤敬老之心。”

“当从仲谋之言!”

“饮酒!”

“善!”

曹操从案几上抽出一份公告,气愤说道:“刘备小儿,得知为父进位魏王,命王粲写文驳斥,辱骂我曹氏一族,今岂能忍之。”

“子建才华非凡,孤欲让你书诏一份,反驳其文,布露天下,言刘备有不臣之心,蓄意谋反。”

曹植接过书信,浏览全文上下,笑道:“父王勿忧,儿臣已有应对之语。今夜书写润色,明日即可将文书上呈至父王案几之上。”

“彩!”

“以权观之,太子之位非属公子不可。杨修为三公子谋划,献军国策论,以为应答魏王。若让魏王得知此事,必然大怒,三公子、杨修皆难逃惩罚。”

孙权真的不慌,对于他来说曹丕夺嫡真就处于优势局。曹操虽然喜爱曹植,但并非失去理智,而是有限度的喜爱。

当然不能说曹操没有立曹植之念,但曹植的性格对于为君者而言乃是大忌,而曹丕性格内敛有城府,这比曹植更有优势。

至于曹操为什么有另立太子的念头,实际上也不难理解。

若按孙权来说,则是曹丕能力太次了。优柔寡断,见事不能决,心胸狭隘。然值得称道的是重感情,文采亦是出众。

曹植与杨修畅聊一夜,曹丕得知今日之经过,出于担心也喊来孙权、司马懿商议。

“仲谋、仲达!”

曹丕坐在榻上,担忧说道:“今日听宫人言,子建所献祁山堡御贼之论,多得父王赏识。父王欢喜之下,让子建撰写檄文,以为驳斥王粲檄文。子建文采之华丽,丕难以匹及。”

“近日以来,父王愈发宠爱子建,此非良事之兆。不知二位有何良策教我?”

司马懿沉吟良久,说道:“公子,以懿观之,三公子长于诗词歌赋,短于军国政论。由此观之,祁山堡御贼之论,怕是出自杨修之手。”

“来!”

杨修举起酒樽,说道:“修愿助公子一臂之力,望公子壮志得酬。”

“哈哈!”

曹植举樽回敬,笑道:“今当有劳德祖了!”

“不敢!”

杨修捋着胡须,问道:“除此之外,可有言及他事?”

曹植恍然大悟,指了指案几上的巾帛,说道:“父王称王,刘备命王粲书檄文,露布天下,责骂我父。父王大怒,让植书文,以为驳斥刘备,并言其不轨之心。”

“书写檄文之事,对公子而言,当是轻而易举。”

捋着胡须,杨修皱眉说道:“大王可以向公子提起立嗣之事?”

曹植屈膝而坐,持樽饮酒,笑道:“今父王仍在,上有长兄,何出此问乎?”

司马懿暗自打量孙权,心中忌惮不已。

(本章完)

曹操停下脚步,笑道:“刘备织席贩履,戎马一生,终是老革。岂能与我曹氏论家学深浅!”

“儿臣暂且告退!”

“善!”

望着曹植的背影,曹操捋须而笑,笑声中带着自豪、温馨及那欣慰之情。

不得不让曹操开心,论才学上曹丕、曹植二人皆有文采,而这文才可是真才实学,而非外人吹捧所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