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这个大唐不正常啊! > 第二百八十八章:发行债券

第二百八十八章:发行债券(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所以战争债券是1次发行新货币前的试水,卖出去债券的速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卖出去。”

“战争债券充当结算凭证还有1个好处,那就是朝廷可以提前用很少的利益将意图染指未来新领土的人挡住,因为他们已经拿了好处。而我们则可以在广阔的新领土上放手施为。”

“陛下,这么多年过去,您也大概看明白了臣的1些想法。臣始终觉得生产资料就该掌握在朝廷手里才能维持大唐的长治久安,陛下以为如何?”

李2让他跳脱的思维方式绕的有些晕,不过他的大致意思还是能听明白的。

“朕不想考虑太远,朕没那么多时间,未来是太子和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朕只关心战争债券能不能卖出去。”

邹浩然点头:“北征要调动大唐1大半的资源,是1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如果错过,再想找到好的机会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你到底要做什么?为何不提前与朕商量!”李2有些不难烦了。

邹浩然示意他别急:“陛下,臣要做的事情很早便与您商议过了啊。”

李21脸懵:“早商议过了?朕如何不知晓?”

邹浩然笑道:“陛下还真是贵人多忘事,十年前就订好的事情......算了,您别费心想了,臣直接说就是。”

购买债券增设了几个条件:

首先是个人对多只能够购买1贯和5贯的小额债券各两张,每家人购买的总数不能超过3十贯。

其次是购买大面额债券的必须是正式在各地府衙备案超过两年且有过至少1年商税记录的经营机构,且单独的1家可以购买的大面额债券总价值不能超过其过去1年的营收。

最后是所有战争债券禁止被用于对外的贸易结算,朝廷只给唐人优待,非大唐的人员不能享受这次的福利。

尽管想要购买战争债券的人很多,但是这些限制条件1出来,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债券的销售速度和销售量1直上不去,上百家钱庄在第2批债券发行的前5天时间里仅仅卖出了不到十分之1的债权,绝大部分都是个人购买的小额债券。

“既然大唐必胜,战后大唐必然会占有大片的新领土,这些领土上产生的利益应当由所有支持大军征战的人共享。”

“朝廷只不过是提前通过战争债券的形式将这部分利益分给大家而已,朝廷通过战争债券的方式分配利益,主要是考虑到战后新领土的处理周期太长,事务纷杂琐碎,普通人无法参与,届时朝廷将承担起新领土的管理开发的职责,不再允许个人参与。”

“战争债券的利息就相当于朝廷提前买断了新领土上的所有权益,债券的利息虽然不多,但也代表着朝廷和皇帝陛下对大唐数千万百姓的心意。”

“还请大家多多支持北征之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过朝廷与陛下希望大家量力而行,不要以为北征之事影响到大家的正常生活。”

“本宫相信在大唐上下1心众志成城的努力下,大唐必将取得辉煌的胜利!”

第3,使用战争债券可以用来支付铁路、高速公路、水运海运等公共设施的使用费用。

第4,战争债券可用于大宗商品交易的结算凭证,朝廷为这些涉及以战争债券为结算凭证的交易行为背书。

这些法令1出,大唐举国震动。那些战争债券的利息在兑现之前就能使用,这代表着什么?

朝廷的这些举措相当于在给所有购买和使用战争债券的人发钱啊!

朝廷的钱已经多到了这种程度吗?

“当然能了,陛下不会以为过去的5天时间里没有大买家入场是因为债券卖不出去吧?”

“那为何到现在还没有人大额认购?”

“简单,大买家现在都忙着准备现金和各种证明呢!没有现金,没有认购资格,他们比您更着急呢!”

李2对此表示怀疑,派百骑司去差了1下才放心。

正如邹浩然所言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买家们要么在挖自家的地窖,要么在各地府衙税吏那里排队领证明呢!

“臣要接这次北征调动大唐内部大量资源的机会做两件事。1个是改变大唐的币制,1个是将所有的势力挡在未来我们夺得的新疆域之外。”

“臣虽然已经制定出了1套金银混合本位的货币体系,但是大唐现在并没有实行的条件。主要原因是大唐的商业交易已经养成了以铜钱为货币的习惯,很多时候以物易物也占了很大的交易比例,猛地让市场接受1套全新的货币体系,认可朝廷发行的新货币必定很难。”

“我们的金银储备粮永远不可能赶上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也就意味着新的货币实际上1种半信用货币,无法做到百分百的金银兑付,当然,我们也不可能任由贵金属硬通货大量流向市场。这是另1个经济问题,今日我们不谈这个,只说发行战争债券的目的。”

“臣提出的战争债券是1种快速抽取民间财富办大事的手段,但臣并不想它成为单纯的集资方式,它也可以是是1种以朝廷信誉背书的信用货币。臣想用它来充当相当部分的商业交易结算凭证,让大家习惯信用货币的存在,为以后发行全新的货币做好准备。”

“想比直接发行新货币,战争债券即便出现问题我们也有能力及时控制相关的风险,直接发行新货币,如果市场不认,朝廷会面临的信用破裂的巨大风险,陛下是不会想看到那种情况的。”

李2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着急,以为是那些限制条件劝退了太多有实力的商人和地主豪绅。

“卖债券就卖债券,为何要做出那么多的限制?”

李2向邹浩然抱怨道:“太子跟朕保证最多1个月就能将所有债券销售1空,现在已经过去5天了,卖出去的债权价值还不到5十万贯,都不够4个6战军团打1个月的仗,你这不是多此1举吗?”

邹浩然解释道:“陛下多虑了,其实大唐现在准备的物资和兵力已经足够我们在短时间内打垮沟里人了。之所以还要继续发行战争债券主要是为了做两件事。”

李2疑惑道:“你想做什么事,非得靠着战争债券这种关系到战争胜败的东西来完成吗?”

李承乾的话说的相当官面,不过没人在意他是不是在说场面话,反正只要朝廷认战争债券的价值,认法令中债券的效力便足够了。

在邹浩然和李承乾等人1唱1和中,唐人对债券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很少有人再去说朝廷是在变相向民间借钱,有辱朝廷威严之类的话。虽说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了战争债券的发行,但确实是刺激的不少人想要入手战争债券。

大唐银行顺势推出了第2批共计5百万贯的战争债券,只不过这次的发行多了很多的限制条件和变化。

第2批发行的战争债券面值分为了好几种,最小面额为1贯,降低了购买债券的门槛,只要是稍微殷实1些的家庭基本上都能买的起。最大面额的为1百贯,专门用来作为大额交易的结算凭证。中间还有5贯、十贯、2十贯和5十贯面额的。不像是第1批债券全是1百贯面额的。

既然朝廷不缺钱,为什么又要发行战争债券呢?

激动之余,无数人心中都充满了这样的疑问。

最后是兼任大唐银行总管的太子出面给出了解释:

“战争从来不只是朝廷的事情,朝廷需要所有大唐子民的支持和参与。”

“大唐的北征必胜,皇帝陛下、本宫、朝中文武百官以及军方的所有人都对此战的胜利抱有绝对的信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