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9节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9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堵胤锡颔首表示认同

“届时漠南漠北群龙无首,而准噶尔部却早已在漠西养精蓄锐多年,磨刀霍霍,又会如何?”

“若是准噶尔趁我大明与清虏交战之际,伪清无暇他顾,兼并叶尔羌、喀尔喀蒙古,届时就算北伐成功,我大明会面对如何局面?”

一语点醒梦中人,朱由榔瞬时反应过来。

在过去,他一直是依靠自己对明末清初历史大概走向的了解来做判断,可忘记了一点,那就是自己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原本的历史进程。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堵胤锡都堪称南明政权中的第一流战略家。

相较于瞿式耜、陈子壮,由于出身寒微,他的眼界更加开阔,而且不迂腐,还对军事有所了解,从当初力主接纳顺军余部,取得李过、高一功信任,联合抗清就能看出这一点。

而和李过、李定国等将帅相比,他又更擅长用政治眼光来分析问题,而不局限在一城一地、一胜一负的得失。

这种战略眼光才是一个政权最需要的东西。

(我前后看了三遍《南明史》,刚开始觉得气愤,南明一帮子君臣实在烂泥扶不上墙,但后来再仔细想想,其实有些东西真的只是运气差。南明其实真的不缺明君贤臣,李定国堪称“小岳飞”,堵胤锡算是半个诸葛武侯,李过算是个“小关羽”,隆武帝的气魄格局也算半个刘备了,郑成功若是能培养的当,不乏郭子仪、韩世忠的本事。这几个人,如果能碰一块,就算不能中兴,混个南宋、蜀汉的格局,还是大有可能。但可惜,刚好在时间、空间上错开……)

君臣六人围坐殿中,中间摆着的,是一副简略的大明周边地图。

堵胤锡此时四十八岁,是五人当中最年轻的。

他扬起右手,指向地图西北一隅,斩钉截铁道

“臣以为,不仅要和叶尔羌贸易,而且要尽可能支持其部!否则他日,必有大患!”

此言一出,顿时让朱由榔振作,起来仔细聆听。

陈子壮也表示赞同,当初被李成梁养起来的建州女真都差点亡了大明江山,实在是让文官们心有余悸,叶尔羌可比当年的努尔哈赤势力大多了,如果再养出一头狼来,的确不妥。

枢密使李过却是反对道

“不然,叶尔羌与建州大不相同,建州女真之所以能成势,一则是因为皇太极等贼酋的确善于审时度势,二则,当时的辽东,其实周围除了大明外,并无强敌环绕,这才有了发展的空间。”

“而叶尔羌不同,北有准噶尔,南有和硕特,东有喀尔喀,若是真想进犯中原,都等不到大明出兵,周围群狼也能冲上去将其分食。”

“反倒是准噶尔这些年,趁着清虏入关,无暇打理草原事务,大肆扩张,侵吞蒙古诸部,若不加以牵制,日后北伐灭清以后,恐怕会成西北一患啊。”

这也可理解,即使是对游牧民族而言,战马也不是大白菜,而是相当珍贵的资源,能拿出七千匹,叶尔羌已经是下了血本了,剩下的两万一千匹,虽然也是适龄马匹,但需要大明自己培养训练成战马。

而作为回报,大明的交易条件,也是相当大方。

毕竟这不仅仅只是交易,更是带有战略目的,明廷希望能尽可能的把叶尔羌武装起来,至少有能和准噶尔牵制、对峙五到十年左右的能力。

所以在和叶尔羌的交易中,明廷并没有太多利润,只能算是小赚。

在未来两年半的时间内,大明将会通过河西走廊,向叶尔羌输送制式刀矛、盾牌六万套,铁制甲胄一万二千副,骑弓八千副,箭矢十二万支,制式火铳九千具,火炮三十六门。

阿卜杜拉也不是庸主,当年正是他压制了内部分裂,重新统一了叶尔羌。

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许多关节,而后大笑道

“既是如此,那小邦与上国当是进退一致才是。”

陈焕之颔首道

“故而,我朝希望贵国能给出一个清单,到底需要多少东西。”

陈焕之郑重其事地对阿卜杜拉道

“可汗殿下,我们朝廷已经批准了和贵国的军械贸易。”

阿卜杜拉十分惊喜,他原以为按照大明朝的尿性,这种事情且不说许不许,吵架也够吵上大半年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结果。

“上国愿意出售多少?”

陈焕之严肃地回答道

朱由榔并不怕技术泄露,这年头的火铳、火炮本来就没有什么机密可言,就是根金属管而已,真正关键的技术不在武器上,而是在工厂里。比如铁模铸造、水力锻锤、内外套管以及各种手工车床等等,还有复杂的生产规范。

这些才是关键所在,否则光给你一把火铳,那也就是个消耗品,打上一两百发,枪管寿命到头,也就成烧火棍了。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消息传到西北,已经是六月份了。

陈焕之得到了阿卜杜拉的隆重接见

这可比什么鞑靼、瓦剌强多了,和当年秦汉的匈奴、隋唐的突厥完全有的一比。

历史上,只是兼并了叶尔羌和和硕特的准噶尔汗国,都够让清朝头疼一百多年了,如果这次再加上整个漠南漠北,那是个什么局面?

所以堵胤锡斩钉截铁地道

“我们必须要让叶尔羌拖住准噶尔的步伐,至少要让准噶尔在大明灭亡清廷之前,无法大规模东进喀尔喀。”

“所以,必须要把叶尔羌武装起来!”

此时的光烈朝便是如此,早在文安之进驻陕西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迅速建立起和川中一直到江南的驿传系统。

中国幅员辽阔,自古以来,驿站系统都是统治机器的核心部分,他保证了朝廷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和信息来源。

也不知道当初崇祯怎么想的,直接给废了,导致此时的明廷还得重新建起,虽说还没有恢复完全,但勉强够紧急政府公文的传递了。

故而当陈焕之和沈平鸿抵达莎车时,南京也几乎同时收到了来信。

-------------------------------------

在他心目中,准噶尔虽然在历史上给予过清朝巨大威胁,但毕竟最后是被平定了。

但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那是因为原本的历史上,喀尔喀蒙古一直处于清廷控制之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准噶尔汗国扩张进程。

可如今,自己一旦北伐灭亡了满清,喀尔喀蒙古就会变成失去秩序的无主之地,刚刚北伐完的明军,也不大可能马上投入对蒙战争,而早就野心勃勃的准噶尔怎么可能放过?

甚至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叶尔羌、和硕特也不是准噶尔的对手。

届时,北伐完成后的大明,要面对的,是一个横跨中亚、新疆、青海、蒙古的庞大游牧帝国。

堵胤锡指着地图,严肃道

“自从皇太极统合喀尔喀蒙古诸部后,伪帝兼任蒙古大汗,对漠南漠北诸部采取分制政策。”

“若是他日,我大明北伐,灭亡清廷,届时喀尔喀蒙古诸部会如何?”

李过闻言顿时凛然道

“群龙无首。”

第68章 武装西域

内阁五位宰执,各有特点。

李过是军中将帅,工作主要在军队建设上,自不必提;瞿式耜性格持重,而且又是最早从龙,拥立朱由榔的大臣,威望颇深,向来是关键时刻稳定朝局的人物;陈子壮性格刚正不阿,严肃认真、铁面无私,一直以来都是负责官员选拔、调动等人事工作,不偏不倚。

而姜曰广则比较圆滑些,八面玲珑,而且又是原弘光朝旧臣,主要是作为内阁和中下层官僚,以及士绅集团间的沟通桥梁。

堵胤锡则大不相同,如果说在关乎国家命运走向的大方略上,朱由榔最看重谁的意见,那这个人毫无疑问是堵胤锡。

首辅瞿式耜也颔首表示附和

“叶尔羌并非建州那般新国初建,野心勃勃,其国内本就纷争不断,只是这几年阿卜杜拉上来后才消停些,能在群狼环伺下维持已是不易,哪里有东进的能力?”

朱由榔心中也比较赞同李过和瞿式耜,因为在他的印象中,这个什么叶尔羌汗国好像根本就没啥存在感,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走到末路了,反倒是准噶尔,前后和清廷打了上百年,直到乾隆年间才彻底平定,一看就不是轻易能对付的。

最后看向唯一还没有发言的堵胤锡,请教道

“牧游先生怎么看?”

其中刀矛、盾牌、火铳主要来自光复军的换装旧武器,原本是打算分配给民兵部队的,现在先拉来用上。

其余铁甲、火炮倒是用新产的,对于兵工公司而言,也就是增加不到十分之一的工作量罢了。

阿卜杜拉闻言,连忙招来大臣吩咐讨论。

大明使团当中,也有几名枢密院军官随行,会帮助叶尔羌对军队建设做出一个估计和考察。

当然,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有没锦衣卫趁机安插和收集情报,就不得而知了。

足足用了半个多月,双方才拟定了一个初步计划。

从光烈四年下半年开始,直到光烈六年,两年半的时间内,叶尔羌须向大明出口马匹两万八千匹,其中战马只有七千匹,其余适龄马匹两万一千余。

“这取决于贵国能要多少。”

言外之意就是,只要你买得起的,都可以放开。

阿卜杜拉都有些怀疑自己了,这不像是大明朝君臣的作风啊……

陈焕之看出了对方的疑惑,解释道

“陛下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准噶尔,威胁到大明的北疆。”

莎车城中的宫殿,主要以伊斯兰风格为主,白色的圆顶塔楼,上面绘有各式图案,看起来规模不大,放在南京,撑死也就是个国公府的级别,甚至不如。

但此时的西域,在气候和地缘双重作用下,早已不复当年汉唐丝绸之路来往频繁时的盛景,这样的建筑群,已经算是相当豪华了。

阿卜杜拉在此宴请陈焕之和沈平鸿一众使团官员。

但陈焕之刚刚收到了加急传来的朝廷公文,面对庭院内的莺莺燕燕和美酒佳肴,完全没有兴趣,直接表示要有重要事情与阿卜杜拉商议。

对方也只好退下舞女侍从,只留下翻译人员。

听闻这一顿分析,其余四名宰执也纷纷赞同,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仅要看到北伐之前的局势,还要看到北伐成功之后可能会产生的新危险,从而防患于未然。

朱由榔站起身来,仔细思忖后,也下了决断

“批准陈焕之的使团和阿卜杜拉谈判军械贸易问题,既然要做生意,那就不妨做大些。”

“枢密院那边不是有几个师更换旧武器吗?先别分发到民兵,扣下来。”

“同时使团里随行的枢密院参议军官,考察一下叶尔羌的具体军事状况,让阿卜杜拉提个要求出来,除了保密级别的武器,其他都可以安排。”

“交易军械?诸位先生怎么看?”

乾清宫中,君臣相面而坐,正在商讨着刚刚从西北快马加鞭传来的消息。

叶尔羌想和大明以马匹交易军械。

五位宰执各有态度,姜曰广表示反对

“叶尔羌盘踞西垂,和准噶尔为相持之势,若是将我朝新锐军械交易出去,岂非养虎为患?已经有了一个辽东之患,闹到如今这个地步,可别又搞出一个西域之患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