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南朝不殆录 > 第80章 战邙山之先例后篇

第80章 战邙山之先例后篇(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

宇文泰率军入关,屯于渭上。

东魏军追击至陕城,达奚武等率兵拒守。

高欢于是召集诸将,总命群僚,商议进兵行止之事。

诸将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

“食毕,若干惠谓左右道:长安死,此中死,有以异乎?乃大张旗鼓,吹奏号角,收拢散卒缓缓而退。追骑怀疑有伏兵,不敢过分相逼。”

“退至弘农,若干惠向太祖陈贼形势,悔恨垂成之功,亏于一篑,唏嘘流泪不止。”(注7)

“南郢州刺史耿令贵对部下道:大丈夫见贼,须右手拔刀,左手把矛,直刺直斫,慎莫皱眉畏死。大呼单身杀入敌中。”

“混战之中东魏兵锋刃乱下,众人皆以为他已战死。谁知不久,耿令贵破阵而出,奋刀而还,如是数四,凡敢当于他面前的东人死伤相继。”

“耿令贵又对部下道:吾岂乐杀人!壮士除贼,不得不尔。若不能杀贼,又不为贼所伤,何异座谈高论的文人也!”

高欢好不容易逃得性命,并没有就此畏怯气馁甚至遁去,而是重整了军队再度交战。

东魏军见主帅无事,声势复振。

酣战大半日,已到了黄昏时分,东军人数倍之,西军以寡敌众,体力逐渐不支。

高欢看出了西魏军的薄弱之处,下令集中攻击左军。

战局开始慢慢崩坏。

他高声呼喊高欢的鲜卑名:“贺六浑,贺拔破胡必杀汝也!”

高欢几乎绝望。

就在生死一刻,河州刺史刘丰生从傍射箭掩护,中追兵二骑落马。

武卫将军段韶也拍马杀到,拈弓搭箭,射翻了贺拔胜的坐骑。

骏马悲鸣,奔出几步后倒地毙命,贺拔胜滚落马下。

却听普六茹忠说道:“那位美艳聪慧,此前高澄逼奸不成,衣衫皆裂的李氏。邙山之败后西行,为高欢所擒。依律当死,高澄盛服见之曰:‘今日何如?’李氏无语,乃从焉。”

普六茹忠森然道:“战胜则威无不加,战败则妻子不保,汝等切记!”

-----------------

《地名对照》

弘农:今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

众人皆改容认真而听。

“其一,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太祖和齐神武都是一代人杰,有大气运的人物。即便如此,邙山之战两人也是险死还生,侥幸得还。汝等既然上了战场,当抱必死之心。”

“其二,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当有坚忍不拔之志。邙山之战之所以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只因太祖和齐神武都是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的人物。由此才可以逆境崛起,绝地反击,扭转局面。汝等不要因为战况的一时失利就信心顿挫,更当于败局之中,寻得那一丝胜机。”

“其三,”

普六茹忠顿了一顿,勉励众人道:“在邙山这个地方,我军已经败了两次。俗话有云,过一过二不过三。我已经五十有八,年不久矣。本次能否雪耻,就要看你们这群小辈的了。“

并赐王勇仍名勇、王文达改名王杰、耿令贵改名耿豪,以彰其功。

邙山之战尘埃落定。

-----------------

普六茹忠长叹一声:“我军败了,东魏平豫、洛二州,拓地至弘农。”

“我军督将以下被擒四百余人,俘斩六万,损失高达八成,精锐士卒一旦而尽。”

此时又得闻宇文导治兵训卒,得守捍之方,知关中有备。

高欢于是命刘丰生率数千骑追击,自己则统领大军东归。

数日后,刘丰生率军至弘农城下。

守将乃是王思政,他下令打开城门,解衣而卧,慰勉将士,表示敌军不足畏。

王思政此前守玉壁,刘丰生早就领教过他的厉害,见状心存忌惮,不敢进兵,乃引军还。

尉兴庆力战追兵,四面发箭阻敌,射杀多人。

矢尽,死于乱刀之下。

……

得尉兴庆阻击争取时间,高欢逃过一劫。

然而西魏军还在执拗地追击。

唯有陈元康道:“两雄交战,岁月已久,今得大捷,便是天授,时不可失,必须乘胜追之。”

高欢问道:“若遇伏兵,孤何以济?”

陈元康答道:“王之前沙苑还军,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若舍而不追,必成后患。”

封隆之之子封子绘也道:“混一车书,正在今日!天与不取,反得其咎。时难遇而易失。昔魏祖之平汉中,不乘胜而取巴蜀,失在迟疑,悔无及已。伏愿大王不以为疑。”

陈元康和封隆之都是高欢智囊,然而文臣要战,武将皆不愿战。

“于谨最为多智。”

普六茹忠不知道是褒奖还是讽刺。

“率其麾下伪降,立于路左。东魏军乘胜逐北,不以为虞。待追骑过尽,于谨自后击之,敌军大骇。独孤信又集合兵士于后奋击,齐神武军遂乱,以此大军得全。”

“李远李万岁在送高仲密入关后,引军返身来援,整顿所部殿后。”

“骠骑将军,建州刺史杨摽守柏谷坞,大军撤退,也弃守回师。侯景率精骑来追,杨摽与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韦法保同心协力抵挡,不退反进十数里,击退了侯景。”

普六茹忠说到此处,不禁感叹道:“大军相争,胜败不惟人力,也是天命。”

“赵贵率领的左军失律,诸军在东魏军的攻势下逐一崩溃。此战胜败已定,之后就是追击与殿后了。”

普六茹忠讲起了最后一段的撤退战。

“我军众将,在这日暮时分,展现了各自的武勇风范。”

“右军主将若干惠与副将陆通率所部力战,高欢屡次来攻,都被击退。一直战到晚上才后撤。东魏兵追来,若干惠悠然下马,回顾命厨人准备饭食。”

等到从骑牵着副马赶到,高欢已经逸去无踪了。

贺拔胜叹道:“今日之事,吾不执弓矢者,天也!”

否则以二百步外,一箭射中卫可孤手臂之手段,高欢岂能逃得性命?

-----------------

就在宇文泰的中军和若干惠的右军取得了胜势之际,左军赵贵的战况逐渐不利。

陕城:今三门峡市西

稠桑:今灵宝市西北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众人听得先人往事,早已热血沸腾,心中有说不出的愤懑遗憾。

再得普六茹忠的教诲激励,都轰然起身,身上的甲胄哗啦啦作响,大声道:“敢不拼死作战,以雪先人之恨!”

普六茹忠对众人的反应很是满意:“甚好。今日已晚,好好歇息,明日出潼关!”

众将领诺,转身正待走出营帐,只听普六茹忠又道:“邙山之战,还有一个结果。”

众将停住脚步,以为要说些军政方面的后续影响。

他终于讲完了这段往事,环顾众人,见愤愤不平者有,怅然若失者亦有。

“阿坚!”

被突然叫到名字,那罗延猝不及防,应声出列。

“明日分兵,我率军北上沃野,另一部人马交由你带领去洛阳。”

普六茹忠一改讲述时的和善模样,尽显军中主帅威严,肃容道:“今日讲这些陈年旧事,希望你能明白三件事,其他人也都听好了。”

……

此役大军不利,唯王勇及王文达、耿令贵三人力战,皆有殊功。

宇文泰赏帛二千匹,令自分之。

三人皆拜上州刺史,以雍州、岐州、北雍州拟授,因州有优劣,令探筹抽取。

王勇得雍州、王文达得岐州,耿令贵得北雍州。

车骑大将军、都督西燕幽沧瀛四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尉长命之子尉兴敬,为帐内都督。中流矢,卒。

高欢身边从人更少,几乎单身独骑。

贺拔胜与高欢早年相识于行伍间,突入阵中后一番冲杀,终于寻见高欢踪迹,率十三骑逐之。

一追一逃,驰出数里。

贺拔胜手执丈八长槊,眼看马头马尾相距不过两丈,槊刃再有二尺即可刺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