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南朝不殆录 > 第107章 铁杖传谣

第107章 铁杖传谣(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想到此处,侯胜北向着袁敬笑道:“长者可能打听到朝廷使节与欧阳刺史的见面经过?”

……

此事甚是容易,只要不是两人私下相会,有左右人等相随,消息就能打探出来。

欧阳纥接见朝廷使节时,盛列仗卫,言辞不恭。

徐俭并未被其压倒,凛然训喻道:“吕嘉之事,诚当已远。将军独不见周迪、陈宝应乎?转祸为福,未为晚也。”

当事之人可是站在悬崖之上,一步迈出,就再无回头可能。

涉及一门一族的生死存亡,岂是那么容易下定决心的。而且尊卑有别,要打破心障,反抗昔日主君,又谈何容易。

所以大多都是被逼无奈,退无可退之下,才豁出去拼死一搏。

有了袁敬提供的信息,分析欧阳纥的心态就很简单了。

连萧引、袁敬这样的德高望重之人都和自己勾连,对欧阳纥的未来毫不看好,何况是见风使舵之辈?

侯胜北琢磨道。

若要破解此局,蛮干是不行的,还需从分析敌方主将的心理入手。

幸好,欧阳纥左右,皆有愿意通风报信之人。

袁敬告诉他,自己累谏欧阳纥,为陈逆顺之理,言甚切至。

欧阳纥虽然不从劝谏,仍然做出了反逆之举,但是内心还是摇摆不定,没有下定决心彻底和朝廷割裂。(注2)

萧介则是染翰便成,文无加点。

留下了“臧盾之饮,萧介之文,即席之美也。”的佳话。

萧介之后出任始兴太守,萧引以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

于是与弟萧彤及宗亲等百余人奔岭表,如今依附于欧阳纥。

萧引之兄,黄门侍郎萧允与侯安都有一段渊源。永定年间,侯安都为南徐州刺史时,曾经躬造萧允府邸,申长幼之敬,执礼甚恭。

孤独长者遂以黄金为砖,遍地铺满,才终于买得此园,延请佛陀在此讲经二十年。

当初萧妙淽讲到此处时,侯胜北评论这太子嘴上说不卖,却开了个天价,也就是碰到孤独长者这种拿钱不当钱的。

最后还不是卖了。

侯胜北总结道,所以这是一个黑心奸商和撒钱土豪的故事。

不出意外,遭到萧妙淽的狠狠训斥,说他亵渎了善人佛心。

一旦秘密变成不是秘密,再扣留使者也就毫无意义了。

有一点须加小心,不排除欧阳纥铤而走险,杀人灭口的风险。

所以让欧阳纥感受到窗户纸即将捅破,然而又是将穿未穿的程度,赶紧打发朝廷使节回去了事,此为最妥。

方略已定,侯胜北起身出门。

得去禁闭徐俭的实地看一下,时间过去了一旬,麦铁杖也快待不住了吧。

若是血气刚勇之士,必然大怒痛加驳斥。

若是老谋深算之人,必然卑词厚礼,以骄敌心。

沉默不语,已为徐俭此言所动。

盛列仗卫,言辞不恭,不过虚张声势,掩饰不安。

……

在阳春待了两天,告别了冼姨,侯胜北前往广州和徐俭汇合。

他没有大张旗鼓,悄悄地进了广州城。

外无必救之援,则内无可守之城。

当初和徐俭兵分两路,除了要去见冼姨,也有在外策应之意,以免被欧阳纥一锅端了。

侯胜北进城之后,先去见萧引、袁敬二人。

吕嘉是六百多年前的南越国丞相,杀掉了主张归汉的南越王赵兴,与朝廷抗衡。结果引发大汉平南越之战,次年战败被擒,南越国灭亡。

徐俭都拿周迪和陈宝应两个传首阙下的死人头说事了,欧阳纥都不生气?

袁敬说,他听后沉默不语。

有戏。

若是狂妄自大之徒,必然吹嘘自家实力。

他要是放了徐俭进城,岂不是更加动摇人心,影响士气?

不杀,是为了留一线余地。不放人进城,则是由于缺乏自信。

既然欧阳纥的想法仍然意存两可,其中就有可趁之机。

需要往某个方向,重重推他一把。

不过在行事之前,还需谨慎确认。

杀了使节,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朝廷为了维持尊严,必起大军征讨。

一旦兵败,满门不留。

侯胜北听完袁敬的讲述,设身处地站在欧阳纥的立场一想,对于臣子以下犯上,谋逆造反,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心理负担,再次有了深刻体会。

所以当年阿父你也是承担着这样的压力吧。

旁观之人说起谋反篡位二字轻巧。

他本人则是在前几年出使北周时与侯胜北相识,此番委托给弟弟带来一封家信。

黄门侍郎袁宪早早投靠陈顼,与侯胜北有共事之谊。其叔袁敬也在欧阳纥左右,同样有家信奉上。

侯胜北进城找到二人,一打听情况,糟了。

欧阳纥压根儿就没有放徐俭进城,在城外接见了他。之后就把徐俭安置在城外孤园寺,遣人严密看守。(注1)

“欧阳纥杀又不杀,放又不放,扣着徐俭在城外,会是怎样的心态呢?”

侯胜北趁夜来到孤园寺附近一观。

据说佛陀讲经时,猕猴数千,左右观听,寂静无声,是为异象。

此时只见皎洁月光洒在寺庙院落,心想故事里既然有猴子,玉兔下凡来此也不奇怪吧。

后人会怎么编这個故事呢?

……

孤园寺的名字由来,无疑是源自于舍卫国祇树给孤园。

萧妙淽给他讲过这个佛经故事。

孤园乃是孤独长者向舍卫太子买来,孝敬佛陀的。

太子不卖,说要买我的园子,除非黄金铺满园地。

侯胜北觉得已经把握住了欧阳纥的心理。

既然朝廷旨意已经传达到位,接下来只要返回复命即可。

那么如何说服欧阳纥,放使团离去呢?

侯胜北冷冷一笑。

他不是担心使节进城,影响人心么,那就从此处入手。

萧引字叔休,在前朝任西昌侯仪同府主簿。侯景之乱时,萧绎在荆州,实力最为强盛,朝士多往归之。

唯独萧引认为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

其见识高明如此。

须知萧引之父萧介可是由萧绎举荐,曾经担任萧绎的谘议参军,相比起旁人关系更近一层的。

当初梁武帝宴请后辈二十余人置酒赋诗,臧盾以诗不成,罚酒一斗,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