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这个大唐不正常啊! > 第一百六十二章:妥协的艺术

第一百六十二章:妥协的艺术(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没了各地的代理商竞争,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短短几个月就吃下了陇右、河东、关中、河北大片的市场,赚的盆满钵满,怎么可能听其他人的话,放弃手里的肥肉。

2李明确表示,不让我们赚钱,谁都别想好过。

你们打击我的合作商家,我就弄你们在我地盘上的产业,就差扯着嗓子喊“来呀,互相伤害呀!”

没两个月,夹在2李中间的太原王氏、河东裴氏、京兆韦氏和弘农杨氏先受不了了。

这种杀敌1千自损1千2的硬拼只会两败俱伤。

信不信他们立刻造反给你看!

徭役在邹浩然看来是个很不科学的规定,在老冯看来就是激起岭南民变得祸根。

李2考虑了岭南的实际情况,与多方达成妥协。

向岭南征了税,堵住了世家人的嘴又不让岭南损伤元气。

岭南也能稳定住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在内6地区,徭役是朝廷进行各项基础建设的重要手段,可在岭南,徭役就是逼着山民作乱的催命符。

徭役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放着自家的活不能干,给官府白做工。

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徭役是1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手段,但是实际到地方的操作,徭役就变成了叛乱最重要的诱因。

无他,粗放管理,极度压迫,地方官吏从中渔利,公器私用等等问题,导致原本挺好的1种举措完全走样了。

他有些担心岭南做大之后不好收场,地方强大起来就搞自立的例子可是太多了,由不得他这个皇帝不担心。

世家人自然知道皇帝的心思,不停的在他耳边吹风,时间1长,他不想从岭南收税都不行了。

不过他还是和邹浩然通了1下气才下旨催收岭南向洛阳官仓押解贞观7年的夏税。

旨意里说,考虑到岭南獐疠遍地,百姓不易,岭南各地州县每年只需要缴纳夏税,并且岭南的百姓5年内不用服徭役。

为了安抚其他地区的百姓,租庸调的税制中减少了部分粮食的征收额度,算是给大唐1个更好的休养生息的环境了。

十月底,大大小小上千只运粮船趁着季风到达新州。

“他们真够下本钱的,少说这1趟运过来的粮食也有几十万石呢!”

码头上,看着连成片的运粮船,邹浩然嘴角勾起。

老冯却是紧张的不行:“贤侄啊,几十万石的粮食可不是小数目,我们才有多少人,1旦上岸,岭南的粮价少说要腰斩的。”

邹浩然叫来令狐修穆和春晓:“告诉那些船老大和粮行的人,粮食本公爷全要了,想要钱来找我,谁敢私自粜卖,我要他脑袋!”

我们的人进不了岭南,输入粮食你邹浩然和冉闵不能说什么吧?

老冯和许敬宗得知这个消息紧张的不行。

他们太了解粮价的威力了。

谷贱伤农在内6最多是粮食供给和税收上的问题,但是在岭南,那就是堪比徭役的雷管,1点就炸的那种。

邹浩然和他们的想法不1样。

世家人倒是“没什么黑料”,但没给农户带来丝毫好处,相反,他们在农户的生活稍有改善的时候就增加各种压榨手段,从农户手里夺取了更多的好处。

相比未曾相识却给他们带来了实际好处的邹浩然,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地里的苗、家中的粮。

邹浩然和岭南难搞,但不代表世家人就不搞事了。

他们在分析过邹浩然和岭南的情况之后,第1个要做的就是要求朝廷向岭南征税。

长期以来,岭南以穷苦和环境恶劣出名,朝廷别说从岭南征税了,不倒贴就谢天谢地了。

太原王氏也不管其他了,率先和2李和解了,紧接着1向不显山不露水的相州马氏嫡长子突然就成了李2的妹夫,相州、邯郸等地不再拒绝岭南商品进入。

马氏近乎背刺的行为让北方各家集体破防,河东裴氏、京兆韦氏和弘农杨氏接连与2李达成和解。

北方市场顿时1地鸡毛,谁都顾不上岭南货是谁的了,该买买,该卖卖,反而让岭南在北方获得了更大的市场。

斗法还在继续,打压岭南货的市场失败,他们又串通起来,往岭南大量输送粮食,要以北方和江南连续3年的丰产挤压岭南的粮食市场,让粮价崩盘,可谓是用心歹毒。

以前他们用操纵粮价这招连皇帝都可以轻易拿捏,何况是1个小小的岭南?

这就是妥协的艺术,也是皇帝的手腕。

1计不成,世家人立刻转而搞岭南的经济。

他们做了两件事。

1是加大对岭南商品的打压,向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施压,并用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压迫与两家有相关合作的商家,企图让岭南的商品失去更多的市场。

不过他们的盘算落空了。

大泽乡的陈胜吴广、失期未到的刘邦、隋炀帝强行缩短大运河工期等,哪1次不是搞得天下大乱?

岭南的那些逃民是怎么来的?

他们当逃民黑户可不只是因为逃荒求活躲避战乱,更多的是因为受不了徭役和沉重赋税及地方官吏士绅的多重压迫才会逃入深山老林。

岭南的山民隐户至少有1多半是这么来的。

让他们服徭役?

李2也不是那种没有自己想法的帝王,岭南可以挟制但不可以断了根基。

岭南可不是内6,山高路远百越彪悍,如果按世家人的想法,让岭南补交大唐立国十几年来的赋税,等待朝廷的只有岭南叛乱再起的军情。

别说岭南那些好不容易下山的山民不乐意,老冯和邹浩然也要跟朝廷翻脸的。

邹浩然觉得交税没什么,和老冯等人商议过后,又经过和李2的沟通,便有了针对岭南的征税的方案。

钱粮上的1些损失邹浩然和老冯不在乎,他们向皇帝提出的唯1的请求就是减免岭南的徭役。

许敬宗看他的态度,担心道:“驸马,强买强卖的事情可是做不得啊!”

邹浩然摆摆手:“做生意嘛,1个愿打1个愿挨,我是岭南总管,说怎么交易就怎么交易,不让他们吃亏就好了嘛!”

粮食嘛,多好的东西,哪有人家送粮不要的道理。

未来几年岭南可是要数不清的粮食。

再说了,他们千里迢迢往岭南运粮能运多少,根本就赶不上岭南产出商品的价值。

换个角度看,这是世家人主动送上门来的1条商路,说不定岭南积压的产能就此便解决了。

为了让老冯等人安心,邹浩然特意自己出钱,在新州东面修建了1个巨大的粮仓,并保证吃下所有南下的粮食。

如今的岭南,尤其是以新州为中心的东部十1州县的百姓既然基本解决了温饱,那给朝廷交税便是顺理成章了。

世家人不能到岭南刮地皮,在税款上瓜1层的能力还是有的。

皇粮国税,你不交试1试,立刻让你功臣变反贼信不信?

而且从岭南押解税款钱粮北上不仅方便世家人从中余利,还能削弱岭南的实力,1举两得,世家人对此十分的上心,几乎每次朝会都会提起此事,让李2烦不胜烦。

1开始李2还能以岭南困顿已久,不宜征税加重岭南百姓负担为借口搪塞,但从李承乾口中和岭南开发集团提交上来的账目及越国公府的来往公文中发现,岭南的情况似乎好的有些过分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