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 > 143.第141章 孤城一支烟,满城白发兵

143.第141章 孤城一支烟,满城白发兵(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郡王但说无妨。”老李义干云天地拍拍胸脯。

“吾等前来安西,离家已有四十余载。”郭昕低眉叹道,“家中已是杳无音信,故而托请三位义士,将吾等家书带回中原。”

都云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可他们就连出这龟兹城都是奢望,更别说回家看看了。

李世民不禁一惊。

他本来以为安西军在西域只有二十年,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四十余载。

上有郭子仪擎天保驾,下有这郭昕孤军驻守安西都护府……

“我等无以酬谢,止有金三十斤,以酬壮士……”

李世民立刻不悦地打断郭昕的话:“郡王以为吾等是何人?岂是为贪图这点钱财,才助杨德等人回到龟兹?”

“李义士果然性情中人。”郭昕笑了,军中之人可不会虚情假意地客套,他当然看得出来李世民是出自真心。

见三人急着要走,他再次说道:“我已令人将马喂好,三位还是用过饭再走吧。”

都护府内。

“老夫郭昕,代安西都护府上下三千二百一十八人,谢过三位义士相助!”

武威郡王郭昕丝毫没有身为郡王的架子,他面朝李世民三人,恭恭敬敬地叉手行礼。

“郡王无需多礼。”李世民立刻搀扶着郭昕。

见到郭昕之前,他脑海中有过对他无数次的形象勾勒,却万万没想到,面前的郭昕竟然是垂垂老矣的白首将军。

龟兹。

杨德立刻催马上前,通秉身份。

片刻之后,城门立刻打开,杨德向身后招着手,让大家都进来。

跟随着进城的部队,李清也在左右观察。城墙虽然破败不堪,但城内却依旧洁净,似乎丝毫没有被战争所影响。

经过城门,敏锐的李清发现,士卒们手中的枪头,几乎已经快被磨没了。有的甚至已经彻底磨掉,只拿着一根削尖了杆子的枪杆充作长枪。

谁知下一句话,令郭昕泪水情不自禁地潸然而下。

“因为我抬头就能看见太阳,却看不见长安……”

(本章完)

“头儿,你说是太阳远,还是长安远?”

“你说呢?”

当年的自己雄姿英发,满心都是超越自己的伯父郭子仪,在安西立下不世之功。

“当然是太阳更远,毕竟咱们可都是从长安出来的兵。”

年轻的杨德呲着一口白牙,挠着头笑着说道。

毕竟他不是李世民,人家可是大唐太宗,自然是有资格受的。

“放心吧,不止是家书。”李世民深深地看了郭昕一眼:“相信我,我会带着人,来接你们回长安。”

郭昕笑了。

他伸手捶在李世民的胸口,对他说道:“好,那老夫就等着这一天。”

李世民最后环顾一眼四周,似乎是要将这些孤胆英雄们牢牢记在心中,

入眼之处,尽是白发。

就连尉迟恭这铁打的汉子,眼泪都止不住流下。李清也是一样,不住地用袖子擦着热泪。

华夏自古便重乡情,杜甫曾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何况他们这家书可不是攒了三个月,而是四十多年!

众军本以为这辈子不会再和家里通传音讯,可万万没想到,竟然有人能够帮他们送回家书。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们也愿意试一试。

“那回鹘牧民,为何要送给唐军牛羊?”尉迟恭不解地问道。

BOSS有问题他就帮忙问,这是我敬德公的处世哲学。

“不止我唐人,就连回鹘牧民也不堪吐蕃骚扰,”杨德翻身上马,拎着长枪熟练地驱赶着牛羊:“我安西军又是和吐蕃作战的主力,在他们看来,我们与回鹘自己人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原来如此。”尉迟恭点点头,认可了这个说法。

临近中午,队伍忽然骚动起来。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便应允下郭昕所求之事。

在听说三位义士接下为安西军传递家书的任务后,众军纷纷揣着早已备好多年的厚厚家书,向帅府而来。

帅府之前,众军齐刷刷地脱下头盔,向李清三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泪腺发达的老李,看着面前这在这一刻终于泪崩。

西北困守四十载,满城尽是白发兵……

“我等还有要事在身,就不叨扰了。”李世民叉手道。

他现在满心都是赶紧回去码人,带着安西都护府重新找回荣光。

郭昕沉吟片刻,似乎是不好意思开口。他好半天才下定决心,终是开口:“吾等还有一事相求……”

本来人家护送运输队回到龟兹就已经很不错了,郭昕现在都自忖再提个请求有些过分。

但没办法,为了士卒们,哪怕丢面子也要提出来。

“不知郡王和郭汾阳是……”老李出言问道。

好歹也是在李清那里听闻过郭子仪大名的,对于这等赤胆忠心的忠臣,老李恨不得把他的名字记在袍子里。

“郭汾阳乃是老夫伯父。”郭昕正色回答道。

老李闻言,肃然起敬。

他不由得在心下感叹,郭家真是满门忠烈啊。

他伸出胳膊肘碰碰李世民,对方也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

同样的还有几位士卒手中持着的陌刀,阳光一晃,虽是依旧寒光耀眼,却难掩上面斑驳的豁口。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精气神,士卒们站立依旧如松柏般挺拔笔直,多年的战争早已把他们的意志捶打得如钢铁一般坚硬。

“此等精悍兵卒,可称铁军,难怪安西都护府可以坚守数十载。”李世民不禁对李清感叹道。

在得知李清一行人的帮助之后,三人立刻被请进了郭昕的安西都护府。

郭昕蓦然回过神,一如当年那般反问道:“你说呢?”

“要我说,当然是长安更远。”

杨德将头盔取下,夹在腋下。

“哦?为什么?”

郭昕挑眉看向杨德,这几十年过去了,不止是音容笑貌变了,没想到答案也变了?

他催动身下马匹,与李清二人共同向城外而去。

郭昕与众军目送着李清三人渐行渐远,直到再也看不清他们的背影。

半晌后,杨德忽然出声。

“头儿,你说是太阳远,还是长安远?”

郭昕蓦地怔住,他想起了刚刚从长安来到安西都护府时,当时还是自己亲兵的杨德也是这样笑嘻嘻地问着自己。

实在架不住众军的热情挽留,李清三人只好在帅府用了一餐午饭。

下午时分,三人带上厚厚的家书,向郭昕辞别。

“拜托了!”郭昕弯腰鞠躬,对着三人深深一礼。

有郭昕带头,所有人尽皆弯腰躬身向三人行礼。

李清连忙将郭昕搀扶起来,这么老个老头的行礼他可过意不去。

“快到了!”王二憨精神一振,他再次摘下头盔,倒出里面的汗水后,便不再戴上。

李世民和尉迟恭对视一眼,心中尽皆充满期待。

安西都护府在他们看来,经历太过传奇。孤军在西域驻守二十多年(他们以为是从建中元年开始),还能让吐蕃人忌惮,让回鹘人爱戴,真是恨不得能插翅飞过去,和他们相见。

很快,一道略显破败的城池出现在地平线上,这座城池看起来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妥善的修缮了,远远望去便能看出它的萧索与破败。接近之后才得以窥见城墙上那累战之余的斑斑痕迹,城门楼两侧猩红色的旗帜迎风飘展,上面绣着大大的“唐”字。

在城门之上,写着两个大大的汉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