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崽被读心后,暴君黑脸抓出男太后 > 第258章 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258章 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他们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变绿了。

李丞相说的是,随着科举政策的下发,最先闹腾起来的不是他们以为的六品以下的官吏,也不是今年被举荐的那一批人,居然是诸侯王封地的学子。

他们提出的异议是,科举考试,只重学识不看品德,会选拔对国家有害的官吏。

而且他们不光口头闹事。

在这几个月时间,各地学子陆续抵达京都,他们在各个酒肆高声阔论科举的不好之处。

……

王丞相嘴角微微抽搐,这几个尚书有一个算一个全在忽悠,偏偏兵部尚书没看出来,还很信服地记小本本了。这内容真送过去,兵部尚书要倒大霉了。

不过比起过去尔虞我诈的朝堂,现在这样闹腾的朝堂更不错,王丞相心情不错地捏了捏翘起来的胡须尖尖。

他一转身,恰好看见吏部尚书与李丞相携手出来,但很快,吏部尚书就走开了。

王丞相若有所思。

户部尚书率先动了,他忽然扯住兵部尚书,道:“看你苦恼怎么写,不如老夫提点你一句。”

兵部尚书一愣,连连点头。

户部尚书道:“陛下说过一句‘欺小国师年幼’,老臣想着,陛下应当是暗示某些人上门求助国师时,不该空手。在路边随便找人算一卦还要花钱呢。”

兵部尚书:?

陛下能有这么抠门的意思?

路过的户部尚书险些一个踉跄摔地上,无语地看着兵部尚书:怪不得你怎么写怎么不过。根本就没抓住核心啊!

“陛下并不是这个意思。”王丞相仔细看向兵部尚书,发现对方是真的没发现陛下的迁怒与潜台词时,才无奈道,“陛下是让我们以这次事件为警示,约束各家子弟,日后不能遇到什么事就去麻烦国师。并不是为官问题。”

兵部尚书还有点蒙:“哦。原来如此。”开始转圈思考。

王丞相一眼就看出对方没明白,但也懒得好为人师。

兵部尚书在回去的路上,抓耳挠腮,冥思苦想。

兵部尚书不解,但他向来清楚自己不会的事,跟风就好了。

他点了点头,准备回去约束族人。

李丞相拍了拍长袖,行礼道:“是老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望大人见谅。”

王丞相一顿。

两位丞相对话一出,连兵部尚书都领会到意思了。

李丞相和吏部尚书刚刚是在唱双簧,要诸位大人表态约束下属呢。

兵部尚书却低声嘀咕:“李相这人好没意思,都知道陛下要推冒名制科举了,难道谁还会纵容属下么?”

吏部尚书:“他们居然这么天真?那无妨了。反正在座各位不可能引荐学子们去找小国师拆台。”

其他朝臣认可地点头。

李丞相依旧眉头锁紧:“诸位大人自然不会。但那些不了解国事的官吏呢?比如,京都六品以下的官吏,以及诸侯王封地从未进京过的属臣。”

众人沉默:确实,那些吃不到瓜的人,确实有可能乱来。

李丞相又道:“诸位大人,陛下今日摆明了说,让我们克己守礼,不可打扰国师。但若过几日,国师又被打扰到了,诸位认为陛下会如何应对?陛下今日能为国师修心养性,明日也能为国师血溅三尺。”

朝臣们抱着感恩地心开始写反思。

第一天上交,除了王丞相,皇帝继续将他们喷得狗血淋头。

第二天上午,除了李丞相,皇帝怒斥他们心不诚。

第三天上午,除了户部尚书,皇帝直接拎出来一位官吏的反思嘲讽,直接降职。

……

昨日,有曾经淮南王封地的学子,重重敲打菜口的大鼓,声称,自己在为大夏民众请愿,要从源头杜绝品德败坏的官吏当官,要以举荐制为主等等发言。

这时,吏部尚书忽然上前,道:“李相,这与来京城的各地学子们有什么关系?首先学子们轻易见不到国师,其次,他们反对冒名科举,但国师并不涉及科举。”

李丞相道:“我收到消息。有个差点病死的学子被国师春祭下的雨救活了,从此变成国师狂热朝拜者,他不停地宣扬,想要改变上层的科举想法,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国师。只有国师才能影响陛下。”

朝臣们:……

话糙理不糙,但是……国师才是最不会给陛下拆台的存在。

过了一会,李相忽然拍拍手,示意出宫官道的同僚们看过来。

他开口道:“诸位,我想到了诸位无法通过的原因。”

朝臣们瞬间涌过去。

顿了顿,李丞相继续道:“你们说。陛下是不是借着这一次的事件,实际上在警告我们,有关各地学子前来京城抗议的事?”

朝臣们一愣,除了兵部尚书还丈二摸不着头脑,其他文臣,尤其与科考直接挂钩的太子下属,以及吏部一脉官吏。

刑部尚书也走上来:“老夫认为,陛下是拿这件事提点臣等如何判案。比如那些情杀案件发生的原因,家庭背景……”

兵部尚书表情更懵逼了:?

陛下那番话,还能解读出“如何解决情杀案件”的意思吗?

最后,礼部尚书忽然走过来,轻声道:“其实陛下在批评我们去拜见国师的礼数不足,你应该在奏章中引经据典,反思自己会成为知礼的人……”

兵部尚书心下一紧:陛下还有这个意思?嫌弃我莽夫了!

因为过于沉迷,以至于他出宫的时候没怎么看路,体格很大,一路上撞了好几位尚书。

户部尚书的奏章掉地上,刑部尚书被兵部尚书踩了一脚,袖口中的糕点全掉地上碎了。

礼部尚书更惨,他新戴的官帽掉了,啊,与之一起掉下的还有编织在官帽上的假发。

几位·顺利通关·尚书:……

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向兵部尚书的背影,眯了眯眼。

户部尚书无语地看着兵部尚书,想说点“世家箩卜坑”“丢小卒前去试探”等理论,但看着对方清澈的双眸。

户部尚书拍拍他的肩膀:“嗯。你就这么想吧。”

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不解道:“咋?难道真有朝臣会帮那些外地学子?”

户部尚书想了想,道:“起码这次不会。”给李丞相面子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中庸之道,想多旁观。

朝臣们心神一凛。

这时,吏部尚书又一次开口道:“那李相您的意思是?”

李丞相道:“诸侯王属臣我们管不到。但京都六品以下的官吏,皆是在座各位的下属。老夫认为,诸位大人约束好自家下属如何?”

朝臣们对视一眼,纷纷点头。

王相忽然嗤笑一声:“可以。不过李相,在座诸位皆是忠心耿耿的朝臣。你大可不必又是棍棒又是蜜糖地耍小心思,坦荡告知即可。”

除了顺利上岸的稀少的几位官吏,其他朝臣人都麻了。

这要怎么写才能让陛下满意啊!

兵部尚书憋不住直接找上了王丞相,拱手问道:“王相,不知,这关于做官的自我检讨要如何写?!”

王丞相一脸懵,怔怔地看向兵部尚书:“怎么就要写当官的检讨?”

兵部尚书理所当然地开口:“陛下不是让臣等反思吗?反思,不就得写为官的不足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