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04节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04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荷西舰队先导舰队发现状况后,很快用旗语往后传递消息

碧蓝色波涛之上,就在巴勃罗往后传达命令之际

只见远处那星星点点的桅杆丛林,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就像一袭黑潮,从海平面下缓缓升起

看得他目瞪口呆

而在十数里之外的海坛岛

福建联合舰队中,旗舰涌金号上,船长也已经发现了对方

涌金号并非海军舰船,而是临时征召的海商船只

不过不同于一般的商船,涌金号作为大明海务公司,泉州分公司的主力运输舰,载重达千料,即使在海军当中,都算大家伙了。

但这些商船的特点就是,虽然体量都不小,但武器装备不算很多

故而在这次行动当中,相较于主帅范德林,巴勃罗事实上承担着主要的战术指挥职责。

但,像眼前这样的情况,还真没有见过

巴勃罗对于明廷海军的状况倒也并非毫无认识,但就他理解中的大明海军,大约也就是东南沿海郑氏的规模,大概一百艘左右的主力战船,以及大量中小辅助船。

西洋人对于大明战船的印象,就是硬帆,炮少,船多。

不过之前的台湾一战,还是让荷兰人意识到,明军舰队,已经开始侧重炮舰建设,一改过去“小船群攻”的近海战术,开始向远洋海军迈进。

开放海贸以后,海坛岛的地位逐渐降低,但当黄昭想找一个聚集战船的地方时,还是首先想到了这儿。

而现在,这里,将成为明军“东南联合舰队”,和“荷西联合舰队”首次对决的战场

也是西洋的资本家与殖民者们,和大明的资本殖民武装集团,为了争夺各自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以及对贸易航线的控制权,展开的第一次全面冲突。

第51章 为了利润,开战(中)

“明国海军都躲起来了吗?”

都是一种几何学和意志力的比拼

简单来说,对于炮舰而言,只要能尽可能的维持横列队形,哪怕只是最简单的一字长蛇阵。

而郑成功明白,如果只是比拼火力,大明海军并不占上风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扰乱荷西联军的阵型,最好能用“船海战术”将对方切割成多个碎片,独自为战。

届时,作为主力的海军炮舰再于众多武装商船的掩护下,捉对与敌方炮舰近身搏斗。

这就是海战和陆战之间的巨大鸿沟

而相比较之下,明军这边,看似汹涌,实则武器装备上逊色得多,能配备十门火炮的舰船,屈指可数,大多数小型福船,只是有几门碗口铳,或是佛郎机自卫而已。

不过范德林与巴勃罗也不敢掉以轻心,当初郑芝龙也是靠着上百艘小船,硬生生咬死荷兰人九艘夹板炮舰。

而明军这边,海军委派的督军黄昭,头上汗流如注

大明海军将领和士卒,普遍都比较年轻

否则无论如何,大明海军也不大可能弄出这么庞大的船队来

尤其这些船只形制各异,一看就不是正经战船

不过好在,荷兰人并非没有过对付这种明朝海盗特有的,“群狼战术”的经验。

“左满舵,转向!”

巴勃罗的旗舰率先改变航向,把整个船头向侧面调转,而将侧舷上的火炮对准那铺面而来的黑压压“船潮”。

“各舰做好战斗准备!”

相较于荷西联军那边几十艘船,好指挥

明军联合舰队这边,就比较麻烦了,几百艘船,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社、公司,只能依靠临时任命的旗舰和指挥官,利用一些简单的旗语,下达最为简单的命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进攻和后退

至于其他,只能交给各船自己发挥了

但就商船规模而言,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荷兰而已的

过去,由于大明特殊的对外走私体制,虽然沿海保有大量的商船,但基本的活动范围都在东亚海域,少量往南洋方面跑。

所以给这些西方殖民者们的印象中,大明本土的海商集团,大多是分散的,即使能形成武装力量,也主要体现为散落的海盗组织。

更不要说,海商、海盗们和官府搅和在一起,基本上这么些年来,也只有郑芝龙一家成功“上岸”。

故而在发动战争之时,他们下意识地把大明数以万计的海商团体们,看做是“中立势力”,毕竟在过往,双方即使发生冲突,大多也是和其中部分团体间的冲突,比如当年料罗湾之战,荷兰人帮着刘香打郑芝龙。

毕竟这种事情,在之前,虽然不是没有过先例,如郑芝龙就是个大海商,最后被明廷诏安,变成了海防游击。

可那毕竟是少数,郑芝龙当初在东南沿海,几乎获得了垄断性的支配地位,故而他一人,基本上就能代表大半海商的态度了。

而在范德林看来,郑成功已经被整编为明朝海军,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海军就是郑氏,自己作战的对象,只是郑氏而已。

是的,直到现在,在大多数西洋人眼中,所谓的大明海军,应该就类似于过去明廷诏安郑芝龙一样,诏安了郑成功罢了。

本质上和过去那个郑氏集团没有区别

那不是情报中的几十上百艘战船,而是成百上千,密密麻麻,宛若要塞满整片海洋。

这些船只并不大,桅杆、帆布、船型,形制各异,有大有小,但数量实在是夸张。

巴勃罗看了良久,心情顿时从之前出发时的信心满满跌入无底深谷

他突然明白,自己,以及整个东印度公司,还有西班牙人到底忽略了些什么。

人人都说荷兰是“海商马车夫”,是这片海洋上,拥有船只数量最多的海洋帝国,的确不假。

比如涌金号,只配有六门炮,和二十多支火绳枪

而且作为一艘近海商船,涌金号三桅均为硬帆

这种硬帆相较于软帆,更容易转向,和利用近海低速风,但不利于离岸的远洋航行。

这也是明军选择将决战地点放在沿岸的一大原因

“发现明军舰队主力!”

也正因为如此,这让荷兰以及西班牙殖民者,才会迫不及待地想摧毁掉新生不久的大明海军力量。

远处的海坛岛,眼看着越来越近,

荷西联军的舰队,劈波斩浪,雪白色风帆迎着季风,全速前进

但就在数十艘双桅以上高大甲板战舰兵锋所指

那海坛岛后方海湾里,一根根桅杆忽然出现在为首的西洋夹板战舰上,指挥官望远镜视野当中。

巴勃罗是联军舰队中,西班牙方面派遣的指挥官

由于总指挥是由身为荷兰东印度公司远东最高经理人人,巴达维亚总督,范德林亲自担任,菲律宾的西班牙总督也不好直接参与,毕竟军事指挥,最忌职权不明。

所以委派了马尼拉当局的一名高级雇佣军官,担任西班牙方面的代表,同时也是舰队的二号人物。

作为一名从西班牙皇家海军,抽调到殖民地任职的中校军官,巴勃罗的战争经验还是颇为丰富的。

他参加过和英国以及镇压西非殖民地的武装行动和海战

这样,敌方在火力上的优势,就会被大大削弱,不得不陷入一对多的接舷战中来。

到时候,明军船多、人多的压倒性优势,便能彻底砥定战局。

不仅是海军都督郑成功,如黄昭这种中层将佐,也不过二三十岁

这还是他第一次指挥如此的大规模的海战

当然,郑成功交给他的任务,并非是要凭借眼下看似“庞大”,实则乌合之众的数百艘武装商船,就能吞下面前的荷西炮舰。

而是尽可能的打乱对方的部署

风帆炮舰时代的海上战争,与同时期陆地上的线列步兵比较相似

其余荷西联军炮舰纷纷效仿,他们按照队形,错开布置,变成一个半圆弧形的横阵

以求最大可能的吧火力投送面对准敌人

这个火力密度可不小

约八十艘炮舰,平均每舰载炮二十四门,侧舷就是十二门,合计九百六十多门火炮。

如果放在陆军,相当于御前五军所有炮营火炮之和,还要多

当获知情况后,其实都用不着前面侦查的巴勃罗旗语

范德林通过望远镜就已经看得清楚,明军船队根本没有什么战术可言,一眼望去,黑压压的船体和白花花的帆布。

遮天蔽日

范德林不是傻子,只是看到这场面,愣住良久之后,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他对明政府的了解,肯定是对方战前大量强行征用了沿海商船参战

直到现在,巴勃罗才猛然发现,自己所面对的这个国家,也许在远洋航海上,还趋于国际末尾,但并不意味着人家缺船少炮!

只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积累出来的庞大团体,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聚集在同一旗帜下而已。

而现在,明政府通过开海和新法,控制了沿海市舶司,从而把这些曾经的走私商们,规范入同一利益立场中。

如此,当外来的殖民势力到来,这个被联系起来的巨大利益共同体,将会自己做出选择。

“准备靠近!”

但现在不同,被动员不是“被招安”的郑氏,而是整个东南沿海的所有海上武装。

“总督阁下,那就是海坛山!”

范德林在大副指示下,远眺对面的一座,悬于福建曲折海岸线外的黑影

那就是海坛山,过去从嘉靖,一直到崇祯年间,大明对外走私的主要中转地。

当年第一代“海贼王”汪直还在的时候,史载海坛岛“赖以为生者,不下十数万”,几乎福建沿海百姓,都参与到走私业务当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