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24节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24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卫拉特蒙古之善战,虽然比起巅峰时期的八旗可能有些差距,但绝对是要比漠南、漠北诸部的喀尔喀蒙古要强的。

这一点从准噶尔身上就能体现,不仅是准噶尔,卫拉特四部(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和硕特)中,除了青海、西藏这边盘踞高原的和硕特可能稍差一些,但也能在面对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丝毫不怵。

其余如杜尔伯特部,在中亚能压着哈萨克揍,土尔扈特更是大名鼎鼎,从漠西干到伏尔加河,又从沙俄境内迁回来,可不是被俄国人“礼送出境”的。

从这个层面讲,卫拉特蒙古客观上,还是对防范沙俄东扩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较而言,夹在中间的叶尔羌实在弱鸡,空有数千里河山。

反而是蒙古诸部,在朱由榔眼中威胁反而不大,更多是剿抚并用,慢慢控制。

所以无论如何,也必须要荡平准噶尔!

第76章 西域孤城

沈平鸿作为明廷派遣到叶尔羌的最高使节,在接到准噶尔骑兵南下的消息后,却不急忙着离开叶尔羌王城。

在前有准噶尔大军压境,后有司马依叛军气势汹汹之下,沈平鸿明白,此时大明必须要保住作为叶尔羌合法继承人的尧勒瓦斯。

不得不承认,满清在皇太极建制以后,这个时代的亚洲地区,其军事技术的先进性,是仅次于大明的。

而准噶尔,也绝非是漠南、漠北蒙古那种单纯的游牧部落

在前代台吉和多和沁,与沙俄十几年的博弈乃至冲突中,准噶尔对于火器技术并不陌生。

这个时代,沙俄扩张的魔爪,虽然还没有伸向远东地区,但已经触及到了中亚,距离后世的新疆和外西北地区,不过一步之遥。

沙俄对于西域的野心,已经初见端倪

可以说,除了南面的叶尔羌,僧格已经完成了统一西部的大半功业。

现在,他需要用从曾经西域大国的灭亡,来给自己漠西霸主的桂冠加冕。

相较于蒙古诸部,在皇太极时期就完成了封建化的满洲,无论是组织,还是技战术、装备,都要强得多。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八旗是军民一体,参领、佐领的编制里面,本来就有许多技术人员,比如负责修理甲胄、军械的铁匠,打造攻城器械的木匠,甚至还有会配制火药,锻造火器的工人等等。

所以这些八旗余部的到来,对于准噶尔而言,绝不只是多了一支劲旅而已。

被这样一折腾,聚集兵力反而十分困难,只有叶尔羌王城周边,能够动员出两三万人马来。

不过好在,明廷这些年来向叶尔羌输出了两百多门各式佛郎机火炮,虽然相较于新式的红夷大炮,实在弱鸡,但起码用于守城,尤其是面对蒙古游骑时,是够用了。

所以沈平鸿接着建议道

“汗王,为今之计,应是如何守住王城,以待援兵!”

尧勒瓦斯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敌人来势汹汹,实在失了分寸

沈平鸿看着对方惶然如惊弓之鸟的状态,心中暗自摇头

不过也好,若是真来个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镇定自若的主,恐怕对于大明而言,也绝非好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当然,沈平鸿也不能讲实话

此时信使恐怕还在路上,估计都还没到甘肃,至于等大明那边兴兵西向,至少也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其实尧勒瓦斯也并不傻,只是溺水之人,难免会死死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不松手而已。

所以,当危机爆发后,尧勒瓦斯的第一反应就是求救于明廷。

尧勒瓦斯作为统治高层,虽然不太熟练,但却是会说汉话的

“沈先生,可能与上国交通啊?”

沈平鸿刚刚进了金碧辉煌的王宫,还没等行礼,尧勒瓦斯就已经按捺不住,直接站起身来,降阶恳切问道。

沈平鸿看着对方急切的样子,却是丝毫不慌,沉静地躬身行礼

沈平鸿被尧勒瓦斯急召入宫

尧勒瓦斯今年不过三十出头,早年也没有积累什么政治经验,就继承了自己父亲死后遗留巨大汗国。

相比于他早就野心勃勃的弟弟,其人的性格实在是称不上坚韧。

故而当内部叛乱和北面敌人的兵锋同时爆发之际,尧勒瓦斯立即乱了阵脚

第一反应就是找来沈平鸿,希望得到明廷方面的支援。

可伊斯兰就不同了,这玩意范围远阔中东、北非,且宗教核心地区也不在周边,难以控制。

而且藏传佛教虽然和汉传佛教分家很久了,但毕竟师出同源,从内地找几个大和尚扔到拉萨去辩一辩经,大家起码还能交流不是,慢慢改在改造,总是能为我所用的。

在朱由榔看来,后世乾隆在西北边疆问题上,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此。

准噶尔的灭亡,虽然在政治上扫空了西域,可反而促使了伊斯兰教的快速深入,直至清后期时,整个西北都已经完全伊斯兰化。

总而言之,大明未尝不乐见于叶尔羌的灭亡。

他知道在这个关头,漠北诸部未必靠得住,选择继续往西迁移。

而也正是此时,准噶尔前任台吉,也是令准噶尔部脱颖而出,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展现出并吞统一整个漠西卫拉特蒙古(即以前的瓦剌)实力的雄主,和多和沁逝世。

他死后,几个儿子迅速展开内战争夺大位

长子僧格虽然实力最为强劲,却难以取得压倒性优势

于是乎,阿济格、满达海趁机投入其麾下

除此之外,卫拉特蒙古起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却是在宗教上。

因为卫拉特四部都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所以对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叶尔羌,当然是欲除之而后快。

但对于朱由榔而言,说实话,两者一定要选一个,他宁肯选择藏传佛教。

倒不是说藏传佛教就比伊斯兰教强,而是说更好控制。

毕竟西藏就在旁边,机会成熟,随时都能掌控,届时那些个什么劳什子活佛,不照样是任朝廷捏圆捏扁,整个“未经组织同意,活佛不得私自转世”啥的,难度不大,也有成例可循。

毕竟西域和中国不交通已有数百年,而叶尔羌立国也有百年,影响力摆在这里,以后明军深入西域,出征漠西,都必须要有这么一个合法性源头。

叶尔羌虽然是大国,但从来不是个军事强国

否则当初也没必要向大明求援

即使是先后从大明这里获得足以武装两三万人的甲械,比起北面的卫拉特蒙古,要强不少,但依旧难以与漠西铁蹄正面相战。

只能依靠有利地形,勉力防守而已。

早在几十年前,沙皇俄国自1581年越过乌拉尔山东进,迅速占领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并溯河而上,染指我黑龙江流域、喀尔喀蒙古及卫拉特蒙古地区。

这也是后世乾隆为什么一定要和准噶尔,以及大小和卓死磕的重要原因。

因为两者刚好夹在中国和沙俄边缘地带,一旦为对方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朱由榔作为一个后世人,对于西北边疆的重视,怎么也不能落后于乾隆吧?

可以说,朝中知兵的明眼人都能看出,天子所部署的北方军事格局,几乎就是围绕着西北、东北两大战场设立的。

同时也带来了一次技术升级

纵观历史,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大概经历过三次技术文明扩散带来的军事革新。

春秋战国到秦末,向外扩散的青铜冶炼技术,缔造了匈奴王国的威势。

汉末至两晋南北朝,冶铁技术也向外扩散,以及马镫、马具的革新,也令游牧民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唐末五代随着藩镇体系的兴起和解体,又令许多边缘藩镇和游牧民族结合,得到先进军事制度乃至于政治体系的辽、夏等国甚至完成了自身的封建化,而摆脱了所谓“胡虏无百年之运”。

看着沈平鸿欲言又止

按照他原本的意思,是打算让沈平鸿和陕甘那边交流后,自己就可以带着人直接往东跑路。

“汗王,如今不是朝廷王师多久来援的问题,而是在此之前,叶尔羌汗国还能支撑多久问题。”

沈平鸿沉着地看着对方,缓声道

尧勒瓦斯之前也和手下几个大臣商量过了,情况并不乐观,司马依的反叛,带走了叶尔羌西面过半的城镇和军队。

叶尔羌本也不是个什么军事强国,国土虽大,却也只是在卫拉特四部环绕下,艰难求存罢了。

简单来说,就是大而弱

而后道

“汗王请放心,外臣已经派人前往陕甘通信,朝廷很快就会有反应了。”

尧勒瓦斯闻言,却依旧没有放下心来

在西域特有的华贵地毯上反复踱步

“今天的消息,准噶尔的旗帜,离王城已经不到二百里!上国援军不知何时能至?”

大明和叶尔羌之间的互助贸易,已经持续长达数年了

在这近七年的交往当中,叶尔羌先后向大明出口了不下九万匹马(不全都是战马),而大明这边,则向叶尔羌出口了除陶瓷、丝绸、茶叶等奢侈品外的数万甲械。

当然甲胄还是占少数,更多的是武器

叶尔羌其实自己是有冶炼技术的,只是规模太小

尤其是尧勒瓦斯父亲临死之前,也许是考虑到准噶尔可能的威胁,正式向大明递出国书,确认朝贡关系。

.

只是尧勒瓦斯,还需要发挥他最后的作用才行。

-------------------------------------

叶尔羌王城,颇具伊斯兰风格的城堡,展现出截然不同于内地的风格

自安史之乱以来,汉家关山,未曾涉足于此,已有千年

他们这万余骑兵,说多不多,但说少,也绝对不少,尤其是在草原上,一万骑兵,尤其是无论装备还是技战术都相当厉害的正白旗,几乎可以作为杀手锏使用。

为了拉拢二人和麾下的劲旅为己所用,从而在争夺台吉的内战中胜出,僧格非常大方的许诺了二人在准噶尔部显赫的地位。

而满达海提出的条件,则是在南下叶尔羌以后,将叶尔羌王城以西,葱岭以东的草原,作为自己所部的栖息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双方至此建立了从属关系,阿济格、满达海这帮子最后的爱新觉罗子孙,帮着僧格击败了其他几个兄弟,成为了准噶尔唯一的台吉。

僧格并没有放弃其父统一卫拉特蒙古的抱负,先是击败了和硕特部的头领阿巴泰,后来又通过会盟迫使卫拉特其他几部降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