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红楼:我是贾琏 > 第226章 我牛马也

第226章 我牛马也(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书房内,贾琏手持一卷,放下后叹道:“《太祖实录》,细读可知当今天下。”

本朝太祖马背上得天下,可谓文武兼备的大能了。当然人都是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了,只不过有的人天赋高,进步的快,有人低,进步的慢。

贾琏看来,李亨就是天赋高的,李元则是低的那种,或者说读书读傻了,被PUA了。

读书人有家国情怀,大体上是家在前。

这也算不得错,作为皇帝呢,肯定要想法做大蛋糕,而不是拼内卷。

回到家中的李亨,很快拿到了太祖实录,仔细的看目录,很快找到了相关内容。

【时有御史奏报,晋商多有走私胡人者,太祖令龙禁尉查之,得实据,灭百余户。】

就这么一段话,看的李亨后脊梁冒冷汗。

父皇类太祖,当年太祖灭百余户晋商,如今晋商依旧在朝中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主要得益于太上皇时期,对晋商停止了打压,使得晋商快速崛起,故而有南徽北晋并称。

央行成立时,晋商得到了太上皇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如今的晋商银行。本部在金陵的两江银行,主力则为徽商。然则晋商势大,如今多有触手进入两江。

李亨听了顿时欢欣鼓舞,心道:“贾琏向着我了。”

这事情怎么说呢,贾琏当然希望是李亨上台,毕竟李元那边完全没接触,好像那位殿下的手下,都是看不上自己的所谓名臣,多为方党余孽。

提到李元,李亨不禁露出担忧之色:“二兄有贤王之名,我远不如也。”

贾琏听这话明显的信心不足,那怎么可以,赶紧给他鼓劲:“陛下春秋鼎盛,身为皇子,有贤王之名,可不是什么好事。哪天六月飞雪了,头上掉几片雪花,那就是王上加白。”

李亨不是很明白,一脸疑惑,贾琏四下看看,知道柱子在门口站着,压低了声音:“二殿下越得朝臣拥戴,越易被忌惮。如今二殿下在央行,审批上卡的不严格,将来一定会出事的。需知,这些人本就有钱,才能以钱生钱,家中还有人在朝为官,想想前明晋商吧。没事多翻翻《太祖实录》,定能受益匪浅。”

贾琏进一步道:“我劝殿下最好不要动心思,那女的是个吉普赛女郎,其地位放在本朝,就是贱籍。如传教士所言属实,此女为娼家也。西洋贵族女性生活糜烂,其夫往往以妻有情人为荣。滥交导致花柳泛滥,次女没准就有。殿下想要西洋胡姬,可以找传教士要。”

李亨不是很明白,也不知道圣女的存在,贾琏也没继续解释,准备提前下班走人。

最近一直在忙,难得有休闲时间,为何要累死累活呢?

年纪轻轻的,太追求进步毫无意义,眼下不求进步,但求三十岁混到从三品,这就算是飞速进步了。年轻居高位,不是好事。

李亨有日子没见贾琏了,自然不肯放让走,死活要请客。

贾琏回神后,见承辉帝不善的眼神,赶紧正色行礼:“臣为陛下贺!”

承辉帝得意的抬着下巴道:“裘世安,赏元妃父母……。”

现在就看十个月后了,要生个儿子,元春的贵妃就稳了。

贾琏想的是,元春在后宫里,能不能护住这个孩子。

不行,得加大对裘世安和夏守忠的贿赂力度了,不能像过去一样了。

贾琏道:“此帝国连接欧亚,大而不强,可以为盟友也。再者,不用本朝出一分钱,礼仪上周到一点,惠而不费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通过接触,一点一点的了解对方,知道对手的长短,此谓知己知彼。若闭关锁国,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天下之大,非中华一地也。天下至尊,当类盛唐,而不可学前明。”

承辉帝思虑一番道:“伱盯着点李亨,别让他出乱子。具体方略,出了问题唯你是问。”

贾琏怒了,出了事情我背锅对吧?好吧,你是皇帝,你说了算,先忍了。

正在此时,裘世安进来道:“陛下,大喜,大喜啊!”

承辉帝看他道:“喜从何来?”

“中世纪瘟疫大流行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教廷的权利受到了巨大的削弱。如今的法兰西,虽依旧以教会为尊,实则权利上已经发现了结构改变。”

贾琏说的这些,承辉帝不是很明白,抬手打断他:“说的详细点,什么文艺复兴?”

贾琏想了想道:“也就是这一百多年的事情吧,黑死病导致西方人口锐减,西洋信众原本以为教廷无所不能,但黑死病广泛流传,教会无能为力,导致民间多有哲人诞生,从各自观察的角度,开启了一场文艺运动。进而波及了天文地理等领域。西方开启大航海之后,从各地掠夺来的巨量财富,进一步推动了文艺复兴带来的各种思潮的发展。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利益,推动了算学、物理等现代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基础理论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并主要体现在航海以及军事层面。本朝看到的时,船坚炮利。”

听到船坚炮利,承辉帝微微皱眉,却很快又平息道:“你的意思,当与法兰西加强交流?”

贾琏摇摇头:“非也,区区法兰西,于西洋为大国强国,然则陆强海弱,本朝应面对整个西方,犯强者,借可学之。此谓师夷长技以制夷。”

为何是走向大海,而不是拓展西域呢?道理很简单,成本。海运成本最低。

很多人看历史文章时,丝毫不考虑成本问题,这是不行的。

任何行动都要考虑成本的,不仅要考虑朝廷的收入,还要考虑民间的收入。

任何一个皇帝在位,如果下面的人都反对一件事,那往往就意味着,触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现实中你睁眼看看就知道了。(暗示:最近忙着房子维权的事情,更新往往晚一点。)

我这里说的大多数,不是指普通百姓,而是指多数的既得利益者。

“尊夫人有喜,孤备下一份礼物送上。”打发了传教士,听鸿胪寺的人汇报了准备工作,没一会就完事了,李亨开始与贾琏拉关系。

两江之行对于李亨而言,收获巨大。主要是看到了基层士绅的真实嘴脸。那么朝着官员,必为士绅一员,那么可以推断官员的家人们都是啥货色了。

正因为如此,郧阳府的做法,才算是震撼了李亨,并且意识到,为何贾琏受宠了。

拉到旗下做牛马是不可能了,这是亲爹的牛马,李亨只想着与贾琏把好关系维持下去。

贾琏的印象中,李亨这个人是很聪明的,出宫开府之后,成长的很快。虽说本性难移,但能够装一辈子礼贤下士,那也只能认为是真的。

(PS:有人说我为清朝洗地,我就搞笑了,当下的疆域版图,怎么来的?你是不是对道统两字有啥误解?腐败无能归腐败无能,那也是历史上一个继承中华道统的朝代。你非要踢出去,那就是卖国。奉劝这类人还是多读点书,免得贻笑大方。真正为清朝洗地的人,提的所谓人口四亿。丝毫不提当时的全球温度以及生活水准。吃糠咽菜这个词怎么来的?)

我大清就是一个拼内卷的典型案例,兼之非主流民族,更是做出了各种荒唐的操作。以甲午战争为例子,其实清政府更多防备的事北洋,清末新政那会,还搞出一个皇族内阁,彻底的令立宪派死心了。

贾琏观太祖实录,他比较爽,没必要为做蛋糕担心,主要是考虑如何分蛋糕。

再看太上皇秉政期间,就是一直在败家,把太祖攒下的家底,基本都败光了。嘉庆来了都要给他磕一个。为何不是乾隆而是嘉庆呢?因为乾隆给嘉庆留了个和珅啊。

扯远了,贾琏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借助达达尼昂到访的契机,推动大周走向大海。

这些消息都是李亨瞬间想到的,贾琏难道是在暗示,二皇子背后有晋商摇旗呐喊么?

李元确实优秀,行走坐卧,为人性格,非常符合文臣的胃口。

李亨想到这里,不禁暗道【我得贾琏相助,勋贵能向着我么?】

可惜,身边还是缺少谋士啊,如此纷繁的局面,实在难以看透。

开府之后,李亨采取了保守的策略,故而身边缺人。主要原因还是他这个皇子缺乏号召力。跟着他干没前途,自然没有文臣愿意入幕,想来的则是一些仕途不得志之辈。

李亨听罢,顿做沉思状,贾琏之言,可谓指明了一条道路。

能不能继承皇位的关键,自然是在父皇身上。如何获取父皇的信任,贾琏不是说了么?

学太祖!

心中有事的李亨,也不惦记什么西洋胡姬了,赶紧回家去,让人找一套太祖实录。

至于李元那边,贾琏分析的很清楚了,得到朝臣的拥戴,并不是好事。

贾琏无奈的威胁他:“公务在身,怎么好赴宴,殿下还是多琢磨琢磨,接下来该如何处置法兰西使节之事,处置得当,必得陛下欢心,处置不当,白日宴饮就是罪名。”

李亨顿时醒悟,连忙作揖道:“还请贾兄教我!”

好嘛,都不自称孤了。

“很简单,四個字,入乡随俗。既入我朝,当尊本朝礼仪。不会也不要紧,慢慢学就是了,学会为止。总之,绝对不可出错。此事可大可小,我闻二殿下在央行干的还不错,朝臣多有赞誉之声。殿下势头刚起,切切不可大意。”

一番话算是比较难得了,以前贾琏是从不掺和的。

这可真是意外惊喜啊,是好事,也不是啥好事。

如果生个公主,贾琏觉得是个好事,生个皇子的话,那就不好说了。

裘世安道:“元妃身体不适,太医看了称,喜脉也。”

承辉帝果然是狠狠的一愣,自登基以来,后宫耕耘不断,却一无所获。元春的喜讯,说明他还是行的。心中狂喜的承辉帝,看了一眼贾琏,发现这厮呆若木鸡的表情,顿时心里不悦,悻悻的想:朕多年未得,竟传到他的耳朵里了?如今现实面前,知道错了吧?

贾琏简直如同天雷滚滚,原著中元春可没孩子的。

还以为是承辉帝不行了,没想到是有的地不够肥。

这事情对贾琏的冲击无疑巨大,毕竟一切都发生了扭曲,原著走向没有参考价值了。

社会革-MING这种事情太过作死,贾琏是绝对不会碰的,其实太祖才是最佳人选啊。

但是贾琏不介意催生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出来,用利益推着大家往前走。你不走,钱就被别人挣了,甚至本身的钱还守不住。

“西洋人善经商与海盗,臣以为,不可以正常人对待,亦不可回避之。不然此消彼长,假以时日,后代受难也。彼等要做生意,那便做,要来打劫,那就弄死他。一手拿紧俏货,一手拿枪炮,这才是面对西洋的正确之道。”

贾琏就不信了,我反复的说,一直坚持这个论调,时间长了肯定会有效果的。

承辉帝问“为何你建议使团前往奥斯曼帝国?”

你个无权无势无钱的三无人士,你就别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听证会都被代表了。

次日一早,贾琏先进宫去了,毕竟领了皇命。

很顺利的见到皇帝时,觉得皇帝的眼神总是带着点讨薪员工的味道。

贾琏赶紧自我反省,最近确实不怎么进宫,这不是工作忙么?

一五一十的,说明了如何以李亨为首,处置使团的事情,又分析了使团的构成,以及西洋世俗权力与教会之间的矛盾。

双方合作中虽有瑕疵,大体上是好的。

贾琏在谈话中也不那么保持距离了,不想谈自家的话题,直接转移目标:“殿下喜好胡姬?在下可取信西域,让人挑几个好的送上门去。”

李亨心思被看破,心虚的四下看看,没人在侧时才低声道:“西域胡姬保守的紧,脸都要遮住的。这西洋胡姬,作风大胆,颇为新鲜,故而多看了几眼。”

贾琏微微一笑,低声问:“大么?”

李亨没有防备,本能的点点头,反应过来顿时闹了个大红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