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女配一心脱贫 > 224、霸道村姑成壕路28

224、霸道村姑成壕路28(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然而钱宝芳其实更想在县城买个带院子的房子,然后不仅能当新房,还可以把爸妈接过去一起住。

让她和卫斯年住在县政府大院的筒子楼里,却放钱爸钱妈在医院家属院的杂物小平房住着,钱宝芳不能安心。

卫斯年了解了她的想法后查了查近些年上头下发的政策资料,然后拿着去和县领导谈了下,回来告诉钱宝芳,买卖房子的条例,上面其实已经通过了,但具体实施起来进度比较慢,至少他们这边的小县城还没开展到那一步。

不过也不用等太久,县里很快就会将这些利民政策一一提上来实施下去,届时不管是买铺面还是小院子都可以。

在此之前,新房只能先布置在他的宿舍里了,等以后时机到了再买房子搬家。

“不是他们不重视这事儿,不愿意过来,极有可能是出不来,据说有些研究把的特别严密,进去了就轻易不放人的,还请叔婶见谅介个。”卫斯年讪讪着为自家父母说了句公道话。

钱爸钱妈连忙摆手,心知亲家那两人是干大事的,不来就不来吧,只要诚意到了就行。

“那边既然没意见,咱就按照这里的风俗来办事儿了?”钱爸最终确认道。

卫斯年欣然点头,没有一点意见,全凭二老安排。

钱妈顿时一乐,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当即欢喜地提醒说,“好孩子,还叫叔婶呢,该换个称呼啦。”

之前他们已经找人算过良辰吉日,定下了婚期,时间正是在秋收后不久。

以二老的意思,那就是让卫斯年到时看能不能请几天假,秋收后在村里把婚事办了。

县城领个证宣誓词什么的进行一下就成,村里的婚宴酒席是肯定要摆的,怎么的也得请乡亲们见证庆贺一番。

另外,还有京都那边需要提前通知一声。

钱爸他们经过上次卫斯年的介绍,也知道搞研究的那些高人一般都忙的没啥时间,亲家夫妻俩对儿子貌似也不太关心,到时结婚来不来现场无所谓,但总得表个态出来,不然他们闺女进门成啥了。

倒是她开店的模式可以借鉴。

不等王中华从中学习管理服装店的经验,钱宝芳趁着秋装上新的功夫,难得从和卫斯年的甜蜜恋爱中抽身,筹备着在城西开了一家同样的芳芳服装店,满足大家无须跑过全城就能买到她家衣裳的意愿。

于是乎,在第一场秋雨落下之时,芳芳服饰的第一家连锁分店开业了。

与此同时,县城周边又落建了几所工厂,像肉食品厂、饼干厂、罐头厂之类的依次在城外落地开花。

这些全是卫斯年忙碌的结果。

对于这个安排,钱爸没反对,当时决定把他店里这些没来得及卖完的货带回来就是这样的意思,随便钱妈支用。

要说以往钱爸钱妈可没这般巧心思,也肯定舍不得白白把打好的东西往外撒。

但现在两人不是都长过见识了么,一家人都在县城里开店做着生意,家中每日大把进项,眼界和底气早已养的不一般,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像人情往来这事儿,不用钱宝芳多提醒,他们自己就做的妥妥当当。

都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有了凑份的席面和送上门联络感情的好东西,村里谁还会说他们家不好?

于是钱爸钱妈索性关闭店铺,挂上个回家收秋的告示牌就包袱款款地回村了。

同时,钱宝芳也查看了一番自己的两家服装店,敲打一下看店的人,随后和卫斯年一起跟着回去。

王中华那些人则是留了几个看铺子的人,剩下也同钱宝芳家一样纷纷在秋收前回村忙农活。

他们这群人相当于是体体面面衣锦还乡回来的,受到乡亲们热烈的欢迎,围上来恭维说好话的不知凡几。

众人这么热情,王中华作为村支书儿子,索性就由他牵头,让外出做生意挣到钱的人凑份子摆了一场酒席,宴请诸位乡里乡亲。

钱爸钱妈虽然心疼闺女额外花钱雇人看店,但对她和女婿这样培养感情却特别支持。

夫妻俩看过一段时间,瞧见闺女比开店忙碌那会儿开心许多,索性也就放开了,觉得这般也挺好。

随着盛夏过去,初秋来到,城东的芳芳服装店经营的如火如荼,衣裳风靡全城。

制衣厂那边在初秋前就接到过钱宝芳的几次秋装设计图稿,做出来后默契地没在县城投放,只要是打着‘芳芳服饰’标签的服装,厂里除了给本地的芳芳服装店供货外,其他的基本全部销往了外地。

王中华他们已经将店铺开了起来,但仍旧是跑南边进货居多。

钱宝芳再没有不满意的,回去和爸妈将此事一说后就开始积极地布置新房,将那一室一卫的房间改造成她心目中的样子。

卫斯年则搬去和同事暂时挤一挤,并找来了建筑材料和工人按照对象的意思装修,不用几天就弄出个差不多的模样。

等到收拾妥当,新房就晾在那儿通风,只等两人结婚后搬了嫁妆过去铺床热灶。

又一年秋收来到时,卫斯年直接请了婚假,然后同钱爸钱妈他们一块回去,准备先帮忙收秋,然后再摆酒席办婚事,重要的事一件不落下。

反正村里新建的房子中本就有两人的房间,这会儿回去农忙不怕没地方住。

卫斯年看了眼没反对的钱宝芳,立马应声笑着喊了声爸妈。

钱爸钱妈哎哎应着,高兴的满面红光。

稍后,卫斯年特地空出一天时间陪钱宝芳在县城里逛街转悠,还去郊外新建的工厂里参观了一圈,最后回来趁着民政局工作人员下班之前,两人过去把证领了。

钱宝芳在这之后被他领到了县城府的干部宿舍,后者打算将其改装成新房,以后两人一起住。

虽然卫斯年分到的只是一室一卫的房子,但空间不算小,隔一下能分出个小客厅和卧室出来,而且还有小阳台,门外也有地方能放个火炉子当厨房,不想做饭的话也可以直接吃县政府食堂,瞧着挺不错的。

卫斯年一一应着,很快就给在京都的父母去了信,直接发的电报,在这个时候最是快速高效。

当天发,当天就得到了回音。

卫家爸妈的回信是全凭卫斯年自己做主,表示夫妻两个现在全都正忙着研究项目为国家做贡献,几年内没一个能脱开身离京外出的,因此麻烦亲家这边帮忙置办一下,届时他们人来不了,但一定会寄来聘礼和东西以示歉意等等。

钱爸钱妈看了这回信时再次一言难尽,愈加觉得女婿就是那被不靠谱的爹妈放养在外当野草长的小可怜,太惹人心疼了。

亲家两口子愿意放权让他们这边置办婚事是挺好的,但人家对儿子也太不重视了点吧,瞧着心里眼里都是研究,孩子都撩开手一点不管。

在钱宝芳为事业更进一步的时候,他也没闲着,给县里拉来了更多的资金,借助本地的农产品通过工厂再加工做成受大众欢迎的事物,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百姓的需求,还可以销往外地甚至全国,以期盘活县里的市场经济。

随着他这般苦心孤诣的努力,县城的经济几乎以肉眼可见地繁荣起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相应的,钱宝芳的服装店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是卫斯年功绩之下的受益人之一。

等到两人都空闲了下来,秋收又快到了。

回村收秋之前,钱爸钱妈将未来女婿叫过来,一家人吃了顿饭,商量给闺女办婚礼的事情。

即便有那心力嫉妒他们家赚了大钱的人,也不会明摆着说出来叫众人鄙夷瞧不起。

真有背地里说闲话动歪点子的,比方说那些极品亲戚之类的,不用钱爸他们出手教训,村支书父子俩逮住了就将其狠狠训斥一顿,坚决刹住村里的不正之风,还大家一个淳朴的生活环境。

一个是感谢他们不在村里的时候,大家伙对家人的帮忙照顾。

另一个也是为接下来繁忙的收秋加油打气。

钱宝芳家里四个人平时都在外,除了钱爸钱妈每月里偶尔会回来往家里田里瞧上一眼,其他时间大都多亏了邻里帮忙看着院子和地,不让那些极品亲戚霍霍了。

所以这次凑份子办酒席,他们家也不小气,直接送了五十块过去。

除此之外,钱妈还特意将带回来的水果零嘴一兜兜分出来,往周围的邻居家送,最后剩下的再给村支书王叔家送一些,不论是他家自用,还是到时办酒席端上桌招待乡亲都使得。

因为他们的特色就是这个,总有吸引客户的点,能够让他们的店面在一众如春笋般纷纷冒头的服装铺子中占据一席之地。

钱宝芳这边的样品仍然是通过他们捎带,但她会按照件数付钱,比他们卖的单品价还要高,绝对是够意思了。

王中华猜测到她的经营模式,试探着问了后觉得自己是搞不来的,没那个设计天分。

他那群兄弟也不成,吩咐着让他们干活行,但若是叫大老爷们捏着铅笔画什么图稿,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所以钱宝芳这种和制衣厂合作彼此赚钱互利的头脑,他们模仿不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