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剑来 > 第九百五十章 将来之事

第九百五十章 将来之事(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老观主听闻此说,流露出一抹赞许神色,微笑道:“你不修道谁修道。”

王原箓继续捧着碗,问道:“是不是要天下大乱了?”

老观主反问道:“这种将来之事,跟你有关系吗?”

王原箓点点头,“暂时没有。”

低头扒饭,吃掉最后一口米饭,细嚼慢咽,年轻道士顺便一起嚼着“将”与“来”二字。

听孙观主说过,是那落宝滩碧霄洞洞主,活了一万再加大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喜欢跟道祖掰手腕。将来与这位前辈见了面,二话不说多磕几个头,肯定没错。

老观主神色淡然道:“随便逛逛。”

王原箓点点头,说道:“随便就好。”

好像对方道法越高,年轻道士越不怯场。

老观主问道:“看到了什么,如此伤感?”

王原福笑道:“原路打小就是这个样子,性子是孤僻了些,跟谁都不亲近。”

屠子冷嘲热讽道:“就他那怂包德行,想跟谁亲近,也得有人乐意才行,三十好几的人了,连个暖被窝的丑婆姨都找不到,要是搁我,哪有脸皮上坟祭祖,一头撞死算数,烧高香,下辈子投个好胎,至少别长得这么磕碜人,大晚上走路上,别说吓死人,鬼都要被他吓死。”

王原福脸色尴尬。毕竟是老丈人,不好发火。

之后一顿饭,屠子跟王原福坐在桌上,王原箓死活不愿意上桌吃饭,就夹了几筷子菜,捧着个碗蹲在门口。

王原福劝了一句,知道这个弟弟是个主意很定的人,也不懂什么人情世故,劝不动,就算了。

像这个被老丈人横竖看不起的王原福,哪怕将来侥幸成为道官,多半依旧就像那浊流胥吏,不入清流品第,以后的升迁之路,也会相对狭窄,极有可能是被调派到一个僻远的小道观,或是在一些类似县衙宝诰司、酝酿局的清水衙门当闲差。但是对于出身贫寒、没跟没脚的王原福来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已经算是光耀门楣的事情了,是完全可以去村子祠堂里边烧香祭祖的。

就像弟弟王原箓,也是钻研道书律典小二十年,报考了多次,也未能考出个正式道官,主要还是五陵郡这边,道士度牒的名额有限,典型的僧多粥少,那些富贵子弟,自幼读书,又有明师传道授业,当然就有先天优势,而且擅长押题,毕竟有那律师头衔的主考官道士,如何出题,也是一门学问。再者也怪弟弟王原路心气太高,钻了牛角尖,一门心思要考取那家乡最大一座道观的威仪师,考中了,在“行走”历练几年,就有希望负责住持道观的科律仪轨,指示道官们的坐作进退之威仪。

只是咱们五陵郡最大一座道观里边的威仪师,哪有那么容易考中,别说是王原路,就是那些祖上阔过、现今也没有如何家道中落的膏粱子弟,不一样争破头?

老丈人说道:“你那弟弟,就是个扶不起的玩意儿,别回了最好,说是多双筷子的事,其实不还是个事儿。”

当年女儿求自己帮衬她那小叔子,他便帮着在县城找了个银铺学徒的活计,多好的营生,不然能有那句“贼不过银匠”的老话?不曾想那小子不识好歹,死活不去,非要待在山上。

姚清笑道:“差距不小,依旧没能试出辛苦的武学深浅。”

白藕对这位亦师亦父的雅相,可谓言听计从。

朝歌说道:“这个米贼王原箓,神识敏锐都快赶上飞升境了,青神王朝就没打算招徕一番?”

姚清笑道:“这家伙就是个惹祸精,越是躲麻烦,麻烦越是登门找他,我们青神王朝消受不起。”

白藕却知道一桩密事,在王原箓尚未发迹之前,首辅大人就曾数次带着自己一起去往五陵郡,见这个年轻人,却不传授任何道法,好像就只是闲聊。

所以甲子一评的天下十宗师,一下子就少掉四个,武评随之沦为笑谈和摆设。

白藕虽是女子,却在青冥天下武学之巅,呈现出一种卓然挺立的无敌雄姿。

一支短戟,锋芒无匹,横扫天下。

只不过白藕这次选择与闰月峰辛苦问拳,在外界看来,绝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毕竟是一个连道祖都极为欣赏的纯粹武夫。

先帝曾言,“主少国疑,非社稷之福,君可自取。”

姚清答以一句,“我若有面南之力,足可辅佐少主成为明君。”

至于这场君臣面对面的私下对话,是怎么流传开来的,孙观主对此言之凿凿,肯定是咱们陆老三当那梁上君子,偷听了对话,管不住嘴。

道号“复戡”的女冠,从白藕手中接过茶盏,笑问道:“你怎么想到要跟那个怪物问拳了?”

她也无所谓会不会犯忌讳,是否会往白藕的伤口上撒盐。

道观如此命名,源于道观前有开国皇帝亲手种植的三株梧桐树,分别名为椅桐、梧桐、荆桐。

一日之计种蕉,一岁之计种竹,十年种柳百年种松。作千年万年之计,栽种梧桐。

青神刘氏,国祚绵延,冠绝并州。

而那三棵梧桐树,也都早已炼形成功,担任皇家供奉。

此地也是青神王朝先帝的驾崩与托孤之地。

不出意外,装了一斤散酒的酒壶,喝完了酒,老丈人还是要带回家去的。

那个被老丈人说成是被他“提掣”而来的道童身份,其实就是个道士候补,类似浩然天下的童生功名,有了这个身份,每三年就有一次参加县衙院试的机会,考中了,参加一府治所的授箓,才可以得到一个朝廷认可的正统道士身份。不过距离真正的“道官老爷”,还差一步,得等着补缺,有了实缺,不管是衙门当差,还是去了宫观,才算正儿八经的道官。

膀大粗圆的屠子,与好似那泼出去水的女儿说道:“去,把肠子煮了,再烫一壶酒来吃。”

王原福将老丈人领进屋子,走在稍后边,老丈人说话嗓门大,唾沫四溅的,王原福偷偷抬起袖子,擦了擦脸。

等到老丈人坐下了,王原福才抖了抖衣袍,轻轻落座,屠子用眼角余光打量一眼,穷讲究,真把自个儿当道官老爷了,只是念在那个道童的份上,才忍住没说出口,问道:“你那个常年不着家的弟弟呢?”

老观主抚须而笑,“造命在天,立命在我。”

————

青神王朝的京畿之地,一处皇家宫苑,名为长柞宫,有一座明黄云纹琉璃瓦的三梧观,是一国道观之首。

今天雅相姚清和国师白藕,在此款待两位贵客,是一双年龄悬殊的道侣,大潮宗宗主徐隽,两京山的开山祖师朝歌。

姚清带着那双道侣逛过了三梧观,来到一间清雅屋舍内,白藕亲自煮茶待客。

王原箓答道:“天上如龙者,庞然身躯悄然坠地,尸体上布满了蚊蝇蛆虫,挥之不去。”

“时日一久,也可能会开满花草。”

“所以伤感。”

“怎么说?”

“草长花开,漫山遍野,后来都没了。当然可以再等下一次,可如果我们就是那些花草呢。”

王原箓在门外低头扒饭,戚鼓就没有登门,各回各家。

碗里的米饭很结实,饭勺使劲按过的,等到米饭见底,王原箓端着大白碗,怔怔看着前边。

不怨天尤人过苦日子,哑巴笑着吃黄连。

王原箓转过头,再仰起头,咽下那口米饭,问道:“碧霄洞主怎么来了?”

之前一轮明月搬徙到青冥天下,在那天上,王原箓遥遥见过这位老前辈一面,架子很大,道法很高,就站在白玉京道老二身边。

好巧不巧的,翁婿二人正聊着王原路。

王原箓便回了家乡,此刻站在了门槛外边,喊了一声“哥”。

瞧见了门外好几年没见的亲弟弟,王原福虽然心中欣喜,却依旧板着脸,刚要站起身,不过刚抬起屁股,就赶紧坐回长凳,只是点点头,说道:“去灶房那边,跟你嫂子打声招呼。”

王原箓嗯了一声,转身就走。

屠子一拍桌子,没好气道:“见了面,都不知道跟我打声招呼,半点规矩不懂的东西。”

朝歌试探性问道:“那就让王原箓去两京山,我可以保证他未来可以担任山主,如何?”

姚清摇头道:“他与两京山,都没有这个命。”

白藕一直在观察那个徐隽,奇了怪哉,这个年轻鬼修,怎么看都不出奇啊。

白藕面有苦色,摇摇头,不太愿意说这档子事。

都未能登上闰月峰之巅,只是走到半山腰,就挨了一拳。

“是我提议白藕去闰月峰那边,试试看自己的真正斤两。”

姚清笑着说道:“之前林江仙两次出手,太有分寸,容易让白藕误会,自视太高。”

白藕与闰月峰辛苦,双方都是武夫止境的神到一层,一个天下第二,一个第三。

白藕姿容极其出彩,妩媚天成。

她腰别一支极有来头的短戟,名为“铁室”。

与那浩然天下大端王朝的裴杯,俱是女子宗师,皆是一国国师。

差不多每隔十年,白藕就要与共同登评的武道十人之一,问拳一场。

先后四场问拳,白藕全胜,死了三个,唯一活下来的,也跌境了。

而雅相姚清,当然还是毫无悬念的顾命大臣之首。

在青冥天下,并没有浩然天下那种皇帝君主不可修行的规矩。

所以天下十四州,经常有那皇帝,既是开国之主,也是亡国-之君。

在浩然天下,称帝在位一甲子,都算是极为罕见的长寿天子了。但是在这边,坐龙椅不超过一甲子光阴的,都属于短命皇帝。

并州山上,有个无据可查的小道消息,传闻先帝临终前,与雅相姚清有过一场推心置腹的对话。

王原福苦笑道:“好久没个音讯了。”

老丈人嗤笑道:“家书都不晓得寄一封,白养了个弟弟,亏得他王原路还是个读过书识得字的,这些年是在外边混得多可怜,才会连一封书信的钱都舍不得花销。”

按照村子这边的祠堂族谱,是原字辈,名字里边都需要嵌个“原”字,其实王原箓的本名,是王原路。

王原福依旧不敢顶嘴。

在青冥天下,道官有五花八门的身份、头衔,不是只有练气士才可以成为道官,没有修行资质的凡俗夫子,只要通过官府考核,也能获得道士度牒,不过会授以不同的法箓,除了朝廷颁布的,也有世代相袭的,还有某些得道高真简选高徒,秘授符诀,张大门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