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 第310章 幽州城的元宵节

第310章 幽州城的元宵节(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沈冬素便带着奶茶的材料去找白师父说说话,白师父已经能坐起身,只是还不能走路。

白师父早就想找机会跟她细细聊一聊那义肢,可惜沈冬素实在太忙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今天就很好,她带着奶茶和给沈父做义肢的详细图纸,去了白师父的院子。

白师父很是高兴,两人只寒暄了几句,白师父就被那图纸深深吸引。沈冬素亲自煮了壶红枣桂圆玫瑰奶茶,静静地等白师父看完。

就义肢的间题,两人聊了近两个时辰,中间还吃了顿宵夜,直到听说阿沅姐他们已经回府,白师父才意犹未尽地说,再找机会向王妃请教。

据说有不少外州城的商人,提前几天到幽州,就是为了能抢到各会场的现货。

幽州的元宵节可谓是花样百出,商人来挑新商品,百姓品尝美食的开眼界,富商则找投资的机会,和各工坊签合同……

沈冬素自然没去现场逛街看灯,和奶娘抱着两个宝宝在三楼暖阁看外面。

这里最高,半个城的景致都在眼帘,晚点还有烟火表演。

自从带两孩子同了一趟月亮门给舅舅们拜年,他俩现在白天必要出一趟门,否则就会哼哼唧唧地表达不满。

另有一文一枚的红心鸡蛋,又大又香,这是喂鸡饲料下的蛋……

这些吃食价格便宜的像免费送一样,所以食材不多,先到先得。

农科院就是赚吆喝,向百姓宣传他们的饲料和良种。至于马饲料根本就不用宣传,是专供军队和牧场的。

医护学院和医药研究院联名合作,在校女护士们没有跳舞,而是合唱了几首激励人心的歌。

然后就是几文钱可以买的成品药,一文钱一小盒的润喉粮,一文一小瓶的防冷疮膏等等家常用成品药。

只要幽州城的发展掌控在她手中,不让朝廷过多干涉,不让士族重新崛起,她相信给她时间,她一定会让幽州变成真正的‘希望之城’!

转眼到了元宵节,这个时代的元宵节还有点后世情人节的味道,未婚男女可以在这一天同游看花灯,家中长辈是不会说什么的。

幽州城取消宵禁三天,结成冰的护城河上,摆的摊位绵延数十里,去官方登记处,交几文钱,就能领一个摆摊的牌子,和摆位专用的花灯。

花灯是冰灯,里面燃的鲸鱼油,又亮堂烧的又久。有心细的摊住拿颜色涂灯,变成各种璀璨的颜色。

一时整个护城河,美如天上的银河。

一些官方的有偿徭役,优待农户。农户子女读书,减免学费等等,鼓励入农户的政策提出,困难好像迎刃而解了。

当然,沈冬素非常清楚,这些惠民政策的背后,是需要官府强大的财力支持。其他各州从百姓身上吸血,养兵和官,还有不光吸血还吸髓的士族。

而幽州则是官府前期需要养农户,所以商业得跟上,才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为了看看百姓对这一政策的态度,沈冬素让谢清芷在元宵节前,在报纸和茶楼、流民区等地,先宣传一下,做个民意调查。

看看百姓的反应,再根据收上来的情报,将政策拟定的更详细。而正式的公告则是在元宵节之后,给官府预留改变的时间。

沈冬素趁机帮月见招揽人才,笑说只要白师父进了医学院,除了这义肢,还有更多可供她研究的医学项目。

就在沈冬素以为,年节终于太平地过完,没有天灾,没有战争,没有人祸,发生最大的事,也就是元宵节因花灯着了两场火,但很快就被扑灭,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她正准备开始新一年的工作,积极投入幽州城建时。

正月十六的晚上,异族首领焦急又惊慌地前来求见。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阿沅姐本来要陪她照顾宝宝的,被她赶去和小盼哥一起逛夜市。

月见也一样,傻姑娘死活不愿意离开。沈冬素找了个好理由,让她和甲四去巡逻护城河,以防有人趁机生事。

大哥则是被她以陈落雪的展台人太多,都是贵女们,大哥带支亲卫队去帮帮忙。

大过节的,都窝在王府陪她多没意思。

宝宝们没熬到放烟花,看了看花灯就在兴奋劲中睡着了。

跟农科院差不多,赚个吆喝,根本不指望能从这上面挣到钱。百姓都抢破头来排队买,而富商们则在试吃或试用之后,趁机签大笔订单。

最热闹的当属工匠学院的展厅,各种农具和工具摆出来,让围观的百姓当场试用,同样吸引很多富商来下订单。

还有成衣铺,别出新裁的成衣展,有女孩们穿着展示。

呃,这当然是沈冬素跟陈落雪建议的,除了展示衣裳还有首饰。

陈落雪大受启发,亲自设计了大夏首场时装秀。同时不忘给长安的姜氏送一份,若在长安办一场,更吸引人。

更有官府办的冰雕展、花灯街、美食街、歌舞演出等等,整个幽州城热闹非凡,节日气氛拉满,钦差团都不得不承认,这热闹不比长安差。

再有各机构自己租场地办的展览,这主要是为了宣传,还有吸引富商投资,另外为三月春招更多人的报考。

像农科院,一文钱就能吃到他们的花样馒头和米糕,多加两文,就有一碗他们自养猪做的红烧肉。

这肉没一点猪肉骚味,农科院趁机科普,小猪要骟了,不光猪长的更快,肉也好吃。

再则就是喂他们农科院生产的饲料,价格便宜,猪吃了长肉,有了饲料,就不用费人工打猪草。

跟她预想的一样,流民区的百姓,一半是非常愿意入农户藉的,另一半不太情愿的,是有明确目标。

想进城考学院,或是工作的。到是有一些已经入了城户的百姓,还去打听,能不能改入农户?会不会有更多的福利待遇?

这些是早期流民,进城后被分入工坊,但更愿意去务农的。不过他们也知道城里更好,所以将家人分户,一半去入农户,一半留城中务工。

听着全城各处的百姓议论新策,沈冬素的脑海中浮现一句‘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

革新这东西,有时候根本不用特地去做,当社会局势发展到一定地步,自然就有革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