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45节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45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故御前中军都督,枢密副使,兵部尚书,邢国公,赵印选,谥武惠

前御前左军都督,山西都督,兵部尚书,梁国公,刘文秀

现大都督府佥事,枢密使,虞国公,李来亨

故御前前军都督,山西都督,辽宁经略使,谯国公,郝摇旗,谥忠定

故御前左军都督、右军都督,陕西都督,宿国公,艾能奇,谥武顺

前财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太子少师,连城璧

前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傅,顾炎武

右起武臣,十六位

曰:

前大都督府同知,枢密使,武威郡王,李定国

故内阁武英殿大学士、首相,太傅,堵胤锡,谥文襄

前内阁文华殿大学士,首相,太师,张同敞

故内阁文渊阁大学士,少师,陈邦彦,谥文恪

故内阁东阁大学士,少傅,王化澄,谥文成

前内阁建极殿大学士,首相,少保,张家玉

他微微眯起镜片后面的眸子,轻声道

“这就是最后一件事了……”

光烈三十六年冬,南京紫禁城,修了快三年的奉烈阁落成

其间供奉挂有三十二位,自光烈初年起,扈从天子,创立中兴大业的文武功臣。

左起文臣,十六位

绍者,继也,意为继承光烈朝的政治宏图和理想

朱由榔在退位之前,正式搬出了他酝酿近二十年,删改无数次的政治纲领性文件——《宪纲》。

后世一般称呼为《世祖宪纲》

研究很深,甚至不惜花了很大功夫,学习汉语,并申请前往东方最高学府,金陵大学留学。

在金陵大学,他以出色的研究成果,同时获得哲学院和历史学院教职,是金陵大学建校以来,为数不多能得此殊荣的外籍教授。

这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值得让人仰望的成就

李炎继续翻开新的一页笔记本,其实许多历史,他们从小就耳熟能详,自中学阶段,就有专门的历史课。只是这位教授讲得更加深入,也更有新意,让人实在不禁沉迷其中。

不同于以往照本宣科,教授用一种全新的,李炎从未听过的角度,来剖析历史。

这是前两年才投入市场的新玩意,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大学,都还是用煤油灯。金陵大学到底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最高学府,财大气粗。

从今年开始,为庆祝共和六十周年,也是建校二百一十周年,给全校几十间大教室,还有会馆礼堂,都安上了全新白炽灯。

只是,眼下原本可以塞满三四百人的阶梯教室,却只有四十多的学生坐着。

因为这是一节选修课,历史学院开的,“《后明史》研究”。

李炎并非历史学院学生,他是机械学院的,选修这个,首先当然是为了学分,听说讲课教授放得很松,其次也是自己对历史比较感兴趣。

大明共和九年,公元1814年,金陵大学

历史学院祭酒,历史系教授,也是当代最权威的明史专家,年逾八旬的赵翼,搁下了手中笔。

看向窗外,机械学院那边突然爆燃,响彻整个学院的实验内燃机厂房,无奈失笑……

正文完

第六卷 后记:一篇读罢头飞雪

-------------------------------------

次年春,立皇长子,燕王朱慈煊为太子

又一年,帝禅位于太子,为太上皇

立《宪纲》四十八条,令后世禀以施政

又十二年,夏,上皇南巡,至尧山,崩,临言诏,增减《宪纲》至五十六条

然后父子二人打开话匣,却是再也停不下来,从儿女,到地方见闻,官场感悟,一直聊到傍晚。

最后朱由榔才感叹

“煊儿,这会就别回去了,你广州那边差事,我已经让人安排妥当了。”

朱慈煊颔首,父子间毫无嫌隙,直接问道

“父亲打算退了?”

故御前中军都督、后军都督,北直都督,褒国公,冯双礼,谥忠简

故御前右军都督,燕然都督,安南都督,陈郡公,袁宗第,谥武靖

前御前后军都督,安西都督,枢密副使,嘉应郡公,王翊

故御前左军都督、中军都督,兵部尚书,申郡公,白文秀,谥忠顺

现安北大都护,枢密副使,敦煌郡公,王愬

故大都督府佥事,枢密使,延安郡王,李过,追授雍王,谥武毅

故大都督府佥事,枢密副使,临洮郡王,高一功,谥武敏

故安北大都护,枢密副使,定国公,张名振,谥武襄,追授绥德郡王

现海军大都督,枢密副使,延平郡王,朱成功

故云南都督、安西都督、枢密副使,郧国公,胡一青,谥武肃

前内阁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王夫之

故内阁文渊阁大学士,右都御史,张煌言,谥文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前内阁中级殿大学士,太子太傅,李新

前吏部尚书、右都御史、理藩院尚书,太子太傅,曾樱

故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常延龄,谥文忠

曰:

故内阁首相,太师、太傅,瞿式耜,谥文正

故内阁首相,太傅,陈子壮,谥文贞

故内阁武英殿大学士,太保,吕大器,谥文成

故内阁中级殿大学士,西北总督,太傅,文安之,谥文忠

正当他的思绪稍稍走神时,教授那略有些口音的官话又传来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讲第三章……”

-------------------------------------

光烈三十八年,明世祖朱由榔退位

新君朱慈煊继位,改元绍业

所以听得额外认真,做了不少笔记

讲台上对着黑板滔滔不绝的教授,却并非是个明人,而是高鼻深目的欧洲人模样。

只是穿着明制汉服修改而成的,学校教师统一服装,倒也显得不怎么冲突。

唯独对方那标志性占满快半张脸的大胡子,看起来稍有滑稽。

这位教授来自德意志,原为柏林大学的博士,但对东方历史,尤其是后明与世祖皇帝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

第1章 峥嵘旧事

“好了,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第一章有关前明灭亡与后明中兴战争,还有第二章世祖皇帝革新,就差不多讲完了。”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第三章,显昭盛世与新文化运动……”

大明共和六十年,公元1865年,金陵大学,高陵校区

宽阔的阶梯教室,在白炽灯照耀下,显得额外明亮

大行皇帝北归,至江陵,梓宫随江下,归南京,沿岸凡三千里,戴孝披麻,泣啼之音,有逾百万,十日不绝。

中元,大朝议,依大行皇帝遗旨,简丧,十日止,葬于钟山

议曰,请为大行皇帝奉宗庙,世祖

谥曰:继天行道肇祚承极至圣神武仁文义成禀德绍功烈皇帝

——《后明史,本纪第一,世祖本纪》

天子颔首

“嗯,估计就是这两年了,你也知道,我这几年身体不大爽利,是以前军山湖被多铎射的旧伤。最近处理朝政也力不从心,你也在下面打熬出来了,只是还不熟悉朝中事务,留在京里,我先教你一年,后年就退。”

“你母亲十六岁就离了苏州老家,一直想回去看看,这边事了,也能让她如愿了。”

朱慈煊只是微微颔首,伸手扶着自己父亲的手臂,在烛光下,于奉烈阁内大厅缓缓踱步。

朱由榔望着阁内墙壁上,那栩栩如生的画像,乃是请京中书画大家,结合东西技法,花了一年多才绘成,拢共三十二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