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网络英雄传 > 舞者

舞者(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网络,计算机正在模拟、仿照或者是按照人的行为来实现。网络不能按照一种固定的设计来做,网络与网络之间背后的服务可以变成一种动态的插接后上就可以使用,成为一个实时的网络环境,网络上参与的每一个用户和服务都是动态的,其中网络居于最中心,插进一个就是一个用户,插进两个就是两个用户,插进200个就有200个用户。

网络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人们对于网络和计算机的概念应该改变一下,网络和计算机不应该就是我们预先设想的那样,比如,计算机为什么就不能像电话一样,谁说它不能像电话一样,因为你头脑中预先就认为它不可能像电话一样,实际上拦网络时代,它就完全可以和电话一样,买个电话连接上就能使用,计算机也可以以这种方法来实现。这需要一个改变和接受的过程,但一些演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网络变成了服务性的环境,真正的信息时代就到来了。

中国的网络文化环境

正像中国正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一样,网络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不能忘记中国的环境,技术发展到全球联网,但文化各不相同。例如我们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去学英文,可能未必合理;所有的人都会敲键盘,也不合理附上都是英文,更不合理,技术实现了全球连接,真正的应用能否变成全球化又是一个问题。

但是,文化的联网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例如输入法并不就一定意味着只能是键盘输入,还可以尝试其他方式,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等,因之,网络时代的软件工业化和全球化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给自己定位

给自己定位,首先要看自己的兴趣和个性。在IBm研究所时,我就开始给自己定位:如果在美国发展,我就吃技术饭;如果在中国发展,我希望走managerment的Path。道理很简单,在美国做管理层的发展机会很有限,在中国可能就没有这种限量。一个人事业的发展是根据需求、社会环境、机会来决定的。

在美国,我也做项目Leader,那主要是深深依赖扎实的技术,以一种技术权威体现其社会价值,到中国后,要发挥我的才能,必须考虑到如何发挥好一个Team的力量。一个人再聪明,自己一个人做,也做不过一个Team,YouCanNotDoSomuchAsATeam(一个人的贡献不可能超过一个团队);其次,你如果将Teammoti-vate(激发)得很好,贡献会比你一个人大得多,可能要比一个Individual(个体)体现出高许多倍的价值。

潜力

别人说我相当不错,我认为自己有愧。当然我看到同龄人,在同样的背景下,很多人都感到很遗憾;同时有很多人的贡献比我大,我并不觉得自己属于非常好的那一类,觉得自己还在努力,还是有压力,今天我的工作能力是否真的全部发挥出来还有疑问,感觉自己还有潜力没有挖掘出来,就像我经常跟工程师们所说的那样,重要的不是牢记自己能做的东西,自己把自己限制住。我的经验告诉我,我还有潜力,现在我所在的部门并不需要许多人与人之间交互的技术,不需要很多的公共关系技术,而这些特长正是我在过去的经验中积累得非常好的部分。

角色的转换

从舞蹈演员到学生、技术开发者、管理者,完成这些角色的转换对我来说还算顺利,如果这里面说有最难的时候,就是从舞蹈演员如何变成一个学生,能够学下来,把书念出来。从学校出来之后,成为一个技术人员,不太容易;从自己贡献、参与贡献到领导贡献都比较容易,而且与我以前的经历一点都不矛盾。

当年我从一个普通学校的学生能成为一个国家级舞蹈演员,因为我的老师能够邀请全国舞蹈领域的专家来给我们上课,我当时在舞蹈方面所受的训练甚至超过了大连市歌舞团,因为我能汲取各个舞蹈专业团体的精华,同样我用这样的方法来带工程师,他们比一所学校或者一个部门的开发人员接触的东西就要多得多,学舞蹈的经验我也用在今天的TDC,我的成功缘于此,今天我也看到,我的工程师们受益很大,做项目更快,水平提高也很快。

当然,从文艺工作者变成学者。工程师和管理者,也并非一日之功,计算机我学了5年,从做Engineer到项目Leader;从自己做项目到管3、4个人,十几人到几十人;从管理这方面事务到管理另外一方面事务,也是经过了很多的时间和经验积累,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舞蹈与计算机的共通之处

在中国,有着一批非常优秀的软件人才,中国的软件厂商又比较少,造成人才供过于求的局面,对厂商来说就意味着有很好的选择。选择一批非常精华的人,如何把他们组织起来,使他们学会如何配合,成为一支专业队伍来发展和开发项目,帮助他们发现一个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且能够顺利地完成工作,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on&呼ncers,只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他们会发挥得非常好。

Sun有很好的资源、很好的环境,技术上也非常有远见、开放。先进,吸引了许多优秀的年轻人加盟。在国际项目的开发上,我们也和SUn总部在西方的一些项目合作,使工程师们能够把开发和配合提升到与国外同等的水平。

刚开始,工程师也是什么问题都来问我,在整个架构搭建起来、运作起来之后,只要在他们的工作范围内,他们自己就很清楚能够做什么,如何去配合,这里面,我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

好教练的标准

对一个足球教练来说,好教练的标准首先是比赛一定要赢,对技术方面来说,好教练的标准尺度就不会这样轻易就能衡量出来。美国有一本很好的畅销书叫做《成功在于选择》(《TheSuccessIsAChoice》),作者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篮球教练。我非常赞赏他的一些观点,比如,首先应该让球员“解放思想”,应用在我的Team中,我对工程师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因为我会做某件事才去做它,你可以做一件不一定你自己以前做过的事情,这样才会有成就感,才会感到工作的挑战性。

像许许多多的平常人一样,高克家生活中也怕寂寞,而对他来说,驱逐走寂寞的最好办法是工作,不断地迎接新的挑战,“不要把自己永远限制在已有的生活模式里,重要的不是你以前做了什么或者能做什么,而是你还能做什么。”既然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为什么你就不能改变一下你的生活方式,今天就开始尝试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

最新全本:、、、、、、、、、、

明年代的出国潮中,像其他许多演员一样,高克家从中国歌舞团出来后,开始到纽约谋生。但是在那个绚烂绮靡的大都会里,就连教小孩子跳舞的工作也不好找。一天,高克家遇到从台湾来的舞蹈家陈学同,陈学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跟他说:“你可以接着跳舞,每个星期可以买一只鸡吃,挺好吃,还便宜。如果觉得吃鸡也痛苦,就早点转业,不要犹豫。”高克家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决定去读书,去学什么呢?一切都得重新开始,这意味着他不仅要付出极大的牺牲,甚至连作出这种决定都很困难,那年他已28岁,出国前中学都没毕业。

10年之后,在Sun的中国技术发展中心做负责人,高克家并不认为自己已经成功,尽管他认为自己干得很不错(上司也这么认为),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他还是怀疑自己还有很多潜力没被挖掘出来,比如说他现在做技术,像在舞蹈生涯中与人打交道的长处等等都没有施展开来。

切年前,高克家考入了中国歌舞团,正值春风得意,“由业余演员直接考上中国歌舞团,是许多人都实现不了的愿望人们看我的目光里有羡慕,也有嫉妒”,甚至于他自己也“飘飘然”。然而,一次回大连探亲,他未来的秦山大H-一女朋友的父亲却使他这个好梦过早地破碎了,这位早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老留学生,极不愿意上大学的女儿跟这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是读书林’的舞蹈演员来往,用了几乎是最冷漠和蔑视的态度“伤害”了他,那时他还是一个才对多岁的热血男儿。高克家并不掩饰遭受过的创痛:“我不服气,这也是后来我为什么选择了理工科和斯坦福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高克家决定去读书并不令人感到惊奇,他偏偏选择了一个与他原先的舞蹈专业八竿子打大不着的专业——计算机,不能不让熟悉他的人大跌眼镜。高克家本人并不认为舞蹈和计算机之间就有着不可跨越的巨大鸿沟,既然可以习武,可以自学英语,可以从学生当舞蹈演员、由舞蹈演员改行当电工、再由电工重新回去当演员,“我相信自己的唯一长处——聪明”,高克家说。

当然,自信只是成功的开始。1984年,高克家如愿以偿踏进了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两个学期后,他才修完4门课,已经感到筋疲力尽了。他也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这样的速度读下去,要拿到学士学位,至少要8年!这么久,能坚持下来吗?还是去餐馆打工吧!很多人不都是这样做吗?

恰巧IBm副总裁兼研究所所长当时被邀请来中国参加会议,他就说,那好,我就借一个人帮助你们,当时IBm在中国几乎也没有人懂什么Interne。就这样,我来到了IBm(中国),但档案还是在美国m研究所,算是被“借调”到了中国。

离开IBm

借调期限原定是6个月,在科研网干了半年之后,我的工作又延期了半年。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Sun公司也一直在中国积极推动Inwt的建设,正好他们也找到我,问我有没有兴趣来已m工作。我也就很ho地跟他们交谈了一下,觉得这机会还蛮好。在IBm,我必须跟每个员工解释什么是ICIVIP给他们上课、演示、做Training,到了sun公司,有很好的技术氛围,我就可以更concentrate(集中)精力,利用原有的技术基础做一些Internelnw的应用项目。

1995年10月我到Sun公司工作,先是当系统工程部经理,做一些网络项目。l年半后,Sun在中国确立了一个叫作“老虎计划”长期发展战略,包括市场宣传。政府及IT行业的沟通Java的应用推广和建立Sun在中国的一个技术开发中心,1997年初,我开始负责在中国建立Sun的技术开发中心。

今天TDC已发展到近40个人。开发中心并不做一些纯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中国市场开发项目和产品,如我们做了简体中文的Solaris7和一些关键工具。部件、以及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增值,同时也开发了很多有价值的工具,价值体现得非常好。

参与网络

早在1985年,我就开始使用lute_。1994年我刚从美国回来时,交电话费。手机费都得去电话局,现在你突然发现,人们可以去银行交费,你突然又发现,银行下班后也能取钱了,完了作突然又发现,有的银行可以代缴水电费。几年中,这些突然的变化都是在生活中慢慢渗入开来,网络也是如此,一旦成熟,势不可当。

Inw最终的突破将体现在语言、内容和网络对社会的价值上等几个方面,如果在中国只有懂英文的人才能上网,它的使用人群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有一天任何人都能以语音输入或者都能看懂的话,中国就会有急剧增长的人群参与到Internet上来,那将是一个真正的飞跃,互联网的发展将会一下子豁然开朗。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一个很大的任务。现在报上都在谈“改革开放20年”的巨大变化,其实我们每个个体做了多少呢?说实在的,这些变化不是一个人能做得到的,每个人的参与才使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网络也是这样,你应该问问自己,我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怎样才能使得网络终能使所有人都受益。网络需要每个人的参与,Sun的TDC也是在参与,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不可以定更多、更高的目标,做得更好?

人物印象:

不要关心你已经做过的或者能做的那些事情,重要的你要关注那些你能够做却还没有做的事情,不能首先在意识上把自己限制死。就像lute、IBm和很多公司都在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这种话谁都在讲,但理解到什么程度又是一回事。

“网络化是计算执”的意义

1985年,Sun就提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Sun做出的第一个计算机就是基于网络,用的是以太网接口,操作系统采用TCwIP,那时An就意识到,要是不通过网络来调用这些资源,计算机就成了一个价值大打折扣的独立体,现在谁都知道,计算机没有网络,它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开发设计不应该以计算机为中心点,而应该在网络上。SUn最近推出Jini,充分体现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特点,又极大地扩展了加的力量。

今天的计算模式不应该是Client/Server(客户l服务器)的关系,而是Client/Ser-vices(客户l服务)的关系,因为人们关心的并不是服务器,而是服务。网络就是今天的时代,将来不管是在本地还是跨全球,都是以网络为基础。另一方面,计算应该更加简单,像电力网络、电视网络,都已变成一种非常方便用户使用的工具,计算机使用的方法和容易程度应该像其他的电器及消费品一样,而不是现在的这种模样。

改变计算机

虽说“隔行如隔山”,但隔山却不隔理,只有在各行业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你才会悟出这个道理。从舞蹈到计算机,两种技术确有天壤之别,说白了一个用小脑。一个用大脑,也许有时用左脑。有时用右脑,你都用上你的脑子也许会更活跃,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人生的道理(CommonSense)都是相通的。

转行诀窍

做一件事情,你把它做成功,你再做另一件事情,又把它做成功,于一件事就成功一件事;学习也是如此,你学一门功课是A,学另一门课是A,你以后学什么课都容易得A;反过来,你干一件事没有成功,再干一件事还是没有成功,两三次下来,你就开始怀疑自己,做事情也掌握不了方法,很多人在一次失败之后,失去了自信心,就没有机会去发现怎样才能成功,一辈子都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

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踏踏实实地做好。有的人天天都在关心新技术,整天掉在新技术的旋涡里,从来就没有抓住一个技术干出一件事情来,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出现,他也永远Catch不完,因为他从未在一种技术中扎进去。只有通过定位在某件事情,再来了解其他事情,掌握一件非常扎实的东西,这样往前走,就会很顺利。

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一点,我的感受尤其深刻,做一件事,把它做成功,从一个行业转向另一个行业也会容易得多。

其实我们的工程师的创造力不比西方的工程师差多少,只是自己容易把自己限制住,哎呀,我们不如人家懂。他们不明白,事实上,规则就是定出来的,然后不断地有人再来加以完善。所以,生活中你必须推动自己往前走,一个好教练他本身就应该是一个Creativeman。

第二方面,一个好教练必须让球员知道如何去配合,你必须明白,没有一个人只凭自己的力量就能赢,只有大家配合起来才能赢得胜利。

第三,你必须让球员自己参与进来,让他于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或者让他自己把这项工作变成他所感兴趣的事,他主动去做比你带着他做要好得多。要使这种创造性、积极性慢慢变成大家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就要把工作和兴趣结合到一起,并且懂得如何去配合,每个人为自己建立更大的发展目标,这对整个集体、整个部门、整个公司和自身都有好处。

“喂一口吃一口”不是一种好办法,在很多方面我会很放开,比如说我会介绍一些非常有知识的人来给予他们很多的观点,让他们吸取各方面的长处,就像球员参加更多的比赛来提高自己一样,而且到最后他们会主动地解决一些问题,在关键的时候再给予他们很好的经验来共享,这才是一个好教练,你不能说,你就别上场了,我来替你打球,那不可能打赢比赛。

每个人应该定一些挑战性的目标,你定下来做到哪一步,就必须做成。这里面调动积极性是最重要的,当然必须让他们学会一些方法,知道如何去配合,懂得规则,然后鼓励他积极地参与,让他感受到自己也是一个优秀团队中的一员。

暑假里,高克家开始在一家美国餐馆做Busboy。他并不歧视那种工作,但想像一辈子干这份工,高克家实在是不能容忍。干了3个月后,他又回到了学校,这一次他是全力以赴,白天工作,晚上上学,电话也不打,几乎中断了所有的社交生活,连吃饭也降低到了最低的标准——管饱就行。三年半的时间里,他读完了全部40多门大学课程,几乎全优,只是他当时“话都说不好了,因为几年里都没有社交活动人也老了许多”。多少年后,高克家回忆起这段生活,觉得自己当时都“有那么一点傻气”。

对高克家来说,如果说奠定自己今天成功的基础是自信,那么这种自信来源于自己在事业上点点滴滴的积累,“做一件事,扎下去,有了第一次成功,就会有后来的无数次成功”,相反,有的人因为一次失败,没有及时来得及领悟原因,便与成功再也无缘,一辈子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永远模不到成功的大fi,实在是究可哀也。

也许是生长在美丽的滨城大连,海水太咸。海风太硬的缘故,高克家有着大连人典型的性格:豪爽。硬朗、永不服输,而且充满着自信。在美国生活,他与许多留学生一样,曾遇到很多压力:经济拮据、语言障碍、种族歧视、婚姻破裂等等,但他一次次地挺过来了,而且过得一天比一天好。高克家认为,许多人就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毅力和进犯C,在这些压力面前自信崩溃,变成了碌碌平庸之辈。他有一句名言:“即使你周围所有的人都对你失望了,你自己也不能失去信心,凡事一定要靠自己努力。”

高克家并不把舞蹈和计算机看成是两个互不关联的行业,直到现在,除了卧案机房之术舞台上依旧活跃着他的身影,他甚至把自己在舞蹈经验上的一些积累都应用在他后来的读书、研究和管理中。更重要的是,对他来说,舞蹈是他平衡生活的一种有效手段。读书的年代里,跳舞使他身心健康,“在极少睡眠的情况下,仍能集中精力读书”,而对高克家的幸福生活来说,舞蹈就成了他忙碌生活中的调味剂,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节上,他就即兴为同事舞起一段芭蕾,“因为n见到今年发展得很不错,也有了很好的心情来跳舞”。

高克家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在《IT人》栏目中,我们有史以来收到了最长的一份简历就是来自高克家的,足足长达7页纸!就在我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给我的一位同事讲解什么是“Jini”,长长的黑板上,他密密麻麻写得满满的,边写还在一边问我那位同事,“明白了没有”。在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间他也不断地通过E-wb跟我沟通,就在我草就他的这篇访谈文章时,他坐在飞往西安的飞机上,一边在看初稿,一边给我打电话,说我的初稿“写得不好”,因为“既然要做,就要做得最好。’最后周末他约我见面,在贵宾楼的咖啡厅里,他几乎是一字一字地修改了近两个小时!当然,本人也未能免俗,属于相信“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的那类人,尽管文章写得很臃肿,在一旁看高克家大段大段的删改,实在是不忍目睹,直到他撂下笔说,这下好多了,我才得以“解放’。

为TDC感对自豪

我个人觉得在技术中心发挥得很不错,一个人的背景比较丰富,这是一种财富。我所学习的基础理论搬过开发的经验、了解西方的开发环境。西方公司的管理艺术和经验等等,集合到一起,再加上自己在某些技术领域的成功,应用起来就更容易得心应手。

当年学舞蹈,受益最大的是每当各个文艺团体来招生时,他们都有一些非常好的技术人员,老师就—一邀请他们给我作指导,因此我当时成长得特别快。同样的道理,在技术上我带工程师时,我会吸收很多不同的有高层技术经验的专家来作交流,工程师们有很多的机会来看到不同的技术专家的不同观点,他们提高起来也比别人快得多,见识、阅历和能够定位技术发展的能力就非常好,做起来不比西方技术人员差。

在部门的建立、计划、规划、项目、每个人的交流、培训等方面,我们做了许多有非常有成效的工作。中心从建立到今天快两年;发展非常快,一开始我就听说要有半年的培训、半年了解产品,然后再做项目,实际上我们从测试就进入项目,培训就在测试、了解项目中开始,慢慢看如何参与和配合,他们成长起来比我料想的要快得多,作出了很多贡献,令我感到非常自豪。

带徒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