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红娘啼笑因缘 > 第239章 活着的鲁迅文学画卷

第239章 活着的鲁迅文学画卷(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然而,这里的日子,却再次让海婴因为“父亲是鲁迅”而被误解。

有一天,海婴看到班里一些同学正在打桥牌,于是觉得好奇便走过去看。

没想到,这个行为被其他同学解读为:“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就知道打桥牌。”

听到这些话后,海婴只是沉默,最终黯然离开。

从此,海婴为人更加低调,默默扛起父亲加给他的重担。

有一天,有位民主人士去海婴家里做客,提醒道:“你还在玩无线电啊!”

听着意味深长的话,怕累及家人的海婴,最终无奈地拆下了那套无线电装置,海婴第一次无线电试水,“流产了”。

他不甘心,期望终有一天能光明正大地“玩儿”无线电。

这一等,就是4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海婴为继续梦想和热爱,进入华北大学,对语数英理化等科目,进行了系统学习。

因此,从海婴懂事起,就在努力走出父亲的光环。

他想要活成自己,凭借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愈加强烈。

1945年,胜利的曙光普照着每一个中国人,海婴也身处其中。

可许广平却没有因此感到丝毫轻松,她更焦虑了,因为此时的海婴已16岁。

为了让海婴有一技之长,许广平便跟海婴商议,让他去夜校里读个会计之类的专业。

1941年,白色恐怖四处蔓延,作为鲁迅遗孀的许广平被捕入狱,遭受了电击等重刑,被关在狱中整整76天。

回到海婴身边时,她膝盖上全是乌青,基本不能走路。

当她再次见到儿子时,却是满心忧虑。

她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遭遇不测,自己的儿子又没有一技之长,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再加上同一时期,海婴的哮喘又严重起来,学校也是去一下,不去一下。

鲁迅曾在遗嘱中说过不愿让自己的后代做一个空头文学家,周海婴做到了,他没有靠父母的余荫生活,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鲁迅先生的儿子女儿一生都在致力于推动鲁迅文化运动,推广鲁迅精神,提倡新时代的文化创新。虽然鲁迅的后代,都没成为大作家。但他们依然在自己的领域,敬岗爱业、勤勤恳恳。虽然没有鲁迅那么有名,但他们继承了鲁迅的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或许,周海婴的子女们继承了家族的文学基因,继续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亦或是他们选择了其他道路,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社会作出贡献。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相信他们都会铭记先辈的教诲,秉持着鲁迅精神,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周家的血脉也许已延续至新一代,但不变的是那份对知识、正义与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我们可以期待这些后代子孙们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展现出非凡才华,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而这一切,都将成为 周海婴家族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点,熠熠生辉。

有一位TVB明星就是许绍雄。听说是鲁迅第二任妻子许广平的亲侄孙。他在《使徒行传》中出演的“欢喜哥”,令人印象深刻、耳目一新。深挖许绍雄的家庭背景,要追溯到清朝。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官拜一品,也是TVB艺人许绍雄的太公,鲁迅第二任妻子许广平的亲祖父。所以他是鲁迅先生的亲侄孙。

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年轻的鲁海婴怀揣着梦想和追求,踏上了前往东京的求学之路。在这里,他不仅汲取了知识的养分,更邂逅了一段美丽的爱情。

周海婴与其妻马新云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共同孕育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些孩子们或许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或是在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各自展现出独特的个性与才华。这个充满爱的家庭,因为孩子们的到来而变得更加热闹非凡,也让周海婴和马新云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

如今周海婴先生已经故去,终其一生,他都在与偏见对峙,努力走出父亲的光环。

周海婴晚年曾感慨:

“我们要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

82年,于时间无垠的荒野里,周海婴被出身束缚,却从未向命运妥协。

名利于他,原唾手可得,但他却淡泊处之,始终在完善自我。

唯独周海婴不同,他注册了无线电代号“C1CYC”,还跟一些无线电地下玩家在空中沟通。

为了让无线电业余活动可以公开化,培养出更多行业人才,海婴开始编纂一些跟无线电有关的书籍。

几乎每次人大会议、电子行业高峰会,海婴都要站出来,为那些无线电地下爱好者发声。

在他的不断呐喊中,1992年,无线电玩家的春天来了,他们终于盼来了从地下转到地上的日子。

这一年里,更多新无线电玩家涌入,惊喜地听到了海婴的声音。

从阳光正暖,到日暮倾城,海婴终于将留声机完整地拼了起来。

他屏气凝神地拨动了留声机的按钮,悠扬的音乐瞬间充满房间,海婴内心雀跃极了,高兴地欢呼出来。

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克服的“重大”困难。

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他开始拆一些结构复杂的物件,诸如缝纫机之类。

每每拆完,都能再复原。

为了打破“鲁迅之子”带给他的偏见,他不断在工作中发奋努力,只为活出真正的自己。

图片

想要在无线电领域成就一番事业的海婴,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遭遇到更大的困难。

那时候,国民党残部仍藏匿于各个省市内,大多数跟无线电挂钩的人,都是有危险的。

当时,人们对无线电行业避之唯恐不及。

这里的日子,是海婴一生中远离父亲光环的短暂日子。

在那里,大家穿着学校统一发的制服,吃着学校里无差别供应的餐食,每个人都贫穷且快乐,这让周海婴心生感慨:

“人人都感受到自己融入了革命大家庭,都需要脱胎换骨。

大家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珠,谁也没有优越感,却又从来不自卑。”

3年后,海婴又进入北京大学学习物理专业。

海婴听从母亲的话去听了几节课,觉得自己实在没兴趣,就偷偷跑去旁听了一节无线电课。

课上老师给他们发了一堆零件,让大家装配收音机、发讯机等物品,这个课程,令海婴心中一亮。

跟随心之所向,海婴转到了无线电专业。

不过几年的学习,海婴就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考取了当时颇难到手的无线电执照,并兴冲冲地在家里的房顶上架起了天线。

彼时,正处解放前夕,风声正紧,海婴身份特殊,国民党对这一行为异常重视。

为了让儿子未来可以养活自己,许广平决定给海婴请一个家庭教师。

然而,这一举动在别人看来却别有深意。

诸如“鲁迅的家眷过于溺爱孩子”,“恐海婴不能长成鲁迅那样的人”之类的言论,不绝于耳。

这让年满12岁的海婴,深刻地感受到做名人之子的沉重。

原以为,风波过去,一切都会平息,但没想到,这些声音始终充斥在海婴身边,持续终生。

周令飞,作为鲁海婴的长子,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功地融入了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然而,命运的齿轮总是悄然转动。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周令飞遇到了来自台湾的女孩张纯华。他们仿佛命中注定般相遇,彼此被对方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日益深厚。尽管知道这段恋情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但他们依然坚定地走在了一起。而当毕业之际来临,面对人生的抉择时,周令飞毫不犹豫地选择跟随心爱之人回到台湾定居。这个决定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甚至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然而,对于儿子的选择,鲁海婴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和尊重。他明白,每个人都有权利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便是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自由。于是,尽管外界议论纷纷,鲁海婴始终默默守护着孩子们的幸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鲁迅长子长孙、周海婴长子——周令飞跟鲁迅先生长的很像。

虽然鲁迅的光芒笼罩了周海婴一辈子,但周海婴的一生却低调而平稳。2011年81岁的周海婴结束了这一生。

儿子周令飞这样评价道:

“祖父在给父亲压力的同时,又一直在鞭策着他。

父亲的一生是成长的一生,不停地在成长,在最后一刻还在健全他的人格。”

在不断完善自身的一生中,周海婴将自己活成了一束光,迎来了生命的绽放,也终于得到了正确的评价,活成了想要的自己。

关于周海婴的后代子孙情况,并没有公开的确切信息可查。然而,可以想象的是,作为鲁迅先生之子的周海婴,他的家庭背景和文化传承无疑对其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彼此交谈,相互鼓励,一起在小众领域里作出微薄的贡献。

后来,随着网络的兴起,无线电行业开始没落,海婴也被调入广电总局,一直工作到退休。

图片

2008年,鲁迅诞辰80周年,周海婴为纪念父亲,将自己拍摄的2万张照片进行了展出。

人们才惊喜地发现,这个顶着“鲁迅之子”的名头长大的孩子,不仅在无线电方面有所成就,还是一位“摄影达人”。

伴随着自信心的增长,海婴对机械物理的喜爱也更为强烈。

但眼下,时局动荡,生活拮据,海婴并不能接受正规且系统的教育。

好在,鲁迅去世前嘱托许广平要带着海婴迁入租界,于是他们搬入了霞飞坊。

在那里,海婴受到了顾均正、巴金、吴克坚等人的指导,学业上并未过多荒废。

但许广平和海婴宁静的生活,却又一次被打破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